葛士華:我讀懂了“旗幟”的含義
我讀懂了“旗幟”的含義
講述人: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葛士華
【青年學子說】
在來海南讀研之前,我對海南的印象是海南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全世界的度假勝地,“碧海藍天”“椰風送爽”就是海南的代名詞。然而,在我真正走進海南之后,我發現美景并不是海南的唯一名片,海南是一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
1949年12月18日,“以四十三軍及四十軍準備攻瓊崖”,毛澤東主席一聲令下,解放海南島戰役自此拉開帷幕。在分析戰前局勢,歷經“兩批四次”之后,渡海作戰兵團強勢登陸作戰,攻破了國民黨軍苦心設置的“伯陵防線”,殲滅了島上三萬余敵人,最終于1950年5月1日,海南全境重獲自由,得以解放。
解放海南島戰役獲得成功,離不開人民解放軍的精準指揮、英勇作戰,更離不開瓊崖縱隊的有力接應、奮力堅守。以馮白駒為代表的瓊崖共產黨人面對重重困境,憑借堅定的信念和必勝的決心,創造了“23年紅旗不倒”的光輝歷史,值得后人永遠銘記。
周恩來曾將馮白駒同志喻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可是,馮白駒到底是一面怎樣的旗幟,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2019年10月,在一次黨支部主題黨日活動中,我有幸隨黨支部黨員一同前往馮白駒故居,拜訪并采訪了馮白駒的長女馮爾超前輩,聽她講述了關于她父親的故事,我這才明白了“旗幟”的含義。這是一面英勇的旗幟、奉獻的旗幟和初心不改的旗幟。“在敵人圍追截堵的情況下,他們仍堅持了8個多月,最終突出重圍的時候,僅剩下26人了……”“這26個人沒有一個人有怨言,沒有一個人逃跑,堅定他們的信念,堅持在母瑞山跟著我父親。”聽到這里,我明白了共產主義信仰和革命必勝是瓊崖縱隊苦苦堅守在島上的唯一的信念和永恒的初心,他們勇于犧牲、敢于奉獻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新時代大學生學習和傳承。
當馮爾超回憶起父親對她的教導,她的淚水止不住地流了下來,“你要好好的爭取入黨,成為一名黨員。記住,你要永遠跟著共產黨走,你要聽共產黨的話,多為黨和人民做工作、作貢獻。”短短的兩句話,承載著太多的深情和希冀,這何嘗不是對我們新時代大學生的殷切希望呢?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僅是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的永恒課題,也是我們新時代大學生的終身課題。習近平總書記稱自己為“人民的勤務員”,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初心。作為新時代大學生,我們更要主動扛起使命擔當,做好“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
我們相信,只要初心在,紅旗就不會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