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春霖:行跡來時會寧路 接續奔涌向遠方
行跡來時會寧路 接續奔涌向遠方
講述人: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陸春霖
【青年學子說】
光緒九年,譚嗣同漫游隴原,在會寧縣城逗留二日,于驛館留句“最是凄涼鄉夢醒,臥聽老馬嚙殘芻”。蕭索,凄涼,幾曾輝煌的隴中重鎮被漫漫的風沙剝奪了流光溢彩,孤單佇立在黃土大地上。爾后53年,紅一方面軍與紅四方面軍在此地匯合,昔日的“隴秦鎖鑰”以紅軍的勝利會師銘刻了歷史的坐標。
上大學之后,我曾重走了在甘肅境內的長征路途,親身體驗了那場“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的長遠征程,“高節雄才向何處,夜闌空鎖滿池星”,長征的英雄們或許也不知道前行何處,是死生還是往故;紅軍的將士們或許也不知道遙遠道路,是坦途抑或寸步。但他們沒有畏懼,浴血奮戰,在會寧找到了紅色故土,在陜甘寧根據地擔負起團結抗日、救亡圖存的新使命。
會寧是長征的終點,也是中國革命的新起點,這里既詮釋了“喚起工農千百萬”的嶄新自信,又多了一份“而今邁步從頭越”的剛毅灑脫。正如朱德將軍離開會寧時說的那樣,“紅軍已把火種播在了這里,你們要讓革命的烈火燃起來,燒毀舊世界,建設我們自己的新天地”。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站在新時代的時間節點上,我們更應當講好會寧的故事、西部的故事、長征的故事,講好學子的故事、青年的故事、奮斗的故事。2018年,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以“領航”為名組建了一支“大學生講思政課”的宣講團,我有幸成為團隊的一員。宣講團通過打造社會實踐現場教學、別樣思政課、微電影、微黨課等立體思政課教學模式,在甘肅省范圍內讓思政課進課堂、進社區、進支部,以堅守詮釋平凡,以平凡注解偉大,懷揣著希望之火的青年學子正凝聚在一起,大有燎原之勢。
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激勵和鼓舞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特別是青年一代發憤圖強、奮發有為,繼續把革命前輩開創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新時代的我們更應繼承紅軍將士們的奮斗精神,將流血犧牲的捍衛轉化為久久為功的守衛,樹立堅定不移、百折不撓的理想信念,發揚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奮斗精神,走好屬于青年的嶄新的時代路、長征途,告慰先烈、昭示未來,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