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海竣: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風流隆平人
喜看稻菽千重浪 最是風流隆平人
講述人:湖南農業大學農學院碩士研究生 祝海竣
【青年學子說】
小時候,父母經常帶著我下田插秧打谷,他們擦拭著混合泥土的汗水,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務農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苦累活,你一定要好好讀書,離開貧困的農村。”
小學三年級,老師帶著我們朗讀課文《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為是農民的孩子,我朗讀得十分激昂。但心里卻充滿著疑問:一個鄉村教師、一介農夫,為什么可以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初中時,村里建設了一個萬畝水稻高產示范基地,我經常跟著農業局的農技員游走在田間地頭。在一次現場會上,我第一次見到了袁隆平院士。黝黑的臉,矮個子,還有些駝背,不時用手捻捻泥土,不時蹲下來觀察穗粒。我很難想象,在這樣一副身軀下卻有著震撼世界的能量,更加激發了我對三農的好奇心。
進入湖南農業大學后,我便找到了回應父母的答案,我國是農業大國,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問題,農村的發展與繁榮關乎社會穩定、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現代農業發展空間仍然很大,現代農村是一片大有可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新時代的農村需要現代化建設,新時代的農業需要綠色發展,新時代的農民收入需要翻幾番,這都需要新時代的年輕人投入到三農的偉大事業中去。
2020年年初,疫情蔓延,我從村里的疫情防控和督促春耕生產到調研指導全區早稻集中育秧與糧食生產,從動員全村翻耕4600畝大田到調研指導全區20萬畝集中育秧秧田,經常有人跑到家里或把我堵在路上,又或者打電話詢問我相關知識,從浸種藥劑調配的比例、拌種藥劑的使用方法、集中育秧等具體問題,到相關文件的解讀,我成了鄉親們眼中的小專家。
如今,我即將開始攻讀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的博士研究生。我要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扎根山水林田湖,激發科研靈感,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農民需求,到農業農村農民中建功業,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祖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本報記者禹愛華龍軍采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