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珂:點滴交往中的團結友誼合作
點滴交往中的團結友誼合作
講述人: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 尹珂
【青年學子說】
作為一名國際政治專業的學生,我對60多年前舉辦的那場萬隆會議并不陌生,歷史書、影像資料里時常可以看到中國代表團的颯爽英姿,感受到倡導“求同存異”原則的中國外交的獨特魅力。的確,亞非國家雖然文化、制度不同,但是在維護和平、保持穩定、尋求發展等方面,心卻是相通的。在我看來,“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其實并不遙遠、抽象。
在北大,自2016年起每年舉辦的中國-東盟青年峰會是增進中國和東南亞青年相互了解的重要渠道。幾年下來,我結識了一批來自東盟和其他亞非國家的青年朋友,我們在互動中聆聽彼此的故事,回答好奇和疑問,一點一滴增進了解,一步一步促進理解。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且熟悉的老撾同學。剛來中國求學時,由于不適應學習生活和交流方式,他總會向我們求助。一回生兩回熟,我在交流中發現,這位立志于做一名老中友誼使者的老撾同學竟是如此地了解中國,而我卻對他的國家知之甚少,這引起我對老撾的關注,開始讀起關于老撾的相關書籍,逐漸了解老撾的地理、歷史文化、對外關系,進而開始對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的交往歷史產生興趣。
我和同學還曾在不同高校對留學生做訪談,詢問他們對“一帶一路”等問題的看法,深切感受到了來自亞非國家的留學生的熱情。一位來自非洲的國際法專業博士生得知我們在做調研,主動將一沓沓問卷接過去幫助采訪。調研結束后,他告訴我們,他學習國際法是為了讓更多的非洲國家能夠在國際社會上擺脫邊緣化。這讓我很受觸動。
擺脫邊緣化何嘗不是60多年前亞非國家的共同愿望?60多年后再看萬隆會議,需要將其置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時代背景下細讀和品味。近些年來,“一帶一路”成為推動亞非合作的強大引擎,中阿合作論壇、中非合作論壇等新型多邊主義機制為地區穩定和發展注入了新動力,亞非國家處于群體性崛起階段,但是束縛各國共同發展的不合理的國際秩序依舊存在,亞非國家的主權安全、團結合作、共同發展依然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所以,面對新形勢,萬隆精神不是過時了,而是歷久彌新、歷久彌深、歷久彌堅。
(作者:尹珂,系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