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巍巍照金展紅旗
    來源:人民日報 | 王樂文 原韜雄 高炳   2021年05月06日14:31

    行走在陜西銅川市耀州區的山區,到處是縱橫溝壑、石峰千仞,斧劈刀削蒼山骨,曾經硝煙遠,如今醉游人。吸引人們前來的不只是奇絕的丹霞風光,更是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歲月。

    瑞金在南,照金居北。習近平總書記說:“以照金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上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將紅旗插在了陜西照金的深山之中,創建了以照金為中心的西北地區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山木無言,艱苦卓絕的革命故事穿越歷史,熠熠生輝。

    “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據地”

    山間清晨,汽車翻過一道道川溝,抵達照金芋園村,這里便是田發義的家。

    79歲的田發義身穿灰棉襖,頭戴藍布帽,精神矍鑠。進了屋,圍著滋滋響的火爐,老人家打開了話匣子:“額大(父親)開始在芋園鬧革命時,還是個十幾歲的娃娃。”說起父親田德法,老人家一臉自豪。

    芋園,是照金東北的一個偏僻小村落,西上黨家山,可通薛家寨。當年,這里是照金最早鬧革命的地方之一,驍勇善戰的芋園游擊隊隨后上了薛家寨,參與了根據地“大本營”的建設。

    習仲勛第一次見到劉志丹時,劉志丹分析形勢:“幾年來,陜甘地區先后舉行過大大小小70多次兵變,都失敗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軍事運動沒有同農民運動結合起來,沒有建立起革命根據地……現在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據地。”

    為什么選擇照金?一是山高林密、便于隱藏,二是百姓困苦、革命熱情高漲。在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照金紀念館,陳列著大小兩個糧食斗,講解員介紹:“當地的土豪劣紳壓迫百姓,大斗收糧、小斗出糧,廣大貧苦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1932年2月20日元宵夜,槍聲在照金街頭打響,劉志丹和謝子長率領的紅軍陜甘游擊隊奇襲當地民團,照金革命的烽火就此點燃。

    同年12月,紅軍陜甘游擊隊正式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團,這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西北地區建立的最早的正規紅軍。建軍之初,幾個人分不到一桿槍,連土槍都稀罕,大刀長矛甚至農具都成了紅軍戰士手中的武器。首戰焦家坪、火燒香山寺、鏖戰廟灣鎮……紅二團轉戰照金各處,讓當地民眾歡欣鼓舞,敵人聞風喪膽。

    前線戰斗遍地開花,后方群眾工作如火如荼。1933年4月,陜甘邊革命委員會成立,不少參會代表不識字,就采取投豆得票的辦法。在極端艱苦的環境下,革命的種子在照金扎根出苗,當地群眾說:“人們都愿意跟著共產黨走。”

    “沒有老百姓,就沒有紅軍寨”

    在薛家寨一號寨洞的山坡上,許多游客都會在一方墓碑前駐足憑吊,烈士李妙齋長眠于此。

    1933年9月,國民黨反動派糾集部隊圍攻薛家寨,陜甘游擊隊總指揮李妙齋指揮部隊奮力反擊,在追擊逃敵時中了冷槍,與警衛員一起英勇犧牲。

    照金鎮田峪村村民祁志華說:“我爺爺祁振海是紅軍聯絡員,把給家里老人準備的兩口棺材偷偷拉上山,才把兩位烈士安葬。”薛家寨失守后,土匪民團把兩位烈士的棺木挖了出來,后來,附近村民又秘密將兩位烈士重新入殮下葬。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土地革命運動廢除了強加于農民的佃租、欠債和苛捐雜稅,極大地調動了照金蘇區群眾的革命積極性。據統計,30多名優秀子弟加入主力紅軍,百余名熱血青年參加地方游擊隊。

    如今,在薛家寨的紅軍寨洞,依然能夠看到堞墻工事,所用黃土都是當年老百姓從很遠的地方肩挑背馱而來。照金紀念館副館長宋建斌說:“那時,男人為紅軍修工事、運兵糧,女人在寨洞里縫衣服、照顧傷員。沒有老百姓,就沒有紅軍寨!”

    在習仲勛等的努力下,北梁、陳家坡等十幾個村建立了健全的黨組織和群眾組織。照金村村民南民政說:“聽村里老人講,紅軍紀律嚴明,從不白吃白拿,還經常下山給老百姓干農活。”

    習仲勛在陜甘游擊隊總指揮部任政委時,對20多支游擊隊進行政治、組織上的徹底整治,他的優良作風感染了很多干部群眾。

    劉志丹說:“你做得好,有你這樣的作風,咱們就會立于不敗之地。”時任紅二十六軍第二團團長的王世泰也高度評價習仲勛的工作:“凡熟悉這段歷史的同志,都為習仲勛同志扎實的工作作風、任勞任怨的品格、身先士卒的精神所感動。”

    1933年春夏之際,陜甘邊革命委員會在山下亭子溝口建立起集貿市場,“招百商而不納稅,不設關卡不盤查”,邊區后勤干部在集市上堅持公買公賣、群眾優先的原則,每天開市先讓群眾購買,快收攤時才收購所余糧食蔬菜。

    “一棵大楊樹下,馬燈亮了一整夜,陳家坡會議的討論也進行了一整夜”

    照金紀念館中,有一件展品引得眾人駐足圍觀,幾顆手榴彈由一根粗大的麻繩串起,這便是“麻辮手榴彈”。

    “這是照金軍民發明的獨特武器,它們由收繳來的麻錢鑄成,系上麻繩,通過掄甩可以讓手榴彈飛得更遠。”宋建斌介紹。

    “榆木大炮”是劉志丹發明的。為了震懾敵人,他帶人砍下山中高大的榆木,做成火炮的形狀,用鍋灰和桐油漆好,行軍時由騾子馱著,外面蓋上紅布。

    紅軍戰士們吃的是只磨不篩的麥子面餅和苞谷糝粥,最好的武器是繳獲來的“萬國造”。雖吃不飽穿不暖,武器簡陋,卻戰得豪情萬丈、山河震動。

    女游擊隊員同鳳云的兒媳翟愛英回憶:“婆婆在薛家寨照顧過紅軍傷員,有時候一件血衣要換好幾盆水才能洗干凈。”

    “一棵大楊樹下,馬燈亮了一整夜,陳家坡會議的討論也進行了一整夜。”陳家坡會議舊址講解員杜天祥介紹。

    在陳家坡會議上,一系列問題得到徹底解決,會議制定了各方力量一致行動,廣泛開展游擊戰爭,深入開展群眾工作的戰略方針,為革命指明了方向。

    1933年10月,國民黨反動派再次重兵圍攻薛家寨,據點被敵人攻破后,數名女戰士被逼到了石崖斷壁上,在打光所有子彈后,縱身跳下懸崖。

    同鳳云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存了下來。她的兒子高安平回憶起母親時幾度落淚:“娘是個剛強的女人,由于摔傷,她的腰直不起來,走路只能側身挪。但她說,為了革命,值!”

    照金蘇區失陷后,革命的火種并未就此熄滅。劉志丹、習仲勛領導陜甘紅軍繼續在外線作戰,將根據地中心轉移至南梁,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后與陜北革命根據地合并為西北革命根據地。

    1934年,紅軍重新打回照金,全面恢復和鞏固了照金蘇區,照金也一度成為抗擊國民黨反動派的前沿陣地,直至1949年耀縣全境解放。

    精品熟女少妇a∨免费久久|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青青热久久国产久精品|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四色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语音| 热久久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3D| 国产精品视频1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 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第一国产综合精品 |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99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水蜜桃| 国产精品亚洲五月天高清| 国产精品WWW夜色视频| 亚洲精品岛国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免费| 久久精品*5在热|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蜜臀| 国产精品素人搭讪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VA大香大香 |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18禁| 久久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精品无码二区| 午夜精品福利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久精国产一老狼|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精品国产字幕久久不卡|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三级|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麻豆9l精品三级站| 精品人妻中文av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老师啪| 香蕉久久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