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人的小學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大埠鄉三江村,是一個水庫移民重點鄉村。隨著村民們陸續搬遷,目前村里的學校只剩下兩名學生。這里唯一的老師肖運琦,每天堅持搖著竹筏,跨江來為孩子們上課,用愛心守護他們的學業夢。中國之聲系列報道《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7日推出:《三個人的小學》。
早上七點,肖運琦從家里出來,熟練地踏上停在桃江岸邊的竹筏,往對岸的三江小學駛去。
肖運琦:平時在家里最遲七點之前要走,有的小孩來得比較早,我不在,怕不安全。
三江村被桃江一分為二,肖運琦家住學校對岸,繞路需要將近一小時,為此,大埠鄉特地給他配了一支帶動力的竹筏,跨江往返只用一刻鐘。
把竹筏固定好,再上一個小坡,肖運琦便來到了三江村唯一的學校——三江小學。全校僅有2名學生,他是唯一的老師,教語文、數學、體育等所有課程。
三江村是水庫移民重點鄉村,三江小學學生從庫區蓄水前最多時的100多名逐漸減少到2021年春季入學時的2名,老師們也陸續調離了這里。如果沒有老師授課,學生就需要去十幾公里以外的鄉中心小學上學。2018年,肖運琦申請來這里堅守。
贛縣區大埠鄉中心小學副校長李峰:對他的這種精神非常感動,他不是學校安排的,是他主動請纓來的。
雖然身處閉塞的環境,講臺下也只有2名學生,但肖運琦盡可能地豐富孩子們的見識,帶他們了解課本之外的世界。
肖運琦:我經常在手機上看,網絡上看一下,學習一下他們的經驗,然后就把它帶到我們學校來教他們,就是讓他們不要跟城里人,相差太大了。
上課時一起學習,下課后一起嬉鬧,放學后肖運琦還把學生護送到家。在學生鐘兆貴和鐘兆國眼里,肖運琦是老師,也像是朋友。
鐘兆貴:每天上學、放學,肖老師都會來接送我們。
鐘兆國:給我們上課,幫我們熱飯,下了課陪我們玩,我很喜歡肖老師。
為孩子們傾注心血的,不止肖運琦一人。贛縣區去年投入3.6萬元,對三江教學點的校舍進行了維修改造;學生們的午餐也由政府免費提供,義務教育階段學費全免。
贛縣區教科體局主任科員黃海晶:只要有一個學齡兒童,我們的學校布局就延伸到哪里。像三江小學這樣的村級教學點,我們全區共134個。去年一年我們就投入資金1個多億,新(改、擴)建農村校舍6萬多平方米,購置設施設備4萬多件。
有了多方合力,肖運琦底氣更足了,在鄉村教學點默默耕耘了22年的他說,要燃燒自己,照亮山村孩子奔小康的夢想。
肖運琦:老師就是一根蠟燭,為學生燃盡,我覺得是應該做的,照亮每一個學生。不管以后我們這個教學點,哪怕是一個學生也好,我也要堅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