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芭蕾舞團“第十一屆芭蕾創意工作坊”精彩亮相 “初心·出新”7部新銳新作展現青年人才創作力量
4月29日至30日,中央芭蕾舞團《第十一屆芭蕾創意工作坊》(Workshop)在天橋劇場精彩亮相。時值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作為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0年度資助項目,本臺演出以“初心·出新”為命題,匯集了劇團7位年輕編導最新創排的7部風格迥異且激情澎湃的新銳作品。
本屆Workshop匯集了《寄相思》《山河》《貝多芬》《黎明之前》《影跡》《夢蝶》《孤獨星球》七部原創新作,由優秀青年編導王思正擔任總導演,并集結了中芭編導李俊、李旸、鄭宇、彭捷,以及特邀編導王樂,同時還有首次以編導身份亮相此次工作坊的中芭優秀演員劉雪晨、佘兆環,他們甄選名家經典音樂并特邀中國新銳作曲家阿言、趙楠、孫曄為此次工作坊創作原創音樂,并由何雨韻、龔勛、王鐸、劉辛擔任舞美設計,劉釗、韓松、周杉行也擔任燈光設計,和曉欣、岳松山擔任服裝師,徐彬、李紫奕、呂俊擔任化妝造型設計,以年輕藝術家的獨特視角帶來創意十足的藝術表達。
擔任“芭蕾創意工作坊”總策劃、制作人的中央芭蕾舞團藝術總監馮英表示:“這支年輕的編創團隊用獨特的視角探尋閃光的生命,用心靈感悟時代的意義,用情感詮釋生活的真諦,7位編導每個人都有著不同角度的思考和風格,各顯其魅力,‘芭蕾創意工作坊’正是一個給他們提供創意空間的平臺,讓他們盡情的發揮想象力。11年來,通過這個平臺歷練出一批年輕的主創人員,對于中芭未來藝術創作的興旺而言這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相信他們可以繼續舞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
黎明之前
貝多芬
夢蝶
孤獨星球
山河
當晚的演出由編導彭捷的作品《黎明之前》拉開序幕,作品描繪革命先烈在硝煙中砥礪前行的動人畫面,表達了對革命先輩的致敬之情,展現了革命先輩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
隨后上演的《貝多芬》由編導鄭宇創作,通過音樂與舞蹈的結合舞動出音樂家在創作過程中糾結與苦悶之時與音符和旋律在冥冥之中的溝通,以及創作完成后終于撥云見日的狀態。
首次編導身份參與工作坊的中芭演員劉雪晨帶了她舞蹈與影像相結合的作品《夢蝶》,將“莊周夢蝶”這一在傳遞浪漫唯美的同時也帶給了人們無盡的哲學思考的故事作為創作靈感,展現了新時代的年輕文藝工作者的藝術初心。
特邀青年編導王樂的《影跡》受革命烈士陳覺與趙云霄的一封訣別信啟發,選取了“人與影”的關系這一主題,從“人”聯系到“影子”,再延伸到“影像”,以及對后人乃至后世的“影響”。
第五次參加芭蕾創意工作坊的李俊以《寄相思》講述了獻出年輕生命的早期革命領導人物高君宇烈士和石評梅烈士的感人愛情故事,贊頌了革命先烈的偉大理想和犧牲精神。
編導佘兆環的《孤獨星球》則聚焦當下生活,以低頭看手機這一貫穿始終的標志性動作反映了現實中手機對人們溝通模式的改變,希望借此可以帶給觀眾們一些思考和感悟。
演出的最后是編導李旸的作品《山河》,他將舞臺化作天地,以舞者肢體描繪祖國壯美山河,寓意一代代中國人民匯人成山、聚人成河不斷努力的奮斗歷程,寄托了山河永固的美好祝愿,表達對祖國的深厚情感。
主創團隊表示,希望這些飽含年輕編導們“初心”的芭蕾新作能給觀眾們帶來充滿激情、感動與美好的藝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