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民母親的真情贊歌
4年前,編劇羅周、導演童薇薇、主演孫薇創演了錫劇《卿卿如晤》,這部劇以黃花崗起義為時代背景,從烈士林覺民之妻陳意映的角度講述“與妻書”的故事。舞臺上沒有正面凸顯革命者的剛毅不屈,而是從小家的兒女私情襯托革命者以天下為念的革命豪情,令人耳目一新。如今,這三位創作上的“鐵三角”又齊聚常州,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偉大時刻,為觀眾帶來了“革命者妻子三部曲”的第二部——錫劇《燭光在前》,實現了一次全新的跨越。
《燭光在前》以“常州三杰”之一的張太雷同志“為人民謀幸福”的忠貞信仰為引領,講述了他的妻子和兒女堅強不屈地生活,追隨張太雷的足跡走上革命道路的感人故事。全劇以張太雷夫人陸靜華為第一主人公,從這個極其平凡又極其偉大的女性身上,折射出共產黨人為信仰前仆后繼、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光輝,深情謳歌了為民族解放事業貢獻所有的革命先烈。從精神實質上看,由《卿卿如晤》到《燭光在前》是一脈相承的;但從創作的難度看,后者無疑是對創編導演的一次嚴苛的大考驗。當今戲曲舞臺上,除了李大釗、焦裕祿、谷文昌、孔繁森等男性革命志士和英模人物的戲劇化表達外,編導們的創作視野又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這類英模人物和革命志士背后的女性人物,涌現了一批優秀劇目如評劇《母親》、京劇《母親》、錫劇《卿卿如晤》等。但即便是以柔情似水、母愛無邊的女性形象為主的藝術創作,依然面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以真人真事為依據的舞臺創作,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如何能做到比紀實報道更好看,更有藝術性,更能引起觀眾們的震撼和思考。面對這樣一個艱巨的難題,江蘇省常州市錫劇院的同仁們可謂迎難而上,用優異的表現為“這場攻堅戰”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燭光在前》初戰告捷。它的成功正在于編導們沒有從張太雷的事跡出發,去正面描寫一位革命早期仁人志士的偉岸形象,而是實事求是,結合劇院實際情況,量體裁衣,圍繞孫薇打造劇目,將表現的重點落在了張太雷的夫人陸靜華身上。在編導們神奇的剪刀下,我們沒有看到不擇巨細地去羅列事跡,也沒有讓陸靜華在張太雷的庇護和感召下成長為一名失真的革命者。而是以陸靜華與丈夫張太雷及三個子女之間的數次別離為主題,構建了“剪信”“議去”“擲衣”“起名”四場主戲。每折可獨立成章,連綴起來又是一臺完整的演出,這中間基本是圍繞著張太雷寫給自己母親和妻子的“一封家書”這一真實事件生發的,其中也加入了編導富有創造性的剪裁和詩意的升華。在我欣賞的過程中,腦海中時不時地跳出李春利創作的歌曲《燭光里的媽媽》的詞句。這首歌在結構上與該劇異曲同工,詞作依次描寫泛起霜華的黑發、印著牽掛的臉頰、不再挺拔的腰身和失去了光華的眼睛等母親的外貌變化,通過記憶中的感人場景,傳達了人物內心的真摯情感。反觀《燭》劇,亦是陸靜華與子女們的一送再送、一別再別的情節延展,由張一陽之死,引發對張太雷的回憶重現往日夫妻之情,將一位生活在“中國歷史上最熱情、最有理想、最具獻身精神的年代”,有著美好的心靈和海洋般的胸懷的活生生、沉甸甸與時代共脈搏的人民母親形象立在了錫劇舞臺上。
高爾基曾說過“文學是人學”。《燭》劇的編導們以“人學”作為創作的目標,尤其是通過編劇獨具慧眼的發現,讓我們親切地感受到陸靜華那熟悉的生命氣息和精神光澤,感受她心靈的悸動以及復雜的人生況味。“剪信”一折中,有著對小家幸福美滿的向往的陸靜華,希望自己的子女們能夠安穩度過一生,當孩子大了明知留不住,“卻總想留你一留”。在勸說二女兒張西梅放棄救國念想的交談中,她仿似在西梅身上看到了夫君張太雷身上久違的那種熾烈情懷。在難以挽留之際,她毅然將一封懷揣許久、且已剪去落款的家書讓孩子們念了出來。這是一個在她心里憋了整整10年的秘密,當孩子們念完家書,知悉自己的父親便是革命者張太雷后,母親陸靜華早已泣不成聲。“議去”一折,陸靜華知道大女兒羨慕二女兒的人生選擇,希望走父親的道路,她沒有挽留,而是以腌蘿卜為喻,希望西屏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再苦再難也要咬緊牙慢慢熬。她的囑托可謂字字含情,擲地有聲。“擲衣”一折,陸靜華明知小兒子就在即將離開的船上,但她不想攔阻兒子的人生選擇,她用盡全身力氣,把兒子的衣服和丈夫犧牲時被打碎的懷表一起扔上了船。霎時,兒子淚如雨下。他跪在船頭,聲嘶力竭地喊著“姆媽,兒子給你磕頭了”。岸邊,陸靜華也是淚流雙頰極力回應著“當心身體,聽你二姐的話”。那一刻,觀眾席安靜異常,落針可聞。通過幾次的送與別的戲劇行動,不僅將張太雷家書中“不能不嘗一點離別的苦,去換那種幸福……”演繹得淋漓盡致且催人淚下,也讓我們看到一種詩意的現實主義穿透歷史,以最鮮活最生動的細節完成了陸靜華的人生成長的塑造,此刻她的心里或許真能放得下整個世界。
當我們循著陸靜華的生命軌跡感受她那強烈的生命氣息和閃亮的精神光澤時,我們也看到了陸靜華的飾演者孫薇在與人物互相交融時完成的自我升華,應該說相較于《卿卿如晤》中的陳意映,她的表演充分將深度寓于樸素之中,在平實中閃現奇崛,在具體而微的人生情景中,孫薇對角色的塑造上,激情是節制的,她善于抓住角色的每一次心靈的顫動,將人物的人情美和道德美一層層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