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學(xué)》2021年第4期|南焱:二胎(節(jié)選)
一
有時候,一個突然而至的小消息,會擾亂一個人的整個宇宙。
下午四點,按照報社的規(guī)定,他正在參加每日例行的編前會,突然收到了一條微信。瞅了一眼,妻子發(fā)來的。這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妻子在微信中說,她好久沒來例假了,是不是意外懷上了?這個消息如同一記無聲的炸雷,把他腦袋震得嗡嗡直響。
編前會上,總編輯說什么話,他也無心再聽,當(dāng)被問到當(dāng)日新聞稿情況時,他也只是含糊其詞,敷衍了兩句。好在會議很短,十幾分鐘就結(jié)束了。他立即站起來,匆匆下樓回到自己的工位上,給妻子回復(fù)了微信,問到底咋回事。他仔細(xì)回憶了一下,一個多月前的晚上,兩口子來了激情,家里的避孕套正好用完了,而妻子覺得正處于安全期,應(yīng)該沒什么問題。孰料就這么一次大意,偏偏中彩了。
當(dāng)日記者的新聞稿陸續(xù)傳來,他勉力克服混亂的思緒,逐一審改每篇稿件,心想,也許就是一場虛驚呢?晚上回去再弄清楚不遲。在食堂里吃晚飯,胡亂扒了幾口。值班到晚上八點半,總算把新聞稿都看完了,不出錯就行,顧不上修改得那么講究了。他拎起包往家奔,進(jìn)門已經(jīng)九點,七歲女兒已經(jīng)睡覺,妻子正在等他,一臉忐忑。
怎么回事?不是安全期嗎?他問道。妻子有些委屈地回答,我也不清楚,還不能確定。他說,我去藥店買測試劑。隨即,他匆匆跑了出去,來到家附近的一家藥店,問有沒有驗孕棒。店員是一個謝頂?shù)睦夏腥耍榻B說進(jìn)口的、國產(chǎn)的都有。他選了一包進(jìn)口的,付了錢就往家趕。這東西很靈敏,只要測試尿液就能顯示是否懷孕。當(dāng)妻子從衛(wèi)生間里出來,臉色凝重,把驗孕棒遞過來一看,明確顯示已經(jīng)懷上了。
兩人頓時心亂如麻。他低聲嚷道,怎么辦呢?過了一會兒,妻子語氣確鑿地說,肯定不能要,生下來怎么養(yǎng)?他也同意妻子的想法,但忽然想起,母親已經(jīng)從農(nóng)村老家來北京了,明天上午,就要來他家了,起碼要住上半年。
老太太催兩口子生二胎,已經(jīng)有兩三年了。他們之前總是借口推托,這下可怎么辦?妻子說,只能瞞住老太太,一切照常行事。他說,只好如此了,就怕瞞不住。兩口子躺下,熄燈后都睡不著,又聊了好長時間,打算過兩天去醫(yī)院檢查后再作決定。妻子說著說著就流淚了,他只好盡力安撫她的情緒。
次日早上,妻子照常送女兒上學(xué),然后去上班了。他不用坐班,上午就在家等候母親到來,心里卻還是一片煩亂。要說兩口子完全沒有生二胎的想法,肯定也不是。只是眼下的條件,讓他們一想到生二胎就發(fā)怵。
光說這房子問題吧,就是一個老大難。2009年底,他們談戀愛準(zhǔn)備結(jié)婚,想買一套房子,但把兜底翻過來,也只湊了三十幾萬。雙方父母都指不上,妻子的父母早早下崗?fù)诵荩吭鹿べY加起來也就三千塊。他的父母在農(nóng)村,身體也不好,更是指望不上。兩人在京城看房,從東看到西,從南看到北,看來看去,最后在五環(huán)外買了一套一室一廳的商住房,才五十多平米。
他思忖,先買一個小房子住著,總比租房強吧,等過幾年,攢些錢再換房也來得及。誰知形勢變化太快,他的計劃趕不上變化。等到2012年交房時,他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被售樓員忽悠了,商住房是辦公樓屬性,根本落不了戶。不過,他已經(jīng)讓女兒跟著自己落在單位集體戶口,覺得這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兩口子又實地走訪了周圍的小區(qū),發(fā)現(xiàn)房價已經(jīng)暴漲,想馬上換一套大一點的住宅,已經(jīng)不現(xiàn)實了。反正買不起學(xué)區(qū)房,就這么先過著吧,房價已經(jīng)這么高,總不會再漲得多離譜吧。
五十多平米的房子,一家三口住一間,雙方老人輪流來北京幫著看孩子,就只能住在客廳里了。擠是擠一點,但小日子還過得去,他一時也沒想再換房。誰知道,接下來的三四年,北京房價發(fā)瘋似的漲,越漲越厲害。手里捏著的那點存款,遠(yuǎn)遠(yuǎn)跟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讓他對換房都深感絕望了。由于自己買的是商住房,前年恰恰政府出臺了限購政策,商住房價格暴跌了一半,更是讓他賣小房再換大房的希望,徹底泡了湯。
去年九月份,女兒上小學(xué),靠集體戶口派學(xué)位,派在他單位附近的東城區(qū)一所小學(xué)。他有些慶幸,買不起高價學(xué)區(qū)房,總算孩子還上了不差的學(xué)校。五環(huán)外的房子不能住了,得在二環(huán)邊上租房,方便送孩子上學(xué)。兩口子租了一套老房子,還是五十多平米,搬了過來。二環(huán)里租房也貴,稍大一點的兩居室,每月租金九千塊左右,他們難以承受。
這么逼仄的房子,生二胎往哪里擱?再說生了二胎,妻子就得在家照顧兩個孩子,沒法再工作了。每個月就他那一點工資,要養(yǎng)活一家四口人,另外還要贍養(yǎng)老人,掰成兩半花都不夠,想想都有點可怕。這兩年來,他有生二胎的心,卻沒生二胎的膽。
可是,父母的想法不一樣。他還有個大哥,大哥一家也住在北京,已經(jīng)生了兩個女兒。父母覺得有了三個孫女,還得有一個孫子,這樣才完美,壓力也就全部傳導(dǎo)到他身上了。當(dāng)初他剛生女兒時,母親還讓他用電腦做了一張假照片,照片上顯示有兩個嬰兒。母親拿著這張假照片回老家,跟村鄰們說,兒子生了一對龍鳳雙胞胎,這樣她覺得才有面子。
但親戚還是知道其中底細(xì)。近幾年,每次回老家過春節(jié),親戚們也是不斷地勸他生二胎,別讓老人太失望,但他總是不置可否。母親屢屢勸說無效,也降低了要求,對兒媳說生二胎就好,男孩女孩都可以。去年下半年,父親突然病逝。冬至節(jié)給父親立碑,碑上的孫輩一欄,母親要求刻上了四個人的名字。這給他的壓力就更大了,不生二胎,顯然不孝,也對不起父親在天之靈。
心里充滿矛盾,情緒也很低落。十一點左右,嫂子開車送母親到小區(qū)里了,打電話叫他去接。他下樓幫忙提起大包小袋,陪母親、嫂子進(jìn)了屋。嫂子說了幾句閑話,就匆匆告辭了。母親看上去老了許多,佝僂著背,但氣色還過得去,相比父親逝世后那陣子好多了。每次來北京,她總要把家里各種吃食,捎上一大堆,如臘肉、臘魚、芋頭片、辣子醬等等,都是他從小愛吃的。母親一邊絮絮叨叨,一邊解開大包小袋,但他有點心不在焉,提不起興致。
母親本來是個很敏感的人,似乎觀察到了什么,說,以往我每次來,你都問這問那,怎么今天打不起精神呢?他心里一驚,趕緊掩飾過去,說沒什么,就是這兩天加班有點累。母親隨即問,是不是兒媳不歡迎我來?他連忙說,您想多了,哪有不歡迎的道理。他強打起精神,幫著母親收拾包裹,而母親也不再問了,令他暗暗松了一口氣。
下午去報社上班的路上,他忽然想起,早幾年前,夜班編輯同事老劉當(dāng)時懷了二胎,最后也沒有要,何不跟他交流一下感受。于是乎,撥通了老劉的手機,簡單說明了自己的情況。誰知老劉立即提高嗓門道:祝賀你啊!一定要生下來!當(dāng)初我們沒要,是因為二胎政策還沒放開,孩子生下來就是黑戶,實在沒辦法啊。
聽到他的語氣有些猶疑,老劉又苦口婆心勸說:房子小一點怕什么,擠一點沒關(guān)系。吃的穿的總會有吧。孩子給你帶來的快樂,會遠(yuǎn)遠(yuǎn)超出你的付出。我們當(dāng)初去流產(chǎn),抱頭痛哭啊。那是一個生命啊,他已經(jīng)到來了,越是意外,說明越有緣分。你不能切斷這種緣分,否則,你會非常自責(zé)的。流產(chǎn)對人的情感沖擊太大,對女性的身體傷害也很大,我愛人當(dāng)時都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千萬不要隨便去做。條件差一點又怎么樣?我們父輩的物質(zhì)條件那么差,不也把我們拉扯大了嗎?
老劉從自身的教訓(xùn)出發(fā),句句說得有道理,一席話下來,他似乎沒有回嘴的余地。只好跟老劉說,我們再認(rèn)真斟酌,你得替我保密啊,千萬別傳出去。老劉回答說,這個你放心,絕對不會傳出去。你年齡也不小了,不要這個孩子,以后想再要可能就沒機會了。我絕對是好意,你該認(rèn)真考慮一下。
聽了老劉的話,他覺得更加拿不定主意了。思忖再三,他發(fā)現(xiàn)這事兒還真不能跟外人商量,外人不可能替自己作決定,最多只是提供建議,還是需要自己去作選擇。他又給妻子打了個電話,叮囑下班回來一定要表現(xiàn)正常啊,千萬別讓老太太起疑心,看出什么名堂。
夜里,兩口子躺在床上商量,壓低了嗓門,生怕被住在客廳里的老太太聽見。妻子說,自己已經(jīng)在宣武醫(yī)院預(yù)約掛號,下周就去檢查。他聽了,感到有些沮喪。十二年前,他剛來北京沒多久,曾經(jīng)住在長椿街附近,緊挨著宣武醫(yī)院。沒想到過了一個輪回,又得去那里,冥冥之中仿佛是一種宿命。
二
下周末就是他的四十歲生日,之前他早就打算請兄嫂一家子,還有兩三位朋友聚餐,小小慶祝一番。現(xiàn)在完全沒有慶祝的心情了,反而感到又要過一道難關(guān)。但一點都不慶祝,母親那兒也交代不過去,她對兒子的生日還是挺上心的。兩口子商定,該做的事還得做,別出紕漏就行。
次日還是照舊上班,忙到中午的時候,副刊部的老陳走過來,叫他一塊兒去食堂吃飯。吃完飯,兩人去附近的東單公園遛彎。老陳跟他同歲,曾是部門同事,私交比較好,面臨著相近的中年危機。家庭問題一大堆,都是雞毛蒜皮的事兒。老陳愛跟他嘮叨,比如跟丈母娘又吵架了。公園里是一片綠樹新葉,天氣也不冷不熱,正是大好時節(jié)。可他的心情就是開朗不起來,也不太開口說話,主要聽老陳絮叨。
兩人在公園角落的一條長椅上坐定,老陳突然問道,你想要二胎嗎?他驚了一跳,微笑著不置可否。老陳隨即自問自答:不瞞你說,2014年的時候,我媳婦流產(chǎn)過一次,她一直耿耿于懷,老想生二胎。我反正是不想要了。現(xiàn)在家里一個孩子,已經(jīng)鬧得雞飛狗跳,岳父母以幫著看外孫為理由,常年跟我們住一塊兒,我實在是受不了。再生二胎,難以想象家里的尷尬情景。錢可能還是小事,家庭關(guān)系怎么處理,我接受不了。
再說北京房價這么高,將來兩個孩子長大了,他們買房都得會啃老,到時還不把我的幾根老骨頭都啃掉了。老陳嘆氣道,這日子不敢想,一想就鬧心,還是趁早死了這條心,不生二胎也罷。他問道,你媳婦想生,怎么辦?老陳語氣堅定地說,我不配合,她能怎么著?沉默了一會兒,老陳又嘆了一口氣,道,要是當(dāng)初那個孩子沒流掉,現(xiàn)在也有四歲了。
他有些吃驚,沒想到老陳有過同樣的遭遇,之前倒沒聽他說起過,也是在默默咽下苦果吧。老陳不知道老友正面臨著同樣的難題,但他也不愿說出來。他知道,像跟老劉訴說一樣,說出來只會得到類似的反饋,朋友也不可能為你拿主意。他只是淡淡地回答,我還沒考慮好要不要生二胎。
從公園返回單位時,他又想起了生日聚餐,于是對老陳說,下周末我四十歲,搞一個小聚餐,你和老耿、老馬都來吧。老陳笑道,必須的,下半年我生日也辦一次聚會。他叮囑道,當(dāng)天聚餐可甭提二胎的話題,別觸發(fā)老太太的想法。老陳答道,這個我理解,心照不宣,絕對不提。
到了去醫(yī)院檢查的這天早上,為了不讓老太太生疑,妻子借口說公司今天組織活動,要早點去上班。她匆匆先出門坐地鐵去醫(yī)院了。隨后,他叫女兒起床洗漱,收拾好書包,送她去上學(xué)。出門時跟母親說,自己送孩子到校后,就直接去單位了。
一前一后出門,這樣就很自然了。等他送完孩子再趕到醫(yī)院,發(fā)現(xiàn)人潮涌動,排隊掛號的摩肩接踵,令人望而生畏。妻子還在排隊掛號,他一問,原來她急著出門,忘帶身份證了,而網(wǎng)上預(yù)約只能用身份證取號。他一下子就生氣了,低聲斥責(zé)了妻子幾句,無奈排隊等號。
總算掛上婦產(chǎn)科的號了。兩口子來到科室門前一看,周圍都是挺著大肚子的待孕媽媽,顯然在等候產(chǎn)檢。向醫(yī)生一問,他們拿到的號,已經(jīng)排到下午了。瞅著周圍鬧哄哄的擁擠景象,他感到憋悶不已,就連那些大肚子婦女也看不順眼,覺得格外厭煩。
他叫上妻子出去,說下午再來不遲。兩人出了醫(yī)院,不知道去哪兒。他想起附近有一家宣武藝苑的公園,以前他租房住在這一片,兩人常到這家公園漫步,那時他們剛談戀愛。從醫(yī)院只走了幾分鐘,就到了宣武藝苑后門。從后門進(jìn)去,便看到一群老頭、老太在跳廣場舞,伴舞音樂喧囂刺耳。看著他們扭動衰老的身軀,滿臉歡快的樣子,他又不由得心生厭惡之情,嘴里低聲詛咒道,這些老家伙活著就知道跳舞、跳舞,跟行尸走肉有啥區(qū)別。
離開了廣場舞區(qū)域,兩口子來到一座古典式廊亭,這里清靜許多。兩人坐下后發(fā)呆,也不說什么話。廊亭前面有一個小池塘,浮游著一群紅鯉魚。妻子默默從包里掏出一塊餅干,細(xì)細(xì)捏成碎末,撒進(jìn)池塘里,紅鯉魚紛紛游過來,爭相吞咽著水面的餅干屑。
上午的陽光清亮,池塘水波折射的陽光,照到廊亭的紅綠檐墻上,也照在妻子的臉龐上,波光粼粼,格外溫馨動人。四周綠樹成陰,鳥鳴啾啾。他心里平靜了許多,剛才的厭惡情緒也緩解了下來。以前談戀愛時,兩人多次來過這里,那時的心境何其輕快雀躍。想到這里,他輕嘆了口氣。
在小餐館吃完中飯,下午一點半再去醫(yī)院,總算輪到號了。醫(yī)生簡單詢問了一番,便開了一張單子,叫妻子次日來空腹驗血,B超檢查則安排到下個星期了。兩口子走出醫(yī)院,分頭去上班。他稍覺輕松了一些,下周檢查后再說吧,先不糾結(jié)了,到時再作決定。
生日聚餐當(dāng)晚,他在朝陽門外一家湘菜館訂了一個包間,十余人正好坐一桌。兄嫂帶著兩個侄女都來了,老陳、老耿也來了,只有老馬臨時有事沒來。母親坐上座,其他人分散坐下。大哥帶來了兩瓶紅酒,每人面前倒了一杯。而他事先囑咐妻子不可喝酒,也不要隨意接話。妻子以往能喝酒,老耿不知內(nèi)情,就勸她來一杯。好在他趕緊攔截了下來,不動聲色,心想可不能露出破綻。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老耿是好友,平時說話也沒輕沒重,幾杯下肚,當(dāng)著老太太的面,便開始問他什么時候生二胎呢?他微笑著沒應(yīng)聲。老耿又笑著問他的女兒:你是想要一個弟弟還是要一個妹妹呢?女兒歪著小腦袋,使勁想著卻沒給出答案。還好老陳這時站起來,向老太太敬酒,岔開了話題。他也借口上衛(wèi)生間,出去松了一口氣。
他并不善飲,一兩杯下去,便臉紅脖子粗。但他心底并不糊涂,不會酒后胡說。臨到兄弟倆給母親敬酒時,大哥舉著酒杯對他說,當(dāng)著老媽的面,給你提兩點要求,一是要抓緊入黨,二是要抓緊生二胎。母親也滿面笑容,連聲說這兩點提得好,你要聽大哥的話。他沒吱聲,舉杯一飲而盡。
大侄女在網(wǎng)上訂了一個大蛋糕,聚餐到尾聲時,開始切生日蛋糕。揭開盒蓋,只見蛋糕上插著“人生贏家生日快樂”字樣,這是侄女的祝福詞。他忽然心底覺得有些悲哀,自己哪是什么人生贏家?眼下不就陷入左右兩難的困境嗎?只是他嘴上不能說,也不能有絲毫失態(tài),和妻女一一點亮小蠟燭,大家一齊唱起了生日快樂歌。
……
作者簡介
南焱,原名周南焱。生于1979年。湖南衡陽人。詩人、作家,資深媒體人。畢業(yè)于復(fù)旦大學(xué)中文系。現(xiàn)任職于北京日報社,兼任北京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在《北京文學(xué)》《天涯》《山花》《南方文壇》等雜志發(fā)表過多篇小說、詩歌、散文及批評文章,在《人民日報》《北京日報》《文匯報》《新京報》等知名報刊上發(fā)表過數(shù)百篇文化時評、影評、書評及散文隨筆。著有詩集《北極星為誰指路》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