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時代的文學“指紋”與價值引領 淺談廣東網絡文學發展趨勢及創作特色
編者按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絡文學用戶規模達4.6億,占網民整體的46.5%。數字閱讀市場穩步增長,網絡文學無論是作家還是讀者群體,年輕化趨勢日趨明顯。
今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以閱文集團年度數據和行業公開數據為主要分析藍本的《2020年度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報告顯示,疫情期間,網絡文學內容創作逆勢增長,創作隊伍規模持續擴大。2020年第一季度,閱文集團平臺新增作者33萬,環比增長129%,新增作品數量超52萬部,同比增長約1.5倍。在該平臺上,來自廣東的作者在數量上位居全國前列。
報告認為,作家作品數量的規模增長為網絡文學更好地肩負描摹現實畫卷、書寫偉大時代的使命提供源源不斷的新生血液。廣東知名青年作家、評論家荊洚曉應邀撰寫了評論文章,就近年來廣東網絡文學發展趨勢及創作特色進行了梳理和總結。
此外,本期文藝評論還包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高級編輯、資深影視評論員王永利關于廣東衛視人文地理紀錄片《秘境神草》第三季的影視評論,文學評論家馬忠關于廣東詩人華海生態散文詩集《紅胸鳥》的書評,敬請垂注。
自互聯網開始普及,我國的網絡文學逐漸開始萌芽、興起,在表達方式、語言特色和敘事結構上面,都體現出與傳統文學較大的差別。網絡文學具有時代性的體現,又具有地域性的體現。我國網絡文學發展的過程呈現出蓬勃向上的整體風貌,是在整個互聯網時代里所獨有的。而廣東的網絡文學發展更是如此,在吸引了華夏傳統文化、西方多元文化影響同時,又結合了時代性等因素,走出了一條嶄新發展的道路。本文將從廣東網絡文學區域性、大眾性、時代性、正能量和使命感等角度,探索討論廣東網絡文學發展的趨勢及創作的特色。
在我省網絡文學的萌芽階段,受傳統文學、傳統文化以及西方多元文化的影響非常顯著,但隨著持續深入的發展,我省網絡文學的敘事方式和敘事結構,發生了數次自我迭變,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網文讀者需要的影響,也可以被視為各代網絡文學作者在不同創作階段所留下的時代“指紋”。在總體的趨勢上,這種發展所產生的語言、結構迭代,是為了在創作中,運用大眾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語言,講述繽紛多彩的時代故事,這標志著廣東網絡文學的良性發展與自我成長,代表著我省的網絡文學創作者開始有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感,去聆聽基層群眾的聲音,從生活中汲取營養,去書寫讀者喜聞樂見的作品,從而實現了我省網絡文學的多元化發展,對于豐富我省網絡文學的風格,以及對網絡文學的創新,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區域性
以嶺南地域文化為靈感之源
在每位文學創作者的文學版圖里,都有自己的精神“故鄉”,它與創作者的成長、記憶緊密相關,甚至可以說,這種精神上的“故鄉”,往往孕育了創作者的靈感,當筆力成熟之后,“故鄉”里每一棵樹木、每一條河流、每個路過的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在作品中流淌而出,撲面而來。近年來,我省網絡文學創作隨著時間的沉淀和自身的成熟,也日益呈現出濃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例如阿菩的《十三行》系列小說,通過對十三行及主人公家族史發展的敘寫,生動地描繪出一幅關于清代中國對外貿易以及商業發展的壯麗歷史畫卷。這部作品展示了廣州作為大清“天子南庫”的歷史地位和金融傳奇,將粵商的風骨、嶺南特色、南粵文化傳承并推廣開來,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進行了深入挖掘,塑造了廣東及大灣區人民勤勞勇敢、不懈奮斗以及敢為天下先的文學形象。
而紅娘子的《百年好合》,則通過講述一群生活在深圳的現代女性的人生際遇,展現了她們各自的婚姻觀、幸福觀、戀愛觀,并且跳出了婆媳關系等常見的女性人物故事框架,而是從實現自我夢想、追求人生價值的層面上,注入了作者自身對“深圳精神”的解讀。從近代的廣州和現代深圳,這些廣東網絡作家都不約而同地借助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域特性、人文個性,來賦予作品獨特的文學面貌和強大的生命力。
平民化
以小人物的奮斗史傳遞正能量
在中國歷史文化之中,帝王將相的崛起,門閥家族的興衰,一直為通俗文學的壯大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源。事實上,在網絡文學誕生初期,架空歷史、穿越奇幻一類的題材一度受到熱捧,這類題材的主角往往是以“穿越”的方式介入歷史,試圖改變某些時代節點的歷史走向,或是虛擬一個亦真亦幻的朝代,演繹一段英雄史詩,從立意到文風都仍然帶著傳統通俗小說、演義小說的烙印,并隨著大量跟風作品的出現,套路化的傾向開始愈發凸顯。
近年來,一批廣東網絡文學作品,開始有意識地打破這種創意上的局限。例如意千重的《畫春光》,從草根小人物的視角來展開敘事,獨具匠心地以幾代瓷器匠人作為故事主角,講述了歷史風煙中的家國大義、愛恨情仇、匠心傳承、掙扎奮斗;筆者在《最后的繡春刀》里,也同樣選擇了明代抗倭名臣胡宗憲出仕之前仍是一介布衣這個時間段,以其協助錦衣衛偵破案件、找尋真相的故事,去闡述家國情懷,從細微處講述華夏文化的傳承。從這個側面可以發現,當《甄嬛傳》《羋月傳》等宮廷小說成為流行風尚時,我省仍有許多網絡文學創作者在注重讀者反饋的同時,努力讓自己免于被市場裹挾而跟風,保持文學創作和審美上的個性化追求,去創作風格多樣化的文學作品。
文學風格的多樣性,是文學繁榮的重要特征,而我省網絡文學的創作方向,也正呈現出這種欣欣向榮的局面,但不論是哪一個風格流派的作品,絕大部分的作品都以弘揚正氣為宗旨。樓星呤的《彩虹在轉角》,講述身殘志堅的青春姑娘,并沒有因為意外遭遇車禍而怨天尤人,而是通過親友的鼓勵和支持,大膽追尋屬于自己曙光的勵志故事;三生三笑的《我們都是天使》,通過描寫扎根基層的女醫生自我成長的經歷,來傳遞平凡人生中的愛與關懷。這些風格各異的作品中,主角并非所謂“天命之子”,也沒有“主角光環”,他們的故事里充滿種種曲折和崎嶇,作品也沒有回避現實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但整體格調上仍然呈現出導人向上、溫暖和煦的正能量趨勢。
時代性
軍事、科技題材大放異彩
隨著我省網絡文學的發展,越來越多創作者開始著眼于現實題材的創作,而軍事、科技、工業等現實題材的網絡作品創作,與我國日新月異的技術變革、國家整體的現代化進程,以及整個世界局勢都是緊密關聯的,帶著尤為鮮明的時代烙印,對于傳達主流價值觀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冰可人的作品《女機長》,以國外火山噴發、引發我國撤僑作為故事背景,以此來反映中國民航的飛速發展和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強大;而步槍的作品《大國戰隼》,從主人公競爭艦載航空兵集訓隊的集訓資格來切入整個故事,以文學藝術的筆法,展現了解放軍艦載戰斗機飛行員不為人知的壓力與艱辛,從而謳歌了解放軍艦載機飛行員不畏犧牲、勇于挑戰極限、忠誠無畏的可貴精神。在這類作品中,世界格局的變化,時代脈搏的跳動,隨處可見。
值得一提的是,軍事、科技乃至科幻作品,從網絡文學萌芽伊始,就是廣東網絡文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和一大優勢。發展迄今,這些作品的作者對于網絡文學所擔負的價值引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有了更為清晰而深刻的認知。例如寫出《最強兵王》《叢林戰神》等作品的叢林狼,是網絡人氣最高的軍事小說作家之一。其新作《狙擊榮耀》里,講述了一名狙擊手舍生忘死掩護寶船打撈的故事,在繼承了以往作品情節驚險、扣人心弦、細節詳實的特色之外,作品更在立意上實現了新的超越,主人公身為狙擊手的榮耀并不局限于自我的成就,而是為了找回遺失的國寶,保家衛國、誓死守護成為人物最根本的驅動力。齊佩甲的科幻類作品《超神機械師》,是一部深受市場好評的太空歌劇類作品,故事貫穿了有關種族生存、文明繁衍、星際社會形態等宏大命題的思考,主角為了星際蒼生的前途,做出了背負宿命的選擇。總而言之,這些作品都從不同的側面,去引導讀者跳出一己悲歡,審視每一個人對于時代、社會和民族發展所肩負的責任。
網絡文學作為時代的產物,必然受到時代、社會、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互聯網普及以來,我省網絡文學經歷了多個不同時期,其中表現出來的文學“指紋”也各有差異。為了促進我省網絡文學進一步良性迭代和成長,就目前來看,我省在網絡文學評論工作方面亟待加大力度、廣泛參與,通過批評和引導,讓我省的網絡文學創作在注重市場性同時,更要保持文學作品應有的藝術品質和價值導向,避免因為過渡的市場化而失去文學性,甚至步入審美、三觀上的誤區,從而使得廣東的網絡文學在全國網絡文學版圖中進一步脫穎而出,乃至揚帆出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