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被愛著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好” 《布雷頓角的嘆息》新書觀影分享會舉行
兩百多年前,蘇格蘭高地麥克唐納家族的紅頭發卡隆帶領妻兒跨越千山萬水,從蘇格蘭到達遙遠的新大陸,在擁有茂密森林與漫長冬季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后來,紅頭發卡隆的后裔們陸續離開布雷頓角這座海島,散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海灘、南美洲的礦區、非洲的沙漠……但無論走多遠,布雷頓角始終是他們永遠的牽掛:“當我們被愛著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好。”
《布雷頓角的嘆息》,【加】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 著,文嘉 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
加拿大作家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的長篇小說《布雷頓角的嘆息》(No Great Mischief)的故事穿梭于“現在”和“過去”之間,主人公亞歷山大?麥克唐納離開家鄉多年,對往事的記憶也已模糊,但與哥哥、妹妹的交集卻讓他時常在不經意間回想起童年生活和祖輩的故事,他最終理解了血脈情深與超越苦難的故土情懷。4月11日,上海譯文出版社在北京“曉島”圖書館舉辦以“寫作·記憶·鄉愁”為主題的新書分享放映會。作家、學者梁鴻、李海鵬到場與現場聽眾一起觀看了紀錄片《讀懂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片段,并分享了對于小說以及相關主題的理解,該書策劃人、“群島”圖書創始人彭倫主持分享放映會。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1936-2014)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憑借一系列以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布雷頓角為背景的小說聞名,但他的創作并不算高產,一生只出版了兩部短篇小說集和一部長篇小說。1976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和1986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當鳥兒帶來太陽》分別于2015年和2020年被引進中國。唯一一部長篇小說曾獲都柏林國際文學獎。彭倫介紹說,小說原名直譯為“沒什么大不了”,此次出版時,他根據小說中一首蓋爾語民謠“獻給布雷頓角的挽歌”并結合作品主題,改名為《布雷頓角的挽歌》。麥克勞德年輕時為了維持學業,做過伐木工、煤礦工人和漁夫等工作,他小說中人物的職業和經歷很多源自親身體驗,彭倫說,讀者在閱讀時,會發現這些艱苦的環境和工作離我們非常近,“他的文學創作有這樣的魅力,讓你覺得在遙遠的海島上發生的事情,好像是自己身邊或者是熟悉的人身上發生的故事一樣”。
布雷頓角是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東部、大西洋邊的島嶼,島上居民大部分是蘇格蘭移民。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廢黜了國王詹姆士二世,但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很多信仰天主教的保皇黨人仍然擁護老國王及其兒子,內戰爆發,經過幾十年的戰爭,保皇黨人最終失敗。18世紀前后,因為戰爭,很多蘇格蘭人離開故土前往北美大陸。麥克勞德的祖先就是這樣來到加拿大。這也是《布雷頓角的嘆息》故事中重要的歷史背景,小說當中主人公所屬的麥克唐納家族,就是蘇格蘭非常古老和有名的一個氏族。《布雷頓角的嘆息》是一部有關文化溯源的作品,是一部縮小版的蘇格蘭移民史。透過個人成長與家族變遷,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展現了兩個世紀以來動蕩的加拿大文化版圖,探索了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相斥共生的歷程。
分享會現場
梁鴻在閱讀麥克勞德的作品時,一個重要的感受是他所書寫的島嶼,無論海洋或陸地,無論是人類族群的遷徙還是個人生活方式,都跟某種古老的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了一個人的原始情感和本真存在。包括他講故事的方式,小說開篇第一句“我和你說啊”這類圍爐式的輕松對話,好像與現代小說有距離,但這種古老也是一種結構,其實是古老思維在現代的運用。李海鵬也注意到小說“像民間傳說”的特性。男人與妻子生了6個孩子,妻子死了;又和妻子的妹妹結婚,生了6個孩子,坐船到加拿大的途中,第二任妻子在船上病死了。最后,一個父親孤身帶著12個孩子來到了島上……這是一個宏大故事的開頭,能夠生發出很多復雜且具有傳奇性的情節。作者沒有刻意經營情節和控制讀者,較少設計,而將敘述重心放到自己對于事件的理解上,將樸實的、原始的、充沛的情感注入故事之中。
紀錄片《讀懂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片段放映
《布雷頓角的嘆息》中,那句“當我們被愛著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好”,以及奶奶反復跟孩子們念叨的“一定要照顧好同一血脈的人”,體現了人物的家族價值觀。梁鴻非常喜歡這樣的敘述。小說中的祖先被稱為“紅頭發卡隆”,紅頭發成為這個龐大家族代代遺傳的基因,在梁鴻看來,紅頭發像一個印記,不單是一個家庭,甚至讓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之間建立聯系。“照顧好同一血脈的人”這句話是古老的,但這個家族在世界各地踐行這句話的行為方式卻非常現代,具有某種人類生活的團結性,生命就這樣生生不息,這是小說重要的品質和特征。“當我們被愛著的時候,我們就會變得更好”這句話在現代社會也變得尤為重要。“每個人如此有原則、有個性,看似很自我,但又如此需要愛……奶奶的話是穿越時空的,甚至是穿越歷史的”。
針對麥克勞德的作品中多寫身邊故事,與很多外國文學中經常出現的現代都市生活相比,是否會顯得過時或太過傳統這一問題,李海鵬談到,麥克勞德的小說尤其是《布雷頓角的嘆息》,與我們的生活反而特別接近。故事中的卡隆家族最開始是在高地打仗,戰敗后去往加拿大。到加拿大后,一代代家族的人們仍然在堅守著過去的信念和榮譽,保持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與自然為伴的生活方式。但到了敘述者這一代,大部分人都去挖礦了。“這是傳統家族和過去的生活方式被現代給粉碎掉了,其實是現代性的沖突。”李海鵬說,小說題目直譯“沒什么大不了”這句話,我們的爺爺也這樣說,“我們更快速地進入現代化的過程中,對人性有很強的扭曲或壓迫。真實面臨的問題可能比小說寫出的更復雜,但小說中所寫的已經足夠引起我們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