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2021年第2期|楊獻平:改名歸姓(節選)
一
天黑得人連眉毛都覺得有些沉了。朱愛玲從茅房回來,看到大閨女劉建佳窗戶上還亮著燈,就大聲喊:小妮子,睡吧,天不早了啊!她的大女兒劉建佳二十歲了,勉強上到高中,又抱著上天開眼、鳳凰飛天的心理參加了高考,結果瞎貓還是沒有逮住半只死老鼠。從市里背著行李卷徹底回家后,劉建佳偶爾跟著朱愛玲去地里干點農活。平素,就在家里待著,看電視,玩手機;偶爾到親戚家串個門,或者找那些早就各奔西東的同學玩耍個一天半晌再回來。
這時候,劉建佳正趴在床上發短信,電視機聲音開得還挺大,連房后潛藏的老鼠都調整戰略、推遲出洞了,也使得朱愛玲喊她的聲音硬生生地被電視里的各種嬉笑吵鬧聲頂在了門口。朱愛玲知道劉建佳聽不到,就多走了幾步,到劉建佳門口,上了臺階,吱呀一聲推開門,一只腳岔進去,看了一眼趴在床沿上的劉建佳,加大嗓門說:妮子,不早了,睡吧啊!劉建佳還是沒聽到,一邊臉紅得像是炭火,不住地比畫屏幕,還一個勁兒笑得整個身子都顫抖抖的。朱愛玲走過去,在劉建佳凸翹的屁股蛋子上拍了一巴掌。拍的當兒,瞄了一眼劉建佳的手機屏幕,還看到了“郭啟明”三個字。
朱愛玲心忽地晃了一下,那感覺,讓她想起小時候校園老槐樹杈上的鐘錘。
劉建佳也啊喲一聲扭轉臉,回頭看是母親朱愛玲,臉上的笑意唰地一聲就跑了,很快蒙上了一層灰。
沒了電視喧鬧聲的夜晚愈加黑了。剛洗了腳,往院子里潑水時候,朱愛玲的左眼皮忽地跳了一下。她沒在意,轉身,放下洗腳盆,關門,右眼又跳了一下。朱愛玲忍不住狐疑,想起了一句話:左眼跳財,右眼跳災。
回屋,朱愛玲剛把衣服脫下,一歲零七個月的兒子哇的一聲,咧開肥嘟嘟小嘴哭了起來,啊啊的哇哇的,使得只有北風掃蕩的夜晚剎那間熱鬧起來。朱愛玲轉身,把兒子抱起來,先摸了摸屁股,濕了,又抽了一塊尿布墊上,又把奶頭抻長,塞進兒子嘴里。孩子有的吃,就什么都不想了。很快,咂吸得越來越慢,小嘴與奶頭的聯系也越來越松。在把孩子放好的時候,朱愛玲的左眼皮忽地又跳了一下,比第一次的勁道還大。
朱愛玲想:這是咋了?心里猛然間劃過一道涼意,像是三九天里的一瓢冷水,把心冰得疼疼的。她翻了一個身,看見窗戶上掛著的紅布簾,被窗戶縫里擠進來的風不斷地掀動,像有人在用手指輕輕挑。朱愛玲又翻了一個身,看著兒子睡得呼呼的,聞見那進進出出的口氣里,全是甜濃濃的奶味。
就要睡著的時候,左眼皮又跳了一下,朱愛玲猛然驚醒,好像是死而復生一樣,雖然短暫,但覺得剛才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之間,有一道深河溝。這是咋了?立柱出事前一天晚上,也這樣!難道……朱愛玲猛地打了一個哆嗦,感覺全身像是裹了一層冰皮,心也僵住了一樣。這時候,在屋外茅草窩里的黃狗軟軟地叫了兩聲,然后是風,把房前屋后的茅草吹得嘈雜有聲。
二
朱愛玲結婚整整二十年了,只不過,最后的五年,是寡婦。村里邊的人背地里都這么說,她自己也知道是實情,便由著人說去。她娘家在礫巖坪,與婆家羯羊圈相隔五里多的路程。兩個自然村都屬于蓮花谷大隊,也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太偏僻。新修的馬路在附近山上繞了幾十公里,其他村子都經過了,偏躲著他們村子走,以至于住在路邊的人家都覺得這個村子不方便,收莊稼、運糞都還得背背肩扛。兩個村子的女子,都只愿嫁到靠路邊的村子去。朱愛玲算是個異數。
二十幾年前的某個深秋,那時候,她還沒自己的大閨女劉建佳大,一個很平常的傍晚,朱愛玲和爹娘正坐在屋里吃飯,門外的秋風銜枝帶葉地在村子內外奔走,只有頭頂的一盞燈泡滿臉是光。喝完最后一口米粥,剛把碗擱在桌子上,朱愛玲聽見有人高聲說:先妮子,吃飯沒有?還沒有分得清是誰,那人就帶著一身冷風進到屋里,先妮子是朱愛玲娘的名字。看到那人,朱愛玲心騰地被撞了一下,像被一個棉花枕頭凌空飛來。洗了碗筷,她給那人打了個招呼,出門時候用眼睛掃了爹娘一下,滿心七上八下地就到自己屋里了。第二天一大早,娘先說了一堆閑話,然后蹲在正在燒火的朱愛玲身邊,兩只渾濁的眼睛像聚光燈,在她身上掃。朱愛玲一開始沒在意,時間久了,覺得自己臉上、身上有點不自在,下意識轉過臉,兩只眼睛正碰到娘的目光。
娘老了,臉膛黑紅,皺紋跟荊條籃子一樣,下巴向上,一層層地繞到額頭上。娘嘆了口氣,又微微咧了一下嘴角,露出一臉笑意。
媒人名叫張二妮,礫巖村人。平素喜好給人說媒。有的成了,有的不成。可不管說成說不成,男方家總要感謝她。那一夜,朱愛玲不知道張二妮在爹娘屋里說了多久,直到朱愛玲睡的時候,爹娘房間里還傳來三個人忽高忽低的說話聲。
第二天早上,娘看著朱愛玲說,張二妮來給你說婆家了。朱愛玲下意識地問,誰?娘說,羯羊圈劉二柱家的大兒子,現在新疆當兵,還沒退伍。閨女,你覺得咋樣?朱愛玲把頭埋在胸前,下巴差一點就壓住了自己那對飽脹的乳房,下意識地往上抬了一下,眼睛溜光水滑地看了一眼娘,就起身回自己屋了。
幾天后的一個夜晚,朱愛玲看到,張二妮又來了,還有一個和自己的爹年紀差不多的男人,在爹娘屋里,唧唧噥噥地說了大半夜。再一天晚上,張二妮和那個老年男人提著東西又來了,后邊還跟著一個戴著大檐帽的小伙子。那時候,朱愛玲正在爹娘屋里收拾晾干了的玉米。見那小伙子進門,她迅速地用眼角掃了一眼,扔下布袋子,轉身就出門去了。
三
那人叫劉立柱,也就是朱愛玲的第一個男人,也是她大女兒劉建佳的親爹。倆人的婚姻雖說是由父母包辦,媒妁之言敲定,可從心里說,朱愛玲還是很喜歡劉立柱的。訂婚第二年,劉立柱就從部隊上連續往家里跑了兩三趟。還是和第一次探家一樣,說著一口普通話,無論見到誰,都是一副衣錦還鄉的派頭。當過兵的人說,在部隊不是想啥時候回來就啥時候回來,劉立柱那小子,肯定是偷跑回來的,他娘的簡直不正干,以后也成不了個啥好玩意,哼!
這一說不要緊,一頓飯工夫,就傳遍了整個蓮花谷大小十幾座村莊。
爹吞了一口旱煙又慢慢吐出,看著門前正在落葉的核桃樹,嘆了一口氣;娘端著一簸箕蕎麥皮走過來,看了看老頭子,也嘆了一口氣。晚上,爹和娘先是你一聲我一聲地唉聲嘆氣,然后舉著愁容如墜的臉,看著朱愛玲說,閨女,聽說沒有,外面都在說,劉立柱那小子不成器,當個兵也不好好當,三天兩頭偷跑回來,這樣的人,以后你嫁過去的話,估計也是吃糠咽菜、窮得叮當響,活不出來個人樣兒來!俺看,這門親事就算了吧?行不行妮子?
朱愛玲把頭低下來,腳尖來回在地上搓。
娘又說,妮子,就看你的意思了!俺和恁爹都沒啥。日子是你自己以后過的,俺都老了。就是給你出個主意,趁現在還沒娶過去,要退掉還可以,也沒人說啥!朱愛玲收回腳尖,把臀部靠在黑漆木桌上,又猛地抬起頭來,看了一眼昏蒙蒙的電燈泡,又把眼光挪到黑漆漆的屋梁上。
第二天一大早,朱愛玲還沒起床,就聽爹娘屋里有人扯著嗓子喊叫,像是打架。急忙穿上衣服,拉開門一看,是劉立柱,還有自己哥哥和爹娘。劉立柱提著一根干透了的椿樹木棒子,沖朱愛玲的哥哥朱秀軍喊:朱秀軍,俺和愛玲好,礙著你啥屁事了?你再敢搞破壞,我這棒子可不是吃素的!
朱愛玲也看到,她哥哥朱秀軍手里也提著一把磨得锃亮的鐮刀,臉紅脖子粗地沖劉立柱喊罵:劉立柱,你個狗日的別囂張!愛玲是俺親妹子,俺有權力管!
爹娘在一邊急得跺腳,爹哭著對朱秀軍喊說,你個狗日的別管了!再管出人命了!娘也哭著,上去拉住朱秀軍的一只胳膊,哭著說,傻小子,趕緊放下,出了人命俺可就沒小子了啊!
朱愛玲蒙了一會兒,系好扣子,幾步走到劉立柱面前,身子一橫,大聲說,你敢打俺哥,不如打我吧!劉立柱一見朱愛玲,舉著棒子的手慢慢垂了下來。
四
村人都說,這一鬧,朱愛玲和劉立柱的婚事算是退定了!可沒過幾天,朱愛玲又跟在劉立柱后面,從礫巖坪去了羯羊圈。路上遇到人,朱愛玲不由自主把頭低了一下,又低了一下,覺得臉上好像埋了幾盆炭火。她知道,村人會怎么議論這件事和她自己。可她覺得,雖然劉立柱做了二桿子的事兒,和未來丈人丈母娘大舅哥鬧,還差點動手,這在古代,算是逼婚和搶親。可朱愛玲也在劉立柱身上看出了一股男人氣,還有對自己的死心塌地。朱愛玲相信,現在這個年代,軟的怕硬的,硬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找的男人性格太懦弱的話,在村里吃不開;即使去外面打工,也免不了受人欺負。有一個能為自己不顧一切的男人,即使窮一點,至少還有點安全感。
這可能是朱愛玲頂著哥哥的怒氣,和爹娘的苦口婆心,自作主張非劉立柱不嫁的唯一信心。當然,還有劉立柱的死磨硬纏。那天早上,她和爹娘、哥哥喝罵著把劉立柱趕出自己家院子。轉身回屋安撫爹娘時候,劉立柱又轉了回來,穿著一身軍裝,把大檐帽放在地上,雙膝著地,跪在了丈人丈母娘的屋門口。哥哥朱秀軍看到后,罵了一聲,順手從柴垛上抽了一根棒子,就朝劉立柱頭上掄。
五
接下來大半年時間,到處都是爹娘和親戚的勸說,嘰嘰喳喳,大聲小聲,比夏天的蟬叫還聒噪持久。日子好像沒怎么過,冬天就又來了,緊接著又是一場大雪。傍晚,朱愛玲正坐在屋里烤火,有一眼沒一眼地看電視。門吱呀一聲開了,聲音小得像是微風掀了一下門簾。可能是因為這個心理錯覺,朱愛玲開始沒當回事,也沒扭頭看,繼續把手放在藍色的火苗上。隨即一個激靈,不知是誰從后面把自己抱住了。那一時刻,朱愛玲差點嚇暈過去。她做夢也想不到,有人會在這時候突然出現,并對自己實施肉身轄制。
她腦袋里迅速閃過一個可怕念頭。就在今年的夏天,鄰村一個女孩子突然死在了自家門前,全身光著,脖子上有一道鐵絲勒痕。公安局來了好幾趟,村里人都問遍了,還派兩個警察蹲了半個多月,至今沒有抓住一根人毛。
“該不是歹人吧?”這個念頭剛閃過,一張噴著煙味的嘴就斜著沖了過來,先是熱烘烘地落在她鼻子上,然后向下移。她倆手使勁推那人脖頸。狠了命地推,連手指甲也扎了進去。可是,那人不管不顧,不喊疼,也不去拉她的手,硬是把張嘴一門心思地往她嘴上擠壓。當那張嘴里的一條熱熱的東西伸到她嘴里的時候,她一下子就知道了這個人是誰。
黑夜在北風之中格外沉寂,也格外激烈,一直到風停了,窗外連根草落地都能聽到的時候,朱愛玲才明白,其實自己心里還是有劉立柱這二桿子的。蓮花谷人所謂二桿子,就是凡事沒規矩,人前人后敢丟人,更敢耍橫賣弄丑處的那號人。劉立柱雖然在部隊待了三年,回到蓮花谷,除了長了三歲,其他,也還是打著燈籠找舅舅。
……
作者簡介
楊獻平,河北沙河人。先后在西北和成都從軍。作品見于《天涯》《人民文學》《中國作家》等刊。主要作品有散文集《生死故鄉》《南太行紀事》《作為故鄉的南太行》《自然村列記》《沙漠里的細水微光》,詩集《命中》等。現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