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記憶記憶》:一種“承襲”,一種“反叛”
    來源:澎湃新聞 | 羅昕 吳冕  2021年04月05日07:33
    關鍵詞:《記憶記憶》

    當代俄語詩人瑪麗亞·斯捷潘諾娃的長篇小說《記憶記憶》于2018年一出版便奪得當年俄羅斯文學界多項大獎,今年還入圍了國際布克獎。去年11月,該書由中信出版·大方推出簡體中文版。 

    《記憶記憶》由中信出版·大方推出簡體中文版

    《記憶記憶》主要由兩條線串起:一條是作者對于舊物,文獻,以及試圖“記憶”的人們——所作的文學和哲學的思辨,另一條則是作者通過尋找家族遺跡,回溯俄羅斯近代史中的自我家族史,拼湊出一個猶太家族幾代人生命故事的歷程。在追溯與思辨中,“后記憶時代的俄羅斯”得到思考,包括俄羅斯在內的整個歐美文藝界的先賢們被重審,過去與現在、逝者與生者之間的關系和邏輯被再度梳理。

    3月21日,翻譯家、俄羅斯文學研究會會長劉文飛、作家徐則臣與媒體人柏琳做客單向空間北京大悅城店,從斯捷潘諾娃的《記憶記憶》,暢談當今俄羅斯文學對政治及審美的關注,解析該書與百年前“白銀時代”密不可分的關聯。

    從左到右:柏琳、劉文飛和徐則臣

    形式“承襲”,內容“反叛”

    在西方文學界,《記憶記憶》被認為長篇小說,但國內學界將它定義為紀實散文。劉文飛首先解答了讀者對《記憶記憶》體裁的疑問:“中國人和歐美人在文學體裁上的理解是不一樣的,中文的體裁一般是四分法,是小說、詩歌、散文和戲劇。但是英美(包含俄語)是三分法,他們是戲劇、小說和詩歌,散文在歐美人的心目當中不是獨立的文學體裁。”

    讀完《記憶記憶》,劉文飛想到了曼德爾施塔姆的《時代的喧囂》,帕斯捷爾納克的《人與事》等等“詩人的自傳”。他將俄國的自傳體小說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小說家自傳,比如是托爾斯泰的《童年·少年·青年》,高爾基的自傳三部曲,它們采用所謂的現實主義寫法,平鋪直敘,事無巨細;另一類則是詩人的自傳,或者說詩歌體的自傳,詩意的自傳,比如《時代的喧囂》《人與事》,這類自傳是“白銀時代”的文學產物。

    在劉文飛看來,斯捷潘諾娃的《記憶記憶》在形式上相當傳統,延續的正是“白銀時代”詩人自傳的形式。“帕斯捷爾納克,曼德爾施塔姆,茨維塔耶娃和阿赫瑪托娃,他們四個人基本上代表了 ‘白銀時代’的詩歌。他們對斯捷潘諾娃這本書的影響是顯在的。” 

    但另一方面,劉文飛認為《記憶記憶》在內容上又很“反白銀時代”。他例舉了斯捷潘諾娃在創作過程中的幾處細節,包括斯捷潘諾娃搞錯太姥姥薩拉的年齡,在原以為是老家的院落感動萬分可后來發現門牌號不對。書的最后一段說“記憶是不可靠的”,在劉文飛看來,這便是小說的主旨。“這是她背叛白銀時代傳統的第一個點,它是一種后現代的方式,對文學已經開始懷疑了。而 ‘白銀時代’的作家會把文學看得像天一樣神圣。”

    “另一個點則是斯捷潘諾娃猶太人的身份認同問題。在她之前的俄國作家,沒有人敢像她這么驕傲、自豪地寫猶太人的歷史。”劉文飛說,“白銀時代”是非民族、超民族的藝術時代,當時的人只強調自己的詩人身份、畫家身份,不去講民族的身份。因而,《記憶記憶》在形式上與“白銀時代”勾連,很是傳統,但在內容上則是一種“背離和反叛”。 

    詩人瑪麗亞·斯捷潘諾娃

    “片斷式”帶來的信號與啟示

    徐則臣也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在他看來,《記憶記憶》首先非常適合作為枕邊書去讀,它是片斷式,可以風吹哪頁看哪頁;同時,《記憶記憶》信息量極大。“如果你真讓我給這本書下一個定義:它到底屬于什么?我會說它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作品。它是跨文體的,里面既有小說的元素,又有隨筆的、學術論文的、考古的……每看一頁,我都覺得有所得。”

    而從小說寫作理念的角度去看,徐則臣也覺得《記憶記憶》有很多契合之處。“看這部作品,大家會想到托卡爾丘克,她們兩人的作品在形式上非常像。比如《云游》,可以說是一個個片斷的拼接,托卡爾丘克自己也毫不諱言,說這部小說的寫作不是從一開始就有一個宏大的結構。”他說,像《云游》《記憶記憶》這樣的作品在今天出現且被廣大讀者接受,至少說明它們在某種程度上跟這個時代是契合的。

    “我們天天說這是一個碎片化的時代,尤其是碎片閱讀和碎片化信息的時代。但我們現在要求的長篇小說依然是起承轉合,是開端,發展,高潮,結尾這樣森嚴的邏輯和結構。在今天,我們已經很難像十九世紀,或者像二十世紀中葉那樣,能夠給世界找到一個整體的結構。”徐則臣認為,片斷式結構慢慢地有可能變成長篇小說結構中非常重要的一脈。作為一個寫作者,他感覺這或許是一個信號,或者說一個啟示。

    此外,他還格外注意《記憶記憶》里的小物件,比如明信片、書信。“小說里有一句話,大意是如果沒有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看似沒用的小東西,我們的記憶是無法依附的。這些小物件也是我這幾年寫作比較喜歡的,《耶路撒冷》和后來的《北上》都用了很多。”他說,“把每個小物件上附著的社會信息或生命信息一點點說清楚了,我覺得個人史就理清楚了。每個小物件上不僅僅是個人,還是一個時代。”

    “白銀時代”的文學漂流瓶

    徐則臣很喜歡俄羅斯文學。“他們的作品,不管是寫個人敘事還是宏大敘事,你都能看到個人史和公共史之間非常自然的契合。每個人寫的個人史都有極大的涵蓋力,最后都能嵌入到公共史里。每個人的命運都能跟國家之間形成強大的張力,這個張力在其他國家——甚至包括中國——的大部分作品里你都看不到,這可能是我非常喜歡俄羅斯文學的原因。”

    劉文飛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叫《蘇聯解體以后俄國文學的悖論走向》。“當下的俄國文學包括斯捷潘諾娃在內,從蘇聯解體一直到現在,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的潮流——解體以后是對蘇聯文學避之唯恐不及,逃得越遠越好,逃得越快越好。以前怎么寫的,我們現在就要換一種方式寫。以前是現實主義,現在是現代主義,現代主義之后還有后現代;以前寫得越通俗,我現在就要寫得越晦澀;以前寫得越主旋律,我現在寫得就越小眾。”

    他說,解體后的俄國文學有這三個悖論的走向:從非意識形態化,又到另外一種官方意識形態;從民族文學的消解,到新的文學文化身份的認同興盛的過程;還有一個從現實主義到后現代主義又到新現實主義。

    在他看來,“白銀時代”是被強制性中斷的,它是一個“沒有得到完全成長就夭折了的很智慧的孩子”。“ ‘白銀時代’到當下的話,基本上被解構得差不多了,但是 ‘白銀時代’的文化傳統在俄國還是很深重的。我記得有人在莫斯科說過: ‘俄國人是文學的動物。’你沒有辦法改變他的動物性,文學是在血液里的東西,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說 ‘白銀時代’是俄國的文藝復興,是一個偉大的文學時代,它永遠不過時。好的文學一定是隔代再被認同,只是被同時代理解的話,不是真正的杰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每隔一兩代人都會有人撿到 ‘白銀時代’的文學漂流瓶。”

    精品久久久久亚洲|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免费小视频|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国产精品va一区二区三区| 久这里只精品99re66| 97在线视频精品|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不卡无广告 |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完整版 | 日本aⅴ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国产久爱免费精品视频| 成人精品综合免费视频| 国产麻豆精品精东影业av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 99精品热线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软件|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久久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黑色丝袜高跟鞋|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精品动漫人成3d在线| heyzo加勒比高清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蜜桃一区二区三区WW|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免下载| 国产精品公开免费视频| 国产人妖系列在线精品| xxx国产精品xxx| 精品无码综合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