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 童謠聲中游北京》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
作家葉廣芩京味兒童文學“耗子丫丫的故事”三部曲 高凱 攝
多角度講述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天壇公園等20余個特色基地的歷史沿革和特色故事,并使得圖書可聽可看,《少年行 童謠聲中游北京》等著力于讓少年兒童深層次了解北京城的系列圖書亮相2021年北京圖書訂貨會。
記者2日從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簡稱“北少社”)了解到,北少社此次攜《少年行 童謠聲中游北京》、“永遠的豐碑”系列主題讀物,“耗子丫丫的故事”、“鑼鼓巷的小魔仙”、《梨園明月》、“中國當代少年科幻名人佳作叢書”、《圖解·長卷·中國科技史》、“熊大叔講文史”及《聽!會講故事的古詩》等500余種參展。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北少社聯合128家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推出《少年行 童謠聲中游北京》,多角度講述了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天壇公園等20余個特色基地的歷史沿革和特色故事。此外,“永遠的豐碑”經典套系共8冊,以毛澤東、朱德、鄧小平、周恩來等優秀共產黨人及革命英烈的一生為看點,用生動通俗的文字講述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頗具代表性的杰出人物故事。據悉,目前該套系已暢銷近30萬冊。
作家葉廣芩京味兒童文學“耗子丫丫的故事”三部曲領銜原創文學板塊亮相北京圖書訂貨會,備受好評。青年作家周敏新作“鑼鼓巷的小魔仙”將校園幻想故事籠上了鑼鼓巷的老北京文化氣息,別具風格。
《梨園明月》中青年作家趙菱深挖中國傳統文化、民間文化,藝術地呈現當代中國孩子的童年面貌。《北京城的歷史》運用AR技術介紹了北京城從無到有,從初為都城到成為繁華的大都市的演變過程。
《圖解·長卷·中國科技史》以時間為軸,以人物和技術為骨,以歷史、故事為肉,為少年兒童立體地展示出中國古代科技發展的軌跡和對世界的巨大貢獻。《聽!會講故事的古詩》精選80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詞,與小學語文的古詩學習無縫對接,以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故事背后的文化含義。
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聯播部評論組制片人、新聞中心主筆肖彧所著“熊大叔講文史”叢書以《資治通鑒》為主線,文史結合,集圖、文、聲于一體,致力打造成為國內首套全媒體文史讀物。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聯合漫畫IP慕容引刀即將推出的“刀爸有畫講”,以生動活潑的講述風格向小讀者們講述東西方世界頂級藝術家和世界名畫背后的文史故事。
在“彭冬兒‘沃頓女孩小時候’系列讀者分享會”上,作者彭冬兒談到,自己在創作這部小說的時候,花了很長的時間去回憶,寫這本書就是想盡可能本真的把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呈現給大家。希望自己可以用純粹孩子的視角去寫自己的故事,把這些輕松有趣的故事慢慢的串聯起來,向大家展現一個不一樣的童年世界。
胡同里的老街坊、街面上的老字號、《山海經》里的怪獸、北海公園的老龍、白云觀里的石猴……“鑼鼓巷的小魔仙”系列作者周敏表示,時過境遷,老北京已經漸行漸遠,懷著點兒對它割舍不斷的惦念,自己把“小魔仙”的故事帶到了鑼鼓巷,希望在古老與現代的北京城之間,能織出一條柔軟而又堅韌的紐帶,讓讀者朋友有興趣品味字里行間纏繞的那點北京味兒,透過這些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能更加喜歡這座美麗又頗有文化氣息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