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奉獻大涼山: 梁勇“大涼山印記”攝影藝術展在京開幕
以影像關注大涼山地區發展,形象展現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的全面勝利,3月30日上午,由《中國攝影家》雜志社、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山東重山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大涼山印記——梁勇攝影藝術展” 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幕。展覽從梁勇拍攝的上萬幅照片中精選出80余幅(組)作品,以無標題形式的大膽嘗試,將大涼山今昔圖片直接呈現,意圖讓觀眾直接去品味影像中的故事與內涵,激發讀者更廣闊的想象空間。
中國藝術硏究院副院長、硏究生院院長李樹峰為本次展覽撰寫了前言并參加了開幕式。參加儀式的還有民族文化宮副主任們發延,原《解放軍畫報》社副社長、著名戰地記者劉鐵生,中國女攝影家協會主席呂靜波,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副館長龔文龍,民族文化宮展覽館副館長孔得喜,《中國攝影家》雜志社常務副社長兼主編陽麗君,山東重山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山東重山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哲,淄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原副主席、淄博市攝影家協會名譽主席劉統愛,以及來自山東淄博、四川省昭覺縣、北京攝影界的有關人士和媒體記者、各界朋友等近200人。開幕式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資深制片人、評論員陶躍慶主持。
劉鐵生、陽麗君、李哲,及涼山州昭覺縣民族小學教師韓蕾從不同視角對本次展覽給予了高度評價。劉鐵生從個人經歷出發,回顧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脫貧攻堅工作的偉大成就,指出攝影作為一種視覺語言,有著極強的親和力。影像的靈魂在于思想,梁勇用鏡頭記錄大涼山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過程,意義非凡。李哲介紹了梁勇的創作軌跡和成績,表示山東重山集團和梁勇一樣,懷抱對祖國和人民的熱愛,都在時代的進程中努力拼搏、奮力前行,用實際行動支持著大涼山的扶貧工作。陽麗君代表主辦方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她從抗擊疫情、脫貧攻堅的時代背景出發,闡釋了攝影記錄歷史的責任擔當,贊揚了梁勇攝影作品的社會深度,并介紹了《中國攝影家》雜志關注時代、堅守學術立場的辦刊宗旨。韓蕾感謝了偉大的時代和黨的政策,并對梁勇拍攝大涼山的行動和精神表示欽佩,對山東重山集團的大力幫扶和社會各界對大涼山師生的關注表示感謝。
梁勇也發表了感言,他感恩偉大的時代,感恩黨的脫貧攻堅戰略決策,并衷心感謝山東重山集團多年來對他的無私幫助及親友們對他一如既往的支持。開幕式上,涼山州昭覺縣民族小學的學生們深情演唱了歌曲《因為有黨》,并為主辦方獻上了彝族傳統服飾查爾瓦,向一直以來資助他們、奉獻大愛的山東重山集團表達謝意。山東重山集團亦再次向當地學校奉獻了愛心。
展覽中梁勇的攝影代表作《渴望》令人印象深刻。照片中男孩出神的大眼睛與解海龍的《大眼睛》有異曲同工之妙,反映出遠在大涼山的孩子們心中真切的渴望與期盼,也傳達出攝影家對現實的深切關注與關懷。
梁勇對大涼山的拍攝始自2011年。那一年他懷揣著拍攝大美風光的憧憬奔赴大涼山彝族自治州,不想卻在大山里看到了完全不同的貧困景象。曾為英雄王杰部隊中一名老兵的梁勇被現實深深地震撼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驅使著攝影家去記錄那里,改變那里。于是,就有了之后梁勇長達10年先后21次自費前往大涼山,孜孜不倦進行創作的拍攝歷程。10年間,梁勇的足跡遍布大涼山4個縣上百個山寨。他艱辛跋涉,風餐露宿,克服了超乎想象的困難,記錄了大涼山地區從貧窮落后到舊貌換新顏的點點滴滴。展覽中由梁勇的攝影作品匯集呈現的整面“笑臉墻”,就是彝族男女老少發自內心感到和樂幸福的影像見證。在這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在充滿紅色印記的大涼山,攝影家持之以恒,10年堅持,以系列攝影作品,真實傳遞了大涼山的呼聲并帶動了更多社會人士對貧困問題的共同關注。
據悉,本次展覽亦得到了山東省淄博市政府、淄博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淄博市廣播電視臺、淄博市退役軍人事務局、中共四川省昭覺縣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展覽將持續展至4月5日中午。以此展覽為窗口,觀眾可藉由影像關注我國脫貧攻堅的偉大成就,并由此探究更為深廣的現實和藝術世界。
展覽現場觀眾合影
部分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