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兵安妮》:一個好故事一定有懸念
《女兵安妮》是一部內涵豐富、具有傳奇色彩的兒童長篇小說。故事的背景是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殺,外國女孩安妮親歷了那場慘絕人寰的瘋狂獸行,混亂的人群中,她親眼看見自己的媽媽被日軍殺害。安妮受到強烈刺激,就從這一天開始,她失憶了,她不知自己叫什么名字,也不知自己來自哪里,她滿懷仇恨,一心只想為媽媽報仇。
首先,一個好故事一定是有懸念的。故事開篇一場慘烈的場景把一個外國女孩推到了臺前,徐徐揭開了戰爭背景下的幾位孩子的成長。這幾個孩子在革命隊伍里的成長經歷和各自的身世都充滿傳奇色彩,故事好看、耐讀。不僅如此,作品內涵還非常豐富,它的主題是拯救,拯救生命,最重要的是拯救靈魂。
作品從充滿懸念的開篇一直到令人嘆惋的結局,幾條線索互相交織纏繞,情節跌宕起伏,讀來讓人欲罷不能。作品通過戲劇演出等故事情節,把我國愛國將領傳統的愛國精神,與抗擊日寇緊密結合起來,將一股感天動地的愛國救國情懷自始至終貫穿在作品之中。莫恩聲、朱團長他們都是共產黨員,是黨的化身,他們不只是安妮的保護者,更是安妮和呂小驢的引路人。莫恩聲他們為抗擊日寇而先后犧牲,愛國志士的偉大精神感天動地。而小主人公安妮終于走出精神陰影,加入抗日隊伍之中,成為“大家”中的一員,成了她起初最不想當的救死扶傷的醫生,完成了成長中的靈魂蛻變。故事以點帶面,巧妙地體現了黨在革命戰爭時期中流砥柱的作用和歷史擔當。
其次,作品把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反抗法西斯、為正義而戰、向陽而生的精神弘揚光大。在新四軍的隊伍里,除了中國人,還有像安妮爸爸這樣的英國人,還有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友人,他們有印度人、加拿大人、奧地利人,甚至還有德國人和日本人。朱團長說,“到了咱們隊伍里,就是一家人了”。而讓安妮和呂小驢終生難忘的是已經犧牲的莫恩聲排長的話,那是在安妮初到新四軍時,其他人認為她是“紅毛妖怪”,認為她“不安好心”,排長莫恩聲堅定而溫和地對她說:“進了咱們排,我們就是你的兄弟姐妹,無論遇到怎樣的痛苦,我們一起扛。” 這是有別于其他抗戰題材的一筆濃墨重彩的描寫。它形象地展示了安妮和兩個小伙伴如何在黨的溫暖懷抱中,在黨的關懷培養下成長起來。生逢戰爭年代,特別是安妮在異國他鄉,遭遇如此苦難,他們是不幸的,而他們加入了新四軍,在黨的關懷下成長,他們又是幸運的。
其三,這是一部真實感人的作品,讀來讓人動容。作者把全部情感都投入到作品之中,字里行間,飽含深情,語言精準而帶有濃濃的感情色彩。比如,當安妮死死咬住莫恩聲不放,莫恩聲的胳膊被咬出血來。莫恩聲像是感覺不到痛一般看著安妮說:“安妮,你之前經歷了什么,我們無法想象,也無法改變,但是從今往后,有我莫恩聲在,就不會再讓你受委屈。我們是一家人,是你可以信任的人。我莫恩聲,說到做到。”安妮慢慢地松開了嘴。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不拔高,不渲染,遵循人物的內心和內在性格邏輯,注重細節刻畫,用心塑造了一系列真實可感的人物形象。而作者留給讀者的巨大的情感空間,就像繪畫中的留白,讓人暇想不已又感慨萬千,由此我們不得不感佩作者的藝術感染力。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總是有多重色彩的,總是會給人留下感動、留下思索,這部作品便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