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紅色佳作輪番登場,“滬劇紅色經典展演”今揭幕 在傳承中不斷創新,“紅色寶庫”不斷擴容
“大多數人對滬劇的第一印象是兒女情長,但滬劇歷史上多部里程碑式的作品都與紅色題材息息相關。”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對記者說道。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紅色基因深深流淌在城市血脈中。滬劇作為上海文化底盤中不可或缺的代表,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勇于創新的氣魄創作了一批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精品力作。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滬劇紅色經典展演”將于今天起至31日登陸東方藝術中心,《江姐》《蘆蕩火種》《紅燈記》《回望》《一號機密》五部紅色劇目將集中上演,茅善玉、錢思劍、凌月剛、朱儉、程臻等滬劇名家將攜一眾優秀青年演員用“上海的聲音”展現文藝工作者的使命與責任。
95后“江姐”亮相,紅色精神歷久彌新
“望山城,燈閃閃,迷霧茫茫,一顆心,似江水,奔騰激蕩,江雪琴,負使命,登程啟航,乘江風,破濃霧,飛向遠方!”今晚將要唱響滬劇《江姐》中名段的正是上海滬劇院新一代“江姐”——滬劇院2006級演員洪豆豆。這出暌違滬劇舞臺數十年的保留劇目將以傳承版的形式再度亮相,劇中演員大多為90后、95后。然而,變的是演員陣容里年輕的面孔,不變的則是歷久彌新的紅色精神。
藍旗袍、紅毛衣、白圍巾,只要一穿上“江姐”的經典裝扮,洪豆豆總覺得十分有神圣感。作為一個95后的姑娘,她坦言起初對這段歷史并不了解,更多地靠相關書籍和老視頻進行學習,然而在與角色朝夕相處近兩個月后,江姐的形象不再流于紙面,其身上無私奉獻、不畏犧牲的精神深深感染了她。
“一個戲要把唱腔留下來是不容易的,但滬劇《江姐》做到了。”入行時,茅善玉看著前輩藝術家演出《江姐》,時隔多年復排,她第一個想到的便是大膽起用年輕演員。自去年決定讓洪豆豆出演后,兩人每每見面,“江姐”總是離不開的話題。一有空,她便手把手、一場戲一場戲地和洪豆豆摳細節、分析人物情感。“希望借由這部紅色經典樹戲也樹人。讓青年演員感受革命前輩的精神,并把這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在喜愛的舞臺事業中,感染更多年輕人。”
新老劇目交替,夯實“紅色寶庫”
“回顧建黨以來的舞臺作品,滬劇是少不了的。”茅善玉對記者說,紅色始終是滬劇舞臺上最亮的一抹顏色,《江姐》《紅燈記》《蘆蕩火種》《星星之火》等更造就了珍貴的“紅色寶庫”,其中屬匯集了滬劇“丁派”“石派”“解派”等流派精華的《蘆蕩火種》與《紅燈記》最具代表性,還曾分別被移植改編為現代京劇《沙家浜》和《紅燈記》,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深遠。
如何用滬劇的方式傳遞紅色文化、以藝術作品服務大眾、慶祝黨的生日是茅善玉思考許久的問題。無疑,用新作品說話是最好的方式。
此次展演中,經過多輪修改提升后的《一號機密》將以全新面貌與觀眾見面。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一號機密》描繪了在白色恐怖時期,一批中共地下黨員如何潛行、為黨堅守絕密文件“一號機密”的故事。劇中沒有戰火紛飛的場景,但在白色恐怖的環境中,以陳達煒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守初心和信仰,勇擔使命,保護黨的重要文獻。從大氣沉穩的姐姐轉換為熱情沖動的妹妹,茅善玉在演出中將一人分飾韓慧芳、韓慧苓兩個角色,刻畫韓慧苓作為一個革命者的心路歷程。
“《蘆蕩火種》《紅燈記》《回望》都已經傳到了新一代演員手中,演出效果越來越好,《一號機密》未來也會傳下去。”茅善玉表示,“滬劇的創作和發展始終堅持與時代同行、與城市同步,把這些紅色大戲打磨好、演出好是滬劇人應當承擔的責任和奉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