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胡曉明:發現人類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 ——“后五四”時代中國文論如何再上層樓
    來源:《南國學術》 | 胡曉明  2021年03月19日09:25

    摘要:在“后五四”時代,中國文論不僅要在文獻整理、史實梳理、體系建構等方面超越“五四”,還應在文明傳承觀、文學史觀、文學思想范式等方面更上一層樓。當然,“后五四”時代的中國文論不是平地起樓,而是有不少典型可資學習的。其中,錢鍾書晚年完成的《管錐編》,正是一部“后五四”中國文論的大書,是一部具有獨特文體魅力的文論。他晚年的《管錐編》與早年的《談藝錄》雖然都是談詩學,但《談藝錄》最重要的詩學思想即筆補造化、潤飾自然、妙悟與理趣以及“唐宋詩學一體觀”的人化或生命化,要回應的是傳統詩學;而《管錐編》要回應的是活化傳統,深探古典,發明深層語法,詩學只是一端。同時,就詩學而言,《談藝錄》更全面系統,包括了鑒賞論、創作論、作家作品論、文體論、修辭學和風格論,而《管錐編》重點是中西融合的詩歌美學。所以,要真正讀懂《管錐編》,就要從它本身是一部“作品”來理解。它以一種獨特的具有文學性(漢字的故事性、原型詩學的抒情性、一波三折與花開兩朵的戲劇性)的文本,處處展現中國文學思想與智慧的機鋒。它還向學界展示了,一部文論著作的成功,在于做成文學迷宮式的結構,將智慧與思想藏在探索過程的字里行間,藏在穿花蛺蝶與自在嬌鶯的舞動之中,于文本與讀者之間的逗引、誘發、召喚與想象、互動的過程中,去領略理論與觀念的迷魅。從義理上說,最為根本的是,《管錐編》這部大書回應了“五四”以來的重大文化問題:一方面,如何復興古老而深厚的古典中國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古典中文之美,探索發現人類心智與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在現代中國,詩學的使命仍然是傳承與創造并重,詩本身與詩教并重,知識與美感、價值并重;其中,創造力的發揮尤為重要,因而必須透過錢鍾書這座大橋聯結古今中外。

    關鍵詞:《管錐編》 “后五四” 中國文論 使命

    在“后五四”時代,中國文論不僅要在文獻整理、史實疏理、體系建構等方面超越“五四”,還應在文明傳承觀、文學史觀、文學思想范式等方面更上一層樓。當然,“后五四”時代的中國文論不是平地起樓,而是有不少典型可資學習的。例如,錢鍾書晚年完成的《管錐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部“后五四”中國文論的大書。第一,這部書尊傳統,在“五四”胡適、陳獨秀等視為敝屣的傳統那里,卻是一草一木總關情;中國經、史、子、集的一字一句,都被他刮垢磨光,奉為珍品,然后化腐朽為神奇。第二,這部書尊文學,處處為文學著想,以文學為中國一切學問的旨歸。第三,這部書尊智慧,字里行間充滿了哲人的睿智、語文的機鋒、心理的妙悟,看似無理論系統,卻處處有思想的閃光。第四,這部書重趣味,本身就是一部很有深度的文學作品,也是一部具有獨特文體魅力的文論。最為根本的是,這部大書回應“五四”以來的重大文化問題:一方面,如何復興古老而深厚的古典中國魅力;另一方面,透過古典中國之美,探索發現人類心智與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這是時代的大課題。它顛覆了“五四”新文學如胡適、陳獨秀的古典文學論述,成為“后五四”的先驅。

    一、古典中國的意園神樓:錢鍾書與中國傳統詩學

    錢鍾書以20世紀40年代的《談藝錄》蜚聲學壇,然而《談藝錄》產生于國破家亡的時代大背景之中。這時期最優秀的著作,皆非純粹為學術而學術,而是深抱故國之思與興亡之感?!半m賞析之作,而實憂患之書也?!嗌矶〗賮y,賦命不辰。國破堪依,家亡靡托。迷方著處,賃屋以居。先人敝廬,故家喬木,皆如意園神樓,望而莫接?!痹谀莻€時代,其實有很多詩學著作;然而,《談藝錄》卻十分獨特。關鍵是這部大書的背后,有錢鍾書的人格性情。因而,要了解錢鍾書的詩學,需要借助他的治學名言:

    大學問家的學問跟他整個的性情陶融為一片,不僅有豐富的數量,還添上個性的性質,每一個瑣細的事實,都在他的心血里沉浸滋養,長了神經和脈絡,是你所學不會、學不到的。反過來說,一個參考書式的多聞者(章實齋所謂橫通),無論記誦如何廣博,你總能把他吸收到一乾二凈。

    也就是說,他是以詩學為故園、以詩藝為性情。中國詩藝,是他在憂患人生中安頓心靈的“意園神樓”,是他在漂泊時代心血中沉浸滋養的整個性情。也許家國會有一時之淪陷,而文化家國不可以淪亡。守住文化的意園神樓,就是守住生命的根。

    那么,早年的《談藝錄》與晚年的《管錐編》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

    同樣是詩學,作為文化家國的“意園神樓”的《談藝錄》,自然是傳統詩學,主旨是接著陳衍的思路講,立足于同光體的宋詩傳統,力主唐宋合一,最重要的詩學思想即筆補造化、潤飾自然(唐詩的特點是“天然去雕飾”,宋詩的特點就是“覷天巧”)、妙悟與理趣(結合唐宋詩,從嚴羽的“興趣”、王漁洋的“神韻”轉出)以及“唐宋詩之分乃風格性相之分非時代先后之異”。如果用錢鍾書自己的話來講,中國固有文學批評的一個特點,即“將文章通盤的人化或生命化”,那么,《談藝錄》的人化或生命化,即錢鍾書“唐宋詩學一體觀”的人化或生命化;是錢鍾書這個人,既有浪漫古典情懷又有世俗精神、智慧與理性,是錢氏集唐詩風神氣韻與宋人筋骨思理為一身的人格的投射。它要回應的問題是傳統詩學的最重要的問題。這與《管錐編》不同?!豆苠F編》要回應的問題是活化傳統,深探古典,發明深層語法,而詩學只是一端。同時,就詩學而言,《談藝錄》更全面系統,包括了鑒賞論、創作論、作家作品論、文體論、修辭學和風格論,而《管錐編》的重點是中西融合的詩歌美學。當然,補訂本的《談藝錄》與初版不同,有了更多中西融合的內容。

    《談藝錄》更多的是化古典為生命,古典與性情融而為一,而《管錐編》更多的是“靈魂的冒險”:

    人們認為,讀文言文可以增加對先民文化傳統的親近與認知,我不以為然。殊不見,不少老師宿儒,皓首窮經,于先哲文化之精神命脈,全然未窺。而讀書乃靈魂之冒險,當發心自救,才能有所獲得。

    這句話,是理解《管錐編》的關鍵。那么,錢鍾書這一場“靈魂的冒險”想達到的目標是什么?

    二、20世紀中國詩學研究的五大傳統與三大維度

    概要而論,20世紀的中國詩學研究,有五個大的傳統與三個大的維度。五大傳統指的是:中西比較的傳統,科學化的傳統,學藝兼修的傳統,考據的傳統,思想的傳統。三大維度是:新義理學,新考據學,新辭章學。

    這五大傳統具體表現為:

    其一, 從王國維“以外來觀念解釋中國材料”開始,晚清詩學就啟動了“中西比較進路”。代表性人物如王國維(主客哲學、觀念、體系)、林紓(小說翻譯、西方文學啟蒙、東西語文魅力)、吳宓(博雅,東西人文主義傳統交融)、朱光潛(心理學、美學)、聞一多(人類學),包括不是專門的研究者如梁宗岱(形而上詩、神秘主義)、吳興華(形式、音律、中西翻譯)、王元化(德國古典哲學、俄羅斯文論),后來的海外延伸如陳世驤、高友工、葉維廉等等,而錢鍾書卻是這個傳統最終修成正果的一個集大成者——體大思精。這個傳統,無疑為中國詩學的現代生機開出一條新路。成績且不論,總的流弊是主體迷失、空洞化與西學優勢。但是,錢鍾書與他們不同,第一,他對兩個大的文化圈是區界清楚而又明確肯定;尤為重要的是,他將兩個大的文化圈分解為無數的小圈,各個小圈之間交叉著無數的連線。第二,許多中西進路傳統中人認為,東方文化需要靠西方的光才能照亮,然而在錢鍾書這里,中國文化真正站立起來,具有了自己的尊嚴與美妙,東西方的文化世界成為交相輝映的共同體。

    其二,中國詩學研究的科學化傳統。特點是規?;?、開荒拓宇、求真求實、填補空白,如羅振玉、王重民、任半塘、錢仲聯等;尤其是那些致力于以項目生產為追求、以集體協力為特征的現代學術體制學者們,同時結合了中國傳統詩學學術中的文獻學傳統,即以訓詁、校勘、注釋、目錄、版本為本領的清代干嘉學術傳統。優點非常明顯,但流弊是,學問中沒有思想、沒有關懷,詩學中有學而無詩、無性情,成為一種社會科學或歷史編纂工程學。

    其三,中國詩學研究的學藝兼修的傳統。如陳衍、馬一浮、饒宗頣、顧實等,有深度、有體貼、有細節、有感受。流弊是,缺乏科學性,沒有計劃,沒有目標,沒有大的影響力。

    其四,中國詩學中的考據學傳統。有深沉厚重的史,也有精深細致的詩,有文化生命的人文溫情,以陳寅恪為其中的杰出代表。

    其五,中國詩學學術中的思想關懷的傳統。以馬一浮、徐復觀、錢穆等人為代表,詩不僅僅是詩,而是文化血脈,詩與一流的中國智慧與思想對話;缺點是,成就不夠,有影響力的代表作太少。

    從中國文化的特性來說,此“詩”非彼“詩”——中國傳統的詩,不等同于西方文學中詩歌、小說、戲劇與散文中的詩。它是中國先民心血淬煉之人文精華,無不默然寄寓代代相承之先民魂魄,華夏詩書、元典之精髓已凝聚其中。由于中國詩是多元的傳統,每一部分與其自身的歷史既應該尊重,也應該區分地看待。

    20世紀中國詩學的使命,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得到理解:

    其一,傳承古典中國的技藝?!拔逅摹毙略姴⑽传@得真正的成功,舊詩的傳統正在得到傳承,一個新舊詩并行不悖的局面正在良性形成。目前舊詩的寫作有兩大陣營:一是擬古的,詩的前提是先要寫得像古人,然后再談到創造。另一是順時的,既強調今天這個時代的特殊性,反映時代的生活;同時,也要傳承古典的流派與技藝。因而,今天不再有人堅持舊詩一定要與新文學結合、與西方結合才能活得下去,因為舊詩完全可以獨立地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所以,有關舊詩的那一大宗傳統理論與批評,即便是原汁原味傳承下來,亦是有正當性的。

    其二,幫助新詩創作之成長。即融合中西美感經驗,融合新舊詩歌創作。詩學終將運用于實踐。在這方面,已有不少努力,但成功的太少。

    其三,參與現代人格的美育。中國有悠久廣大的詩教傳統,可以透過詩學來發揮傳統藝文的審美力,增進國人的心智、教養與情操。目前看來,還正在努力的途中。

    其四,復蘇華夏文化的心靈。不僅要將“五四”打倒的舊體詩學重新恢復生命,而且要活轉其最美最精彩的文化心靈部分。死而復蘇的努力不僅僅是詩歌的,而且也是人文思想與精神價值。透過中國詩,重新認識文化中國,那么,陳獨秀說的中國文學只是“山林文學、貴族文學、廟堂文學”就十分狹隘了?!拔难浴薄鞍自挕敝疇帲仁枪沤裰疇?,也是民族文化的精神生命權之爭。在“復蘇”這個意義上,詩學已經做了很多;然而,詩是文化的精華,如何洞察中國文化的奧秘,張揚中國文明的精粹,仍有事情要做。

    其五,豐富人文科學的傳統。整理與研究,求真求實,成為一種現代學術。從日本、歐美漢學界來看,中國詩學已變成一種國際化的學問,基本成功。

    由此可見,中國詩學在現代社會的使命,仍然是傳承與創造并重,詩本身與詩教并重,知識與美感、價值并重。其中,創造力的發揮尤為重要,因而必須透過錢鍾書這座大橋聯結古今中外。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意義上看中國詩學的再生。凡中國的學問,皆有義理、考據、辭章。中國詩學要想在數千年傳統積累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一方面,考據、義理、辭章依然是傳統學問修成正果的必經之路,除非詩學成了另外的學問;另一方面,要得時代之機緣,繼承傳統又超越傳統,又絕非只是傳統一套,因而,必然有三大維度:新義理學(以儒、道、釋思想觀念作參照的詩歌義理學,馬一浮、徐觀觀、錢穆等人有初步探索,錢鍾書也有獨特的發現)、新考據學(以陳寅恪為傳統的詩學)、新辭章學(以錢鍾書等人為典范的詩學藝術學)。在消化這三大維度的學術知識體系上,才能建立起新型的中國古典詩歌美學。

    所謂新考據學,即詩學研究中采用文獻整理考訂之外的史實考據方法,主要涉及詩人及其作品相關的時間、地點、事件、人物之類的實證性考察。超越傳統而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方法就是“詩史互證”?!白鳛橐环N在中國詩學史上有著久遠發展史的學術方法,20世紀以來為諸多文史考據學者所繼承。孟森、黃節、梁啟超、張爾田、王國維、陳垣、岑仲勉、鄧之誠、陳寅恪等,構成詩學考據領域一個群體性的存在?!逼渲?,最知名最有成就者,莫過于陳寅恪。值得注意的是,陳與錢的方法,既有相近的一面,亦有相反的一面。相近的一面有兩個,一是注重漢語詞匯,二是注重讓材料本身說話。

    陳寅恪有一句名言,“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而錢鍾書《管錐編》“管”之所窺、“錐”之所指,既是具體的字與詞,也是字與詞背后的生動故事。因而,陳寅恪的漢字背后的文化史,在錢鍾書這里是漢字里面的張力與彼此之間的意義鏈,一個字即一個修辭學,一個字即一種結構學,一個字即一種主題學或原型學。

    讓材料本身說話,錢鍾書是參證式箋解,陳氏是“合本子注”。

    所謂參證式箋解,即輯錄匯編相關主題與題材的語言材料,用以相互參照,彼此發明。整部《管錐編》,幾乎是避開經、史、子、集自身的系統與固有學問,只集中討論錢鍾書認為最值得表彰、最有光彩、最有創造性、最有智慧的亮點。尤其是西中互證、文哲互證,如五燈相映,極有發明。

    陳寅恪重視“古人治學之方法”——“合本子注”。1948年,陳寅恪在為學生徐高阮重刊《洛陽伽藍記》所作的“序”中就提到,裴松之以《三國志》“注記紛錯,每多舛互。凡承祚所不載,而事宜存錄者,則罔不畢取,以補其闕。又同說一事,而辭有乖雜,或出事本異,而疑不能判者,則并皆抄內,以備異聞”,乃一“廣義之合本子注”。在陳寅恪看來,這種著述方式的好處就在于,借排比紛錯之注記,可去舛誤;雜采乖違之辭、異出本事,可補舊有之闕,或備異聞之查考。而這一備引文獻,后加案斷以見“史識”的著述體式,正是陳寅恪絕大部分著述的主要體式。

    參證式箋解與“合本子注”,最大的共同點即充分占有材料,進到古人文獻與思想的幽深處,然后盡量讓材料本身說話。然而,表面上的相同,也不能否認有很基本的不同。

    從治學的態度來看:陳最重要的方法是“同情的了解”,更多主張發現古人的歷史真相;而錢則是“靈魂的冒險”,刻意強調一己之讀書創獲。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分是“史與詩”:錢鍾書是尊文學,處處維護文學自身的獨立與尊嚴,不主張混史學于文學;而陳氏則是不斤斤計較于文學之好壞,文學只是史學的一種,史學只是文化心靈史的一種,筆下是全幅的命運(個人、時代 、家國),如果學錢鍾書的流弊,很可能只是寶光內蘊而引人入迷的碎片鏡像。

    錢、陳的詩學典范,有深遠的影響,不僅綜合了諸多的傳統,而且發明了重大的意義。陳的意義是歷史的洞察,生命史的掘進;錢的意義是中國語文的言外之意、豐富細節、文本精彩、文家藝術心靈之奧秘。陳、錢典范,有重要的對立。此種對立,是中國詩學本身在現代情境中的破裂與再生的表現。

    為什么確定錢鍾書為新辭章學?這是由錢鍾書的學術性格決定的。文學本身其實已經包含了義理、考據、辭章,而文學研究必然要面對人的全部存在世界與所有關系,因而,文學的探索本身必然是一種跨越文學、深深進入哲學、社會、宗教、心理、歷史論域的活動。所以,文學并無邊界。然而,錢鍾書萬變不離文學本身,無論如何跨越,他也帶著“在他的心血里沉浸滋養,長了神經和脈絡”的美妙語文,也充分發明這一美妙語文。這一基本事實,決定了他的學問性格大要,乃是一種以語文為工具、又以語文為旨歸的新辭章學。

    三、《管錐編》與以古典漢語為基石的新辭章學

    在20世紀,中西比較傳統漢語詩學的奠基之作有三部:一是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二是朱光潛的《詩論》,三是錢鍾書的《管錐編》。這三部作品有三個共同點:一是有意識立足于中西融合,二是有意識古今打通,三是有意識建立系統——從什么是詩,到如何成為好詩。

    然而,王國維的《人間詞話》只是單一的詩話語言系統,從嚴羽到王漁洋以及一些詞話的術語。而錢鍾書則大幅度擴展到“四部”(經、史、子、集)的范圍,尤其是集部的很多作品,從作品中掘發理論,因而更為開放、多元、格局廣大。朱光潛的詩學著作,不是真正以古典漢語為基石的作品,而是以哲學或美學為進路的;因而,真正以古典漢語為基石,成為了錢鍾書的特點。

    以古典漢語為基石,重新發明一種比心理學和美學更具有可實證、可檢驗的科學基礎,從理論上說,如何可能?喬姆斯基(Avram N. Chomsky)的生成句法理論、弗萊(N. Frye,1912—1991)的原型理論,可以作為錢鍾書的論據之一。

    弗萊認為,文學起源于神話,神話中包蘊著后代文學發展的一切形式與主題。正是在這個最一般的意義上,弗萊把神話稱為文學的原型。在弗萊看來,《圣經》是最為廣博的神話故事全集。從文學的視角看《圣經》,它不再是基督教的至圣經典、引用教義的源泉,而是以神話的方式講述著人類生存的全部歷程:從創世到末世到獲救。錢鍾書也是將“經”視為文學的母胎,從中國文學最重要的經典中去尋找詩與文學的基因。當然,弗氏強調“隱喻的語言”,以及集體無意識中存在著大量的原型;錢鐘書拋棄了這里面的直覺與神秘主義的想象發揮,而將原型的洞見充分知識化,同時也內化,落實于經、史、子、集的字、詞與句子及篇章結構中。

    喬姆斯基認為,人先天就具有作為生物屬性的普通語法,構成各種語言的基本結構;每一種不同的語言皆由普通語法生成轉換而成。語言與世界是同構關系,既可以是同一個世界通過各種不同的語言來表達,也可以是不同的語言表達不同的世界。前者即錢鍾書所謂“東海西海心同理同”的根據,后者即語言是存在的家,語言可以創造世界、宣示它的多樣與獨特性。因而,既不是完全絕對的古代詩學(因為,同一個世界既可以透過古典漢語,也可以透過現代漢語甚至英語來表達),也不是沒有自我的西方詩學(因為,語言是存在的家,如果只有西方一種詩學,后人就無家可歸,靈魂就無活生生的血肉可附)。因而,既是心同理同的詩學,又是可比較、建立在古典漢語基礎上的、有差異性的、有母語根源意味的漢語詩學。

    以錢鍾書在《管錐編》中開篇討論的“體用”為例。有人說“體用”之名來自佛典、《壇經》,而由朱熹借用,因而朱子被人詬病,是陽儒陰釋,因為來自外來文化的“體用”概念只能代表某種外來的思想觀念。而錢鍾書引《周易正義》,以及種種文獻材料,證“體用”并不首見于佛典,其中所表現的本與末、內與外、主體與功能的豐富義理,是中土古已有之的老觀念舊傳統。當然,錢鍾書也同意由于佛典集中使用并強調這一概念,使之在哲學思想上趨于精密;但“既濟吾乏,何必土產”,“體用”之名既然恰如其分,完全無須在意它姓儒還是姓釋。

    從本文的分析角度說,“體用”思想既一如喬姆斯基所說的“普通語法”,其所表現的本與末、內與外、主體與功能等義理結構,是構成先民有關世界本質的基本洞見,這是來自語言與人心的共通處,中外皆有,心同理同,是同一個世界在語言上的呈現。而“體用”一語后來由于佛典加深與精密化,則是在普通語法上的不斷生成、深化、變化而已,完全不必因為它是被重新精密化、衍生成了一大套專門的論述,就否定原來普通語法具有的意義生成性。

    錢鍾書開篇講“體用”,正是為他的方法與立場定一個調子。強調開放式的中國古典學,可以將西學中的很多概念、義理,與中土的概念、義理、辭章放在一起講。這就打通了中學與西學。由于強調心同理同的“理”,自然要舍棄一些非普遍性的語義,因而,懸擱那些文本同時代的主流語義與知識脈絡,擇取那些更具有普通語法的精華,就是再正當不過了。錢鍾書筆下的經、史、子、集,某種意義上已是經不經、史不史、集不集,子不子了,很大程度上是脫離了那些古代的知識系統的。從現象學的意義上說,意向性是心靈的特征,意義的賦予是人文創造的特征,由此而關聯世界。

    總之,《管錐編》是不同于立足于傳統的《談藝錄》的詩學現代轉型之作,是根植于古典語文的新辭章學,是奠基于深層語法而心同理同、而充分展開古今中外交流的對話詩學。他把極為豐富復雜深厚的中國文學文獻,作為探測人類情感心理深層語法的富礦,像一個辛勤的老礦工,長年采集來自地底深埋的信息。只有從這樣的脈絡中理解,才能把握其高明而沉潛的學術性格。

    四、漢字與辯證詩學

    在《錢學論》中,陳子謙專門有一章講錢學的“一與不一的辯證方法”。他認為,一與不一的哲學或辯證方法,不僅支配了《管錐編》的文藝批評,甚至“錢鍾書對人生、社會和文學的哲理深思,幾乎都可以歸結到這個一與不一的哲學命題上”;具體的內容展開為“相反相成”“一貫萬殊”“有無相生”三個方面。由于中國古代有極為豐富的藝術辯證法,錢鍾書既是這個寶藏的發掘者,同時也是這個傳統的開拓者,因此,這里擬著重探討錢鍾書辯證詩學的一大特點——根于漢字,即《管錐編》是如何以漢字為進路來活用“三”與“二”哲學的。

    (一)字有三名

    1.易之三名。即易(簡易)、變易、不易。《管錐編》開篇即掘出一個“易”字,在極其紛繁復雜的歷代易學思想中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旨在回應黑格爾(G. W. F. Hegel,1770—1831)對中國傳統思想的批評。黑氏認為,漢字不如德語精密,不能表達復雜的思想,其中一個證據即一個字不能兼含相反的意思。如“奧伏赫變”,既保留又舍棄,既生成又消失。而錢鍾書認為:“易之三名”恰恰可以做到“賅眾理而約為一字,并行或歧出之分訓得以同時合訓焉,使不倍者交協、相反者互成,黑格爾用‘奧伏赫變’之二義。”易之三名有兩層含義:一是簡易、變易、不易,恰如黑格爾之正題、反題、合題,是一個事物或一個觀念的連續體。錢鍾書的例子還有“應”有三名、“倫”有四義、“王”有五義、“睽”有三義(背之、面之、背即面)、“音”有三維(心、調、聲)、“哀”有三義(愛、悲、憐)、“心”有三聯(物、意、文)等,其中有并出分訓多項。這充分表明,漢字具有復雜思辨的能力?!白钟腥弊鳛闈h語精深的標志之一,可以容納復雜的思想。這表明,語言的深層語法確實是心同理同的。辯證詩學最終要通過事物之正題與反題,達到事物之合題;而合題正是詩之所以為詩,詩意的豐富與幽深處,也是作為理論的詩學所必須具有的整體性與結構性。《管錐編》以“易”開篇,奠定了三范疇的新辭章學基礎。

    2.詩之三名。即“承”“志”“持”。詩之背出分訓,即“之”(表現)與“持”(節制);詩之并行分訓,即“志”(表達個人的情感)、“持”(守住性情的規范)、“承”(承當群體的使命)。這正是中國詩歌的本體論。這個維度的引入,使詩本質成為一種整體、辯證的論述。既不是現代人尤其是浪漫主義詩學所主張的表現,也不是古典主義所主張的控制與中庸;既不完全是個體生命的自我完成,也不完全是群體生命的保守與傳承。這是完全可以活在當今的詩學話語中的根性。

    3.風之三名。即風謠、風教、風刺。風謠往往是來自民間的、樸素的,而風教往往來自精英階層,來自統治者的要求,來自道德教化的規范;風刺則既是民間的痛苦與抗議,也是精英的批判與控訴?!帮L”之三名,只是一個字,卻以三維角度,整體化了詩歌是誰作的、給誰寫的,以及寫來做什么。現代人往往將詩歌創作論、接受論、功能論分開來講,是一種分析式的詩學,而在古人那里,是渾然自成結構的詩學。

    王元化的《文心雕龍創作論》,也是充分發揮了德國古典哲學與中國古典文論(《文心雕龍》《人間詞話》等)三范疇辯證方法,構建了一套具有打通古今中外的文藝哲學。與錢鍾書不同的是,前者是精深解讀了以“龍學”為中心的一部書,后者則是透露古典語言核心秘密。

    (二)字有二相

    錢鍾書的《管錐編》以“易”開篇,除了三范疇外,更有二元對列。即一個字能“以相反兩意融會于一字”,“語出雙關,文蘊兩意”。前者是同一字可以做矛也可以做盾,就看不同時分別的使用;后者把“矛盾”作為一物,同一字可以同時兼含兩個相反的意思。錢鍾書強調變易與不易,舍“簡易”義,突出互為敵義的漢字辯證性。以蘇軾《前赤壁賦》與歌德詠瀑布詩對讀:“‘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詞人妙語可移以解經儒之詁‘易’而‘不易’已?!璧略伻f古一條之懸瀑,自鑄偉詞,以不停之‘變’(Wechsel)與不遷之‘?!?Dauer)二字镕為一字(Wolbt sich des bunten bogens Wechseldauer)?!逼鋵崳€可用饒宗頤詩句“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作一詩例。雖然有大化流行,卻萬古宇宙之本體不變,而人心亦如宇宙之本體,可以自在不變。辯證詩學也可以用一個意象或詞語,兼含豐富錯綜的意義。這方面的例子有:“道”二相(遠與近、知與非知、言與不言)、“象”二用(實與假)、“衣”二柄(隱與彰)、“息”二義(消與長)、“巫”二任(神與人)、“興”二義(起興與寄托)、“夢”二苦(不夢為苦、夢促亦為苦)、“?!倍x(綱常、平常),以及“背面、往來、彼此、前后”互訓。每一個字的展開論述,都包含著極為豐富的藝術與詩學意蘊。

    錢鍾書說:“黑格爾說‘奧伏赫變’,亦引拉丁文中西塞羅趣語(Witz)佐之。按,西塞羅用一字(tollendum),兼“抬舉”與“遺棄”二意,同時合訓,即所謂明升暗降,如吾國言‘架空’‘高閣’或西語‘一腳踢上樓’‘一筋斗栽上樓’(tokick upstairs, die Treppe hinauffallen)。”這表明,語言由于一字(詞)不僅可同時含二相反義,而且二義之間有反諷關系(“所謂明升暗降”)或互涵關系(即體即用、體用不二)。受錢鍾書啟發,這里試發展出兩套論述,一是“文”之二相,一是“象”之二柄。

    先說文之二相。即“文”字飽含著相間、交錯兩項義涵。這一套論述是有關所有文本的深層語法。中國詩學以及藝術理論有著極為豐富的二元概念:虛實、悲喜、動靜、明暗、陰陽、張斂、開合、藏露、曲直、方圓、內外、表里……然而這一切竟然蘊涵于一個“文”字之中。錢鍾書討論“聲成文”,非常敏銳地將其與《樂記》“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聯系起來??上У氖?,他這次沒有再追到《周易》。其實,《易》仍然是“文”的來源。正如朱熹強調的:“物相雜,故曰文。卦中有陰爻,又有陽爻,相間錯則為文。若有陰無陽,有陽無陰,如何得有文?”“相間”,即《周易》說的“物一不文”;“交錯”,即《說文解字》說的“物相雜為文”。相間:相形、相區分、相對待。交錯:相成、相應答、不相離。每一種具體的文本都是由“文”所內涵的“相間與交錯”這個普遍語法生成轉換而來的。然而,如果只是純粹的相間、相雜,都不可能成為文章。好的文章,正是同時相間又交錯,互為條件,互為融合。好的文章,即二元之間既區分又融合的結晶。以孟浩然《夏日南亭懐辛大》為例: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東西、山月、忽漸)

    散髪乘夜涼,開軒臥閑敞。(時間、空間)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嗅、聽)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無人)

    感此懐故人,中宵勞夢想。(有人)

    這首詩的基本語法,是通過一系列的相間,即各種豐富的二元要素的區分,詩人猶如導演與作曲家,經營布置了一個有角色應對的舞臺,或一曲富有和聲的詠嘆調;順著時間的自然變化,同時以“夏天的詩情”這一主題流動其中的,交錯穿行游走于各角色各聲部之間,最終達到一幅充滿身心萬物交感之迷魅的仲夏夜詩意圖。

    劉熙載說:“《國語》言‘物一無文’,后人更當知物無一則無文。蓋一乃文之真宰,必有一在其中,斯能用夫不一者也?!卑?,前一個“一”,是單一、無變化;后一個“一”,是不相離,是統一性,即交錯性。《說文解字注·雜》云:“所謂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也。引申為凡參錯之稱?!卑?,“雜”從衣,集聲。《玉篇·集》:“合也?!薄稄V韻》:“聚也,會也,同也?!北砻鳎弘s,首先是多樣;其次,多樣性不是混亂無序,而是既有類聚的一致性,又有區別的參差與交錯,因而它有一個結構在其中。這種類的一致性,被稱為“交錯”;這種區別的參差性,被稱為“相間”。換言之,“文”的根本義,正是相間與交錯的圖式(宇文所安翻譯“文”為“Patten”,即劉若愚所謂“圖式”)。

    “文”之一字,即一部中國藝術哲學。這一字里所包含的生成語法,可以重新發明陳寅恪關于“對對子是中國語文特征”的論述。對對子思維即是“文”之根本,即相間與交錯之美。因而,古典中國文學的主流是一種圖式化的藝術(有一種隱含的圖案),即技藝化的文學。而現代文學失去了這個本色。失去的后果,是精英文學的資源、本土傳統的資源與語言的資源斷絕。相間與交錯之美,有顯性的與秘傳的之分——形式是顯性,對對子的思維是秘傳,是一種類似黑格爾的客觀精神那樣的一種美的思維。

    再說“象”之二柄。錢鍾書在《管錐編》首篇論“易”之背出分訓指出“易”有相反二義,又引“衣”有隱與彰二種相反義。在討論《易·歸妹》時,還明確提出“喻”(象)之二柄:“同此事物,援為比喻,或以褒,或以貶,或示喜,或示惡,詞氣迥異;修詞之學,亟宜拈示。斯多噶派哲人嘗曰:‘萬物各有二柄’(Everythinghas two handles),人手當擇所執。刺取其意,合采慎到、韓非‘二柄’之稱,聊明吾旨,命之‘比喻之兩柄’可也?!蓖晃谋局械亩妼W,揭示了古今共有的現象:二柄相連,相反而相成的生成機制。譬如,春與秋皆為最能引起相反主觀感受與抒情寫作的自然意象,一篇之中,悲欣二意流轉而相生,互滲以強化,構成更有張力、更有深意的詩味。在二柄詩學解讀中,對錯綜交織的兩種相反而相成的關系,宜從語言特性與文化心理的深處加以理解。當分歧之義成為相反之兩端,也就成為一種辭語的二柄現象,傳達的是更為復雜的感情,指向更深層的人性與人心變化不定的符碼。二柄現象的美學意義不止于詩學討論,在政治學、宗教學以及普通生活等文化意象中隨處可見;二柄文化意象更深切地觸及中國文化思想的根源價值。二柄詩學的命題,既可以發展成一套文學理論的論述,如符號學;還可以發展成一套中國文學思想。錢鍾書此項發明,意義重大,絕不只在于比喻,更是一切形象化語言在文學表達中皆有的兩種相反的喻義,我將其發展為“文化意象之二柄”,并證明了這一理論在文學解讀中極富于思想深度的廣泛運用,應是錢氏發掘文學深層語法的重要成果之一。

    五、詞語與原型詩學

    錢鍾書詩學中特別關注一個詞語、一個比喻、一個意象、一個題材在閱讀史上的延續、仿寫、改寫與翻案,與弗萊的原型批評以及接受美學有關,但背后更多的支持意識來自心同理同、古今相通的博雅人文信念,來自力圖發現人類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這一大愿心。在《管錐編》中,他從《詩經》的文本與訓釋中,拈出“黃昏意象”(《君子于役》“暝色起愁”)、“傷春傳統”(《七月》“傷春詩”)、“贈答原型”(《木瓜》“投贈與答報”)、“送別情境”(《燕燕》)、“在水一方”(《蒹葭》“在水一方為企慕之象征”),又在《楚辭》中拈出“美人香草”“天地擬象”“思與絲”“憂思約帶”“離騷意象”“登高望遠”(《招魂》“希望與怨責”)等重要原型,以及兩漢六朝詩學中的“發憤著書”(《報任少卿書》詩能窮人與窮而后工)、“夢促增苦”(阮瑀《止欲賦》)、“逝水流光”(孔融《論孝章書》),并且將西方文學中的相類題材與意象貫通互釋,從而激活古典,融會雅俗,打通古今。在“五四”新文學家那里,一直被貶謫、踐踏的中國古典文學和古典經學,由此重新獲得新的生命。這里試以“企慕情境”為例。

    《詩經·國風·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薄秱鳌罚骸啊环健?,難至矣?!卞X鍾書說:“按,《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悊⒃础睹娀啪帯じ戒洝氛撝唬骸蛘f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娝x,皆西洋浪漫主義所謂企慕之情境也。”這里值得學習錢鍾書的地方是,他把中西方的詩學打通了。浪漫主義很重要的一種美學就是“企慕情境”,“企慕”就是對于遙遠的、不可見的事物或情境的向往、追求?!肮帕_馬詩人桓吉爾名句云:‘望對岸而伸手向往’,后世會心者以為善道可望難即、欲求不遂之致。德國古民歌詠好事多板障,每托興于深水中阻。但丁《神曲》亦寓微旨于美人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滄海。近代詩家至云:‘歡樂長在河之彼岸’以水漲道斷之象示歡會中梗,并見之小說。《易林·屯》之《小畜》:‘夾河為婚,期至無船,搖心失望,不見所歡。’(《兌》之《屯》同,《臨》之《小過》作‘水長無船’‘遙心’‘歡君’)又《屯》之《蹇》:‘為季求婦,家在東海,水長無船,不見所歡?!币陨隙际清X鍾書舉的例子,“所歡”就是丈夫?!坝郑队^》之《明夷》:‘家在海隅,橈短流深,企立望宋,無木以趨’;《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訚h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華山畿》:‘隔津嘆,牽牛語織女,離淚溢河漢’;孟郊《古別離》:‘河邊織女星,河畔牽牛郎,未得渡清淺,相對遙相望?!薄啊端焉裼洝肪硪灰唬骸慰低跎崛隧n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憑怨之,王囚之,論為城旦。妻密遣憑書,謬其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既王得共書,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蘇賀對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來也;日出當心,心有死志也。’取象寄意,分同《漢廣》《蒹葭》。抑世出世間法,莫不可以‘在水一方’寓慕悅之情,示向往之境?!币馑季褪窃谑篱g和出世、宗教的和世俗的,都可以用“在水一方”來比喻,無論是世俗的男女情愛,還是宗教的理想追求、人生境界?!啊妒酚洝し舛U書》記方士言三神云:‘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茨苤?,望見之焉’;庾信《哀江南賦》嘆:‘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肌。’蓋匪徒兒女之私也?!扁仔诺倪@篇文章不只是簡單的兒女之思,更是一種很深的鄉愁。“釋氏言正覺,常喻之于‘彼岸’,如《雜阿含經》卷二八之七七一:‘邪見者非彼岸,正見者是彼岸’;又卷四三之一一七二:‘彼岸者,譬無余涅盤;河者,譬三愛;筏者,譬八正道。’”“三愛”是“欲”“色”“無色”,“色”就是世間的種種現象,而“無色界”就是非物質的世界,也就是精神界。“八正道”就是劃船之法,就是渡河的方法,有八個方法,即“正見”“正思維”“正語”(出家人不打誑語)“正業”(“業”即行為)“正命”(“命”指方向)“正精進”(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地修行精進)“正念”“正定”。“八正道”就是通過這八個正道來行船,來達到河的彼岸。錢鍾書說:“亦猶古希臘神秘家言以‘此處’與‘彼處’喻形與神、凡與圣,比物此志爾?!边@里再引申一下,從美學角度來說,《蒹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理,即“距離美學”,或者說“隔絕美學”。距離才能產生美,如果距離還不夠的話,再補充一點隔絕,隔絕才能產生美。距離美學與隔絕美學的共同點就是分開的,美的對象與美的欣賞者分開才是美的。二者的不同在于,距離美學是激發慕悅、向往的,是積極的,而隔絕美學是比較消極的。李商隱的詩歌里常常有隔絕美學,這是一種悲觀的美學,還有變幻無窮之意,后者更加悲壯。

    當然,錢鍾書這里也有一點小問題,西方的“此岸”與“彼岸”的對立、“神”與“凡”的區別是非常明顯的,包括佛教也是這樣。但是,中國不是這樣,中國沒有這么強烈的對立。西方上帝與人之間是隔絕的,這樣可以使人產生一種敬仰之心;甚至不僅僅是敬仰,西方認為人是有罪的,人是不可以跟神在一起的,是把凡間與天堂打成兩截的。但是,在中國,“天人合一”,形上與形下的世界、超越的世界與人間的世界常常是可以相通的。

    六、詞語與比較詩學

    文學作品中情感的深層語法,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很大程度上是由語言與語言之間的關系決定的。錢鍾書在《管錐編》里的一個重要努力,即透過大量文本片段的比較,得出有關作用、效果、風格、韻味的普遍的審美判斷。以他對《詩經·燕燕》的分析為例,這是《詩經》里寫情景交融寫最好的?!啊巴ゼ?,佇立以泣’。按,宋許顗《彥周詩話》論此二句云:‘真可以泣鬼神矣?!瘡堊右伴L短句云:‘眼力不如人,逮上溪橋去?!币驗樗蛣e,“眼力不如人”的那個“人”看不到了,還要到溪橋上看?!啊畺|坡與子由詩云:‘登高回首坡壟隔,惟見烏帽出覆沒’,皆遠紹其意?!睎|坡送他的弟弟子由,看不到子由了,就登到一個很高的地方回頭去看,因為地勢的原因,看到子由的“烏帽”一會兒沉,一會兒起來。中國古詩很多時候是沒有主語的,這就會造成理解的困難,但主語沒有也有一個好處,會增加很多的豐富性。也可以想象成“坡壟隔”是東坡和他弟弟共有的,詩意不是那么黑白分明的。這些都是從《詩經》中“瞻望弗及,佇立以泣”中來的?!皬埾取队菝廊恕罚骸环锷苍七b。眼力不知人遠,上江橋。’”這與“眼力不如人”是一樣的。錢鍾書認為,“許氏誤憶,然‘如’字含蓄自然,實勝‘知’字。幾似人病增妍、珠愁轉瑩?!痹嚤容^“眼力不如人”與“眼力不知人遠”,細微區別是:“不如人”是努力地想去趕上人,有一個動作;而“不知人遠”就太理論化了,有一個認知在里面?!爸槌钷D瑩”不僅把愁比成了珍珠,又把珍珠比成了眼淚?!瓣悗煹馈端吞K公知杭州》之‘風帆目力短’,即‘眼力不如人遠’也?!币彩沁@樣的意思?!豆苠F編》的好處之一就是尊重語言,帶讀者細讀文本。許多人讀書是囫圇吞棗,知道大義、藝術背景、時代思想就滿足了,其實讀書要一字都不放過。“去帆愈邁,望眼已窮,于是上橋眺之,因登高則視可遠,——此張詞之意。曰‘不知’,則質言上橋之無濟于事,徒多此舉;曰‘不如’,則上橋尚存萬一之可冀?!卞X鍾書體會得十分仔細。“前者局外或事后之斷言也,是‘徒上江橋耳’;后者即興當場之懸詞也,乃‘且上江橋歟?’”“不知”是一種事后的判斷,而“不如”是一種當場的直覺,要再上江橋,努力去趕上?!安恢本筒粫ド辖瓨蛄?,已經沒有了?!靶翖壖病耳p鴣天》:‘情知已被山遮斷,頻倚闌干不自由’:則明知不見而尚欲遙望,非張氏所謂‘不知也’。”注意,這里“尚欲遙望”的“尚欲”二字。一個是“不知”,一個是“情知”,盡管知道被山遮斷,還是想看,因為想念北方的領土?!疤粕壑]《望行人》:‘登樓恐不高,及高君已遠’;則雖登高而眺遠不及,庶幾如張氏所謂‘不如’矣。張氏《南鄉子》:‘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一叢花令》:‘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蓋再三摹寫此境,要以許氏所標舉者語最高簡?!薄案吆啞币彩窃妼W中一個重要的美學概念——“高妙簡潔”。

    如果將這兩組詩對讀,就明白什么是“高簡”了。“春水一篙殘照闊,遙遙,有個多情立畫橋?!币彩侵v的送別,但是太白了。把很遠講出來了,把多情也講出來了,就不夠高簡。“嘶騎漸遙,征塵不斷”也把距離講出來了,“何處認郎蹤”也太直了。還是張子野的“眼力不如人,遠上溪橋去”,最為高簡;還想追,明明知道眼力不如離別的人那么遠。他沒有講“遙”,也沒有講“情”,但“遙”和“情”都含在了句子中。寫文章時,有些東西不能直白地寫。

    船子和尚的“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明月歸?!薄扒С呓z綸”指的是禪宗高妙的意境?!耙徊ú艅尤f波隨”隱含著佛教一個很高的道理,就是“種子”。佛教的“種子”就是“一波才動萬波隨”。一旦有一個念想出現,你的這個念想將來就會帶來“果”。有善因才有善果,佛教最重要的就是看你有沒有“種子”。但船子和尚的這首歌本身是講的在明月的夜晚打魚的故事。在明月的晚上的平靜水面上,輕微的動蕩就會產生反響。第三句就更妙了,“夜靜水寒魚不食”,沒有任何一條魚咬他的鉤,“滿船空載明月歸”。有人提出來,為什么不叫做“空船滿載明月歸”?因為,沒有打到魚,所以是“空船”,但又滿滿地載著明月回來了,這不更加符合詩意嗎?這樣寫,雖然意思是一樣的,但太直白了,下筆就重了?!皾M船空載明月歸”雖然看起來有點悖論,很悵惘,但實際上這才是好詩,“空船滿載明月歸”就變成散文了,落到實在了。所以,詩歌只有真的落到詞語上,才能體會到古人用字用詞的精妙和“高簡”。熊十力的弟子曹慕樊曾專門講到這首詩,說“一波才動萬波隨”是與西方弗洛伊德(S. Freud,1856—1939)的心理學相通的。他講得很有道理。因為,人的潛意識是非常幽深的,真的是“一波才動萬波隨”,與佛教的道理本來就是相通的。曹慕樊認為“夜靜水寒魚不食”是在講消去欲望,才能得到“滿船空載明月歸”的意境。只有去掉欲望心、功利心才能夠得到一個禪宗所追求的空明的意境?;氐健豆苠F編》,這篇所列舉的詩歌都是以《燕燕》的抒情為鑒,可以學到一種比較的讀法。同樣是送別,不同詩句所用的這些詞語,如“已”“及”“上”等字。相同的送別情景,也可以放在一起比較——有些寫得妙,有些就說破了,有些比較含蓄,有些比較露骨。相同題材和情景的比較,重在看它們的差別。當然,也可以利用錢鍾書的方法,用一些檢索的辦法排除篩選掉一些東西,寫出文章來,但檢索并不能替代一切,同樣的情境有不同的表現方法,有不同的美學意味,需要多重檢索,才能把意味挖掘得更豐富飽滿。

    此外,錢鍾書在《管錐編》中還有相當豐富復雜的修辭與心理詩學,如“爾汝群物”“丫叉句法”“現成思路”“離方遁圓”“庸嘉相濟”“無中生有”“以動寫靜”“眼耳相通”,以及“以問詰謀篇”“含蓄與寄托”“四望”“以象擬象”“常山蛇勢”等篇章與結構詩學,限于篇幅,以后再續加討論。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不反對將《管錐編》藝術辯證法的具體內容,展開為“相反相成”“一貫萬殊”“有無相生”三個方面,甚而“錢鍾書對人生、社會和文學的哲理深思,幾乎都可以歸結到這個一與不一的哲學命題上”,只是要強調三點,一是錢鍾書特別反對用現代體系化的理論來對他的文本加以歸納,本文所解讀的內容,就完全不止于上述三個方面;二是本文與陳文不同,本文更著眼于錢鍾書辯證詩學的一大特點——根于漢字,透過漢字的核心秘密去觸摸中國文論的幽深處,力圖發現人類情感心理的深層語法,如果已經有現成的“一與不一”“相反相成”,那就不需要去找尋和探索了;三是要真正讀懂《管錐編》,就要從它本身是一部“作品”來理解——它以一種獨特的具有文學性(漢字的故事性、原型詩學的抒情性、一波三折與花開兩朵的戲劇性)的文本來處處展現中國文學思想與智慧的機鋒。一部文論著作的成功,在于能做成文學迷宮式的結構,將智慧與思想藏在探索過程的字里行間,藏在穿花蛺蝶與自在嬌鶯的款款舞動之中,于文本與讀者之間的逗引、誘發、召喚與想象、互動的過程中,去領略理論與觀念的迷魅。如果只是看他的理論條目,就錯失了這樣的文本的創意。

    七、余論:錢鍾書在文獻解讀上的疏失

    說《管錐編》是一部“后五四”中國文論的大書,把錢鍾書作為學習的典型,并非說他做學問完美無缺。就目前所見,由于他忽略了史的成分,在解讀文本時會遺失一些歷史變化的信息,因而不能真正了解歷史生命的幽深處。除此之外,他也有文獻解讀上的疏失。這里試舉兩例:

    (一)關于“川上之嘆”

    《管錐編·全漢文》批評董仲舒《山川賦》誤讀《論語》“川上之嘆”:

    前半贊山,結處稱君子“伊然獨處,唯山之德”,緊接“《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舒尹,民具爾瞻’,此之謂也”。后半贊水,起曰:“水則源泉混混沄沄,晝夜不竭,既似力者”,繼以“既似持平者”“既似察者”“既似知者”“既似知命者”“既似善化者”“既似勇者”“既似武者”,然后終之曰:“咸得之而生,失之而死,既似有德者??鬃釉诖ㄉ显唬骸耪呷缢狗?,不舍晝夜!’此之謂也?!币对姟匪木?,與君子儼然之意相映發;引《論語》兩句,與得之為德之意了不關屬,脫榫失卯。明是刻意經營,力求兩半格局平衡,俾乍視前后結處,《論語》若與《詩經》對稱;實則不顧義理,拉扯充數。嘗見元曲《西廂記》《梅香》中紅娘、樊素輩偶引《論語》,不特酸腐可厭,更屬支離可哂;不謂明道鴻儒,才竭技窮,出下策而呈窘態,無異空花炫眼,芻人巡城。倘以起處“混混沄沄,晝夜不竭,既似力者”三句移至篇末,承以“孔子在川上”云云,文病或稍校;然川上嘆逝與“混混晝夜”固可沆瀣,而與“力”依然河漢。崔瑗《河間相張平子碑》:“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舍晝夜”;流水之不舍與好學之不倦融合無間,董相形而見屬詞粗疏矣。

    錢鍾書認為,董仲舒引《論語》“川逝”兩句,與“德”之意“了不關屬,脫榫失卯”,而與“力”之意也是有“河漢”之別。這分明是他對《論語》的誤讀?!墩撜Z·子罕》此句的正解,應是清人劉寶楠《論語正義》的解釋:“明君子進德修業,孳孳不已,與水相似也……明夫子此語,既贊其不息,且知其有本也。”而劉寶楠的解釋,是有根據的。《孟子·離婁下》說:

    徐子曰:“仲尼亟稱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晝夜,盈科而后進,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茍為無本,七八月之間雨集,溝澮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聲聞過情,君子恥之。”

    東漢趙岐注:“言有本不竭,無本則涸,虛聲過實,君子恥諸。是以仲尼在川上曰:‘逝者如斯?!边@個“有本”,即有德的另一種說法。當然,不僅是孟子,還有荀子:

    孔子觀于東流之水,子貢問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span>

    先秦時代關于水的喻象,幾乎沒有把它只當作現代的時間意識來講的,完全是儒家進德修業的思路。因而,董仲舒并沒有講錯。錢鍾書其實不是故意忘記了先秦的舊說,而是不主張以水“比德”說。他認為德有兩義,一是道德,一是性能。如果說水的性能有多種,是可以的;如果說水有道德,如何解釋“水之卑弱適成其‘禍水’”?因而,說水有道德,類似于“因傴為恭,以閹稱貞”。然而,首先,錢鍾書似乎忘記了他發明的喻之二柄,水可以是禍水,也可以是道德,正是意象的解釋與使用不同。其次,不喜歡比德說是一回事,董仲舒有沒有根據、將“川上之嘆”講錯是另一回事。前者是個人的觀點與意見,后者是文獻的正當與理據。當錢鍾書用前者來批評后者的正當,似乎就犯了意見誤置之忌。

    (二)關于“聲成文”

    錢鍾書曾撰文談論詩歌文學中的“通感”,但是,將“聲成文”也說成是“通感”則是十分明顯的誤讀。他說:

    我們的《禮記·樂記》有一節極美妙的文章,把聽覺和視覺通連?!肮矢枵?,上如抗,下如隊,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勾中鉤,累累乎端如貫珠?!笨追f達《禮記正義》對這節的主旨作了扼要的說明:“聲音感動于人,令人心想其形狀如此?!薄对姟りP雎·序》:“聲成文,謂之音?!笨追f達《毛詩正義》:“使五聲為曲,似五色成文。”這些都真是“以耳為目”了!

    他在《管錐編·毛詩關雎(二)》中,繼續申論這個說法:

    又,“聲成文,謂之音”,《正義》:“聲之清濁,雜比成文”。即《易·系辭》:“迭代相雜,故曰文”,或陸機《文賦》:“暨音聲之反覆運算,若五色之相宣”。夫文乃眼色為緣,屬眼識界,音乃耳聲為緣,屬耳識界;“成文為音”,是通耳于眼、比聲于色。以聽有聲說成視有形。

    “通感”不是一般的比喻,而是感官上的打通。我們看錢鍾書舉的通感例子:

    白居易《和皇甫郎中秋曉同登天宮閣》:“清脆秋絲管。”

    賈島《客思》:“促織聲尖尖似針?!?/span>

    丁謂《公舍春日》:“鶯聲圓滑堪清耳?!?/span>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唱得好的叫小良人兒,那個嗓子真是掉在地下摔三截兒!”

    王維《過青溪水作》:“色靜深松里?!?/span>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寒磬滿空林。”

    杜牧《阿房宮賦》:“歌臺暖響?!?/span>

    當然,不止錢鍾書一人論通感。陳望道說:“官能的交錯——就是感覺的交雜錯綜。這是近代人神經極敏所生的一種現象。例如,德國詩人兌梅爾《沼上詩》中有‘暗的聲音’一語,明暗是視覺上的現象,聲音的聽覺上是無所謂明也無所謂暗的;說是‘暗的聲音’是視聽兩感覺的混雜,即所謂官能的交錯了?!倍逡舯任迳?,表面上看似打通了視與聽,也是所謂“官能的交錯”,然而細想:“聲成文”,分明講的是聲音之間的交錯,不是不同官能之間的交錯,這個“文”字,用的正是“物相雜成文”即“交錯”義,因而并不是通感。如果講成通感,就完全忽略抹殺了“聲成文”的本義是真實的不同聲音的相間與交錯;而聲音的相間與交錯,用五色相宣的畫面來比喻,也只是指出了其中共同的因素即相間與交錯,不必一定有視與聽的感官相交錯。“五色相宣”只是比喻“五音交匯”而已。陸機講的“音聲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也是強調二者都是《正義》所謂“雜比成文”。音色相喻,是強調其中的相間與交錯,而通感則完全是沒有這一層意思的感官直覺。因而,錢鍾書的說法是對“聲成文”的誤讀。混同于通感,就失去了“文”的正解。聲文與形文一樣,不能離開相間與交錯之美。

    国产91在线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亚洲| 97精品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国产| 国产精品自在线天天看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视|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精品非洲|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国产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9i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 精品九九久久国内精品|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 精品亚洲aⅴ在线观看|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人妻漫画| 国产福利专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 |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国农村精品国产自线拍|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AV天美传媒|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AAA片|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牛牛 | 国产精品色午夜视频免费看| 精品91自产拍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一| 亚洲国产精品人人做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