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小巷》:城市童年的斑斕圖景
《月光小巷》,秦文君著,青島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32.00元
童年之于社會生活的潛在意義是多重的。既有社會意義上的生命代謝、種族延續,還有文化層面的代際傳承、信念傳遞,更有精神層面的心靈熏染、人格塑型。而所有這一切,都是通過童年生活特定內容形式的具體展開而實現的。
這一點在秦文君的兒童小說新作《月光小巷》中深有體現。故事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寫了月光小巷里四個女孩的友情交往和生活體驗。小說中,女孩“我”生活在溫馨美滿的家庭里。爸爸寬厚仁愛,媽媽善解人意,兩個弟弟活潑頑皮。暑假里,一家人搬到了有三百多居民的月光小巷。初到伊始,“我”就從“自來熟”的同齡女孩季小紅嘴巴里知曉了月光小巷里的種種怪人怪事:不生小孩,酷愛吃零食的關阿姨;幾天幾夜不吃飯、不睡覺,偷稱鄰居垃圾,比怪醫杜立特還要怪的怪畫家季爸爸;未婚生女、兇悍暴躁、聲名狼藉的第一怪人花花媽……隨著“我”與季小紅、大妹妹、花花三個女孩的交往和友情展開,“我”慢慢了解了三個家庭迥然不同的親情氛圍、家庭關系,知曉了成人世界斑駁、復雜的生活內容和情感糾葛,并最終一點一點洞悉、見證了隱逸在平和溫潤、散漫單調現實背后由鄰里沖突、家庭矛盾、親情掙扎而構成的生活真相、情感真實。所有這些,不僅讓四個同齡女孩在包容互助、聲氣相投的交往中收獲了相知相契的友情和成長,而且推動她們在不知不覺中以寬厚平和的方式把握、享受親情、友情,以積極、主動的行動參與并融入月光小巷所特有的文化、生活環境……
相較秦文君以往多聚焦單個家庭書寫城市童年成長的作品(如《男生賈里》《一個女孩的心靈史》《逃逃》《寶塔》等),《月光小巷》將筆觸探入兒童生活的社區,以多個孩子和多個家庭呈現城市童年豐富樣貌和斑斕圖景,顯示了秦文君兒童小說題材選擇與情節構思的某種新氣象。
小說中,《月光小巷》是個有三百多居民的城市居住區。作為見證了歷史變遷的小小街巷,這里匯聚了不同家庭、各色人等,分明就是一個映現市井風貌、社會風情的小社會。而故事里,一高一矮兩個同齡“大妹妹”、心直口快的季小紅、身世蒼涼的花花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共同的生活空間給予四個女孩相通的社區體驗,讓她們有了生活交集的機緣和心靈共振的可能。而一起學畫的經歷則使四個女孩殊途同歸,結成了一個休戚與共的小小“命運共同體”。也正是在這樣的社區氛圍里、生活場景中,個性不同、出身迥異的四個女孩參與并見證了鄰里之間的意氣紛爭與溫情和解,達成了家庭與家庭、成人與成人、孩子與孩子、孩子與成人四個層面的生活交融、生命互動。這不僅是童年生活完整性的表達,更是童年成長真實性的袒露。童年和成長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與社會、家庭血脈相依、水乳交融的生態系統。
《月光小巷》中,秦文君以家庭生活為線、親情表達為軸,借助12歲女孩“我”的認知推進和情感深入,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個性飽滿的兒童和成人形象。故事里,作家盡管并沒有濃墨重彩聚焦、刻畫兒童形象,但精當、準確的白描勾勒依然讓四個女孩、四個成人的個性、心理躍然紙上:“我”的敏感細膩、善良熱忱;大妹妹的乖巧隨和、勤勞能干;季小紅的真誠坦率、愛恨分明;花花的自尊好強,堅強隱忍;老柳伯伯的豪爽剛正、固執己見;季畫家的執守藝術、孤高自許……這樣錯落、繁復的人物關系和現實氛圍構成了四個女孩的真實而典型的成長環境。而借助于成人之間的工作關系和鄰里之間的人情往來,“大妹妹”、季小紅之于家庭的聯結,以及“我”在“花園沖突”關鍵時刻發自內心的感性判斷,其所體現的不僅僅是穿針引線的紐帶效應、潤滑功能,而是對和諧家庭氛圍的參與和建構,對穩定、美好鄰里關系的創建和推動。從作品的社會意義上說,這顯然是作家對兒童與成人、童年和成年兩組生命結構、社會關系的印證與重構。
童年不是線性的個體、家庭、社會活動場景,而是開放、多元、生成的動態系統。在這個不斷生長、變化的文化生態中,兒童的成長除了內在的自我驅動、情感釋放、心靈孵化與精神覺醒外,還經受著來自包括家庭、學校、社會等各個層面的浸潤、滌蕩、濡化、影響。基于此,真正的童年成長是教育實踐、家庭文化、社會活動三位一體共同作用、推動的結果,而非單向度的教育促發、激活與反應。
《月光小巷》中,一號大院里的人事紛爭和生活變遷不僅是四個女孩生活的背景,同時也是他們認識社會、體察人情、感受人性的窗口。借助于這些斑駁、迷離的生活事件,女孩們完成了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啟蒙和轉型。不僅如此,具體的家庭氛圍和家庭關系中,來自成人社會的信息鏈接和情感關聯更加豐富、具體,這無疑為女孩們提供了愈加廣闊的情感體驗與生活實踐的舞臺。而這則間接氤氳為女孩們生命成長的背景與底色。
至于四個女孩以“學畫”為紐帶而建立的伙伴關系、友情體驗,作為他們心靈成長的“第三維”,隨著作品情節的聚散、延展,逐漸成為小說一柱承天、濃墨重彩的主線,支撐起了月光小巷中四個女孩生命圖景的中軸和主調。
在《月光小巷》中,秦文君通過一個城市小巷的現實生態和市井生活呈現了都市孩子生活、成長的真實圖景。錯落交織的鄰里交往、各個不同的家庭結構、親疏有別的親子關系、曲徑通幽的伙伴情誼……共同構織出當下城市童年的豐富面貌、斑斕樣態,從中則映現出轉型社會的豐贍與駁雜。而當所有這些都成為城市童年的內涵時,成長就如同小巷里的月光,溫潤祥和,清輝遍地,夜夜升起在孩子們的窗前,照亮童年的來路,照亮孩子的夢境和笑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