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如何超越常規的鏡頭剪輯
年輕的藝術門類常常有擺脫其他藝術“陰影”、充分展露自身獨特性的內在需求。而對于動畫來說,實拍影像就是一座需要翻越的大山——這正像(實拍)電影曾翻越舞臺戲劇的大山一樣,數字游戲急切地想翻越敘事(學)的大山。
動畫如何區別于實拍電影?這是一個雖然老生常談但卻常常給我們以啟發的議題。除了造型之外,動畫嘗試區別于實拍影像的最主要也是最可行的途徑之一,便是在畫面的組接上做些手腳。對于主流動畫的觀眾來說,實拍影像的“鏡頭—剪輯”范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其實動畫完全可以超越這一點。
像卡洛琳·麗芙的《街區》、瓊·格拉茨的《蒙娜麗莎下樓梯》等短片,都是“類剪輯變形”的典型作品。它們不再使用切鏡頭或簡單的疊化來串聯場景,有學者稱之為“全屏幕變形”:一個場景通過形狀的逐漸演化變為另一個場景,或者一張畫慢慢變為另一張畫。它們實際上暗示了影片的矩形外框似乎是鏡頭構圖層面上最為本質的東西。
為了突破這一點,也有一些作品選擇通過在畫面中構造一個新的框,來呈現不同于矩形屏幕邊框的敘事空間,例如鐵拳的《時光鐘擺》用一個大大的鐘擺來框定角色的表演,而利用鐘擺的運動就可以完成許多類似于實拍觀念里鏡頭運動的工作。
喬納森·D·恩孔多(Jonathan D.Nkondo)于2021年完成的動畫短片《新展覽》(The New Exhibition)也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在故事中,掛在美術館參加展出的一張風景畫被禿頭大叔所偷竊,美術館保安和這名偷畫者展開了緊張激烈的追捕。影片可以說是用全新的方式找到了實拍影像觀念里剪輯的替代品:幾個在畫面中心多次回轉的矩形/四邊形——根據與角色位置的不同關系,這些矩形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一會兒作為墻面,一會兒作為孔洞,一會兒又僅僅作為鏡頭/畫面構圖的外框……從而可以呈現出非常復雜的敘事效果。四邊形在畫面中轉幾圈之后就變成一個新形式,這讓短片的敘事節奏也變得十分明快,美術風格看似簡單,卻在信息量上非常密集。在體現矩形的多重作用方面,這部短片與雷蒙德·克魯姆(Raimund Krumme)的《繩舞》對四邊形的表意探索有些相似,但不同點在于,《新展覽》加入了更多實拍鏡頭組接的巧思,所以沒有使用《繩舞》那種長鏡頭式的講故事方式,更令人耳目一新。
值得注意的是,《新展覽》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得益于類似分屏影像的形式。在四邊形作為墻面和空洞的過程中,僅是場景的一部分;而當四邊形作為構圖邊框單元的時候,它也就完成了一個“畫中畫”的效果,分屏也就隨之出現。既然動態影像自身的邊框是難以逾越的終極“容器”,我們要么把這個邊框里的內容“去空間化”,完全作為圖形去認識和處理,即全屏幕變形的方法;要么就在影片內部構造一個新的“容器”,從而滿足更復雜的敘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