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八個關鍵詞》
《文學:八個關鍵詞》
作者:張煒 著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1年01月
ISBN:9787559832702
定價:59.80元
第一講 童年
我憎恨那些高傲和無能的蠢人,他們叫嚷說我們的藝術和我們的文學已瀕臨死亡。這些人頭腦十分空虛,心靈極其枯竭,他們是埋頭于過去的人,而對我們當代的生動而激動人心的作品,只是輕蔑地翻兩頁就宣布它們淺薄而沒有價值。我呢,我的看法迥然不同。
——左拉
出發和回歸
可能沒人懷疑,作家的童年時代對其一生的成長與書寫都是極重要的。就人生來說,童年生活是一個開端,也是不可替代的一個特殊階段。雖然童年經歷只是人生很少的一部分,但它是記憶的一個“老巢”,各種各樣的生活都從那里開始,都堆積在那里。那時的記憶尤其新鮮,所以也最難忘記。
拉美作家馬爾克斯曾有一句妙語:“生活不是我們活過的日子,而是我們記得住的日子。”一個人走了很長的人生之路,回頭一看,會發現一路上的很多事情和一些細節都忘掉了。每當回想往事,我們常常會有一種遺憾:這長長的一段時間里,能夠清晰記起來的并沒有太多。也許就是這些記得住的片段疊加在一起,才構成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日子”。從這個意義上講,童年時光是最難忘懷的,所以它在人生的經歷中占據的比重也就更大,以至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生活團塊。童年經歷會深深地影響一個人,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的現在和未來。
從童年開始,人的心中擁有了若干神秘之物。這個時段最早的一部分,可能處于能夠記憶和不能夠記憶的交叉點上,所以回憶起小時候,人們會說“當年我還不記事”,或說“那時我好像記得”。童年時期的很多元素會糅入潛意識,它們極其內在,若有若無,甚至是虛幻的和不確定的:不知是誕生之初就攜帶了這些意識,還是由后天的觀察、歸納與綜合而成。童年的見識有不可思議的強韌性和規定性,它會制約人的一生。
那些不太清晰的記憶、似有卻無的一些生活儲備,哪怕是碎片化的,都是極重要的。一個人精神的成長,其實就是從兒童時代出發,一步一步向前,走到非常遙遠的地方,最后再回歸到童年那樣的“單純”。這好像是一個生命的圓形軌跡,也是文學表達的全過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童年即包含了一切,潛藏著一個人終生的秘密,人的一生都在展開和放大這些秘密,都在延伸它的長度。童年是不可以選擇的,由童年決定的人生似乎也很難選擇。所以我們完全可以說:童年是此生的宿命。
深入和返回童年,是人類重新發現自我的一種方法,這可能與一些哲學闡述接近或相通,是涉及人生本源的根本問題。老子說“復歸于嬰兒”,說的就是一個人長大了,還要回到他的嬰兒時期,再次變得“幼稚”“純粹”和“簡單”。這似乎很奇怪,卻包含了相當復雜深刻的意味。孩子的眼睛是敏銳的,他能看到成人看不到的很多東西,感知力、直覺力都很強。他們常常能夠進入神秘的生命范疇之中,所謂的“天眼未閉”,說的就是這種能力。
一個人在童年時代擁有的能力,到了一定年紀可能要失去,因為一個奇特的生命窗口關閉了。“復歸”就是恢復最初的洞察力,恢復嬰兒的本真——天真求實和汲取真實的能力與勇氣。“皇帝的新衣”只有孩子才能指出來,這就說到了自然而然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