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閱讀”第八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有何深意? 代表委員熱議為建設文化強國固本培基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系一體建設,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倡導全民閱讀”。
從2014年至2021年,“全民閱讀”已連續8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這一消息,讓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代表委員們很是振奮。大家一致認為,國家的現代化離不開人的現代化,人的現代化離不開閱讀。對一個人而言,讀書學習是提升自己最為有效的途徑。只有個體的提升,才有社會的整體進步,建設文化強國才有強大的根基。
倡導推動 書香越來越濃
“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寫進政府工作報告有特別的意義。”談及“全民閱讀”第八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表示,“報告是一年工作的總綱,寫進去的每一項任務都要落實,此舉有助于全民閱讀工作抓緊抓實抓好。”
作為全民閱讀活動一直以來堅定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朱永新在近20年的履職中,始終為全民閱讀鼓與呼。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再次帶來了《關于建議設立“國家閱讀節”的提案》。他說:“希望通過設立閱讀節,增強閱讀的儀式感,推動全民閱讀進一步上升為國家戰略。”
在朱永新看來,在眾多有識之士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當下的全民閱讀已形成氛圍,“多讀書,讀好書”越來越成為社會共識,“開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推動文化建設、促進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要內容”。
“如今,全國各地的書店越開越多,越開越有特色,書香味兒是越來越濃。”全國政協委員、演員張光北深刻地感受到倡導全民閱讀推進多年來的變化,“閱讀,已經成為我們全社會的一種習慣。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又提到了‘倡導全民閱讀’,這一點我非常支持,這有助于推動全社會形成共識,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方式和休閑方式。”
“既覺得信心滿滿,又深感責任重大。”看到“全民閱讀”再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網絡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這樣感慨道,“作為文化工作者,要把文化創造和文化傳播放到推進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進程的全局中來認識,增強自己的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
推動全民閱讀要避免“急功近利”,不能搞“一陣風”式運動,要扎扎實實做活動、讀好書。正如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作家協會第九屆委員會名譽主席范小青所說:“書籍對人的影響,更多是天長日久的,更多是日積月累的。所以只要你能堅持閱讀,你的人生一定會有很大的變化。”
“要成為一個現代人,一定要繼承人類已有的精神文明。在生活之上,還有更為迷人的精神世界。這些精神文明就保存在書籍中,閱讀這些精神食糧才能獲得我們身心的成長。”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陳霞表示,“生活在當下的我們,讀書是生存的必需品。”
勇于擔當 多出良心精品
“全民閱讀”連續八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極大地鼓舞了出版業,提振了精氣神。
“這個話題熱度不能減退。”全國人大代表、讀者出版集團副總經理富康年談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倡導全民閱讀”時,心情很是激動,“這是行業從業者多年來大聲呼吁、積極推動并實施,全社會形成的一種共識。我們要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共推文化強國建設”。
“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文化強國,出版人必須勇挑重擔。”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殿利認為,出版業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提供反映時代之需的高質量圖書產品,是重中之重”。
“身為一名出版人,要在倡導全民閱讀的行動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為人民出好書、出精品,滿足他們對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富康年認為,要在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整個社會形成合力,共同長期推動,才能終見成效。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張自成也表示認同,“推廣全民閱讀,非一時應景,需要多方努力,構建長效機制,久久為功。”
“在倡導全民閱讀中,政府層面應加大引導、規范。”張自成建議,對全民閱讀的管理體制、財政投入、指標體系、重點任務以及讀者的閱讀權益保障等作出規定。
“出版機構應針對市場需求組織出版多層次、多品種的優質出版物,以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高品質閱讀需求。”張自成表示,為適應數字閱讀新趨勢的發展,出版機構要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的要求,加大相關數據資源的處理和新技術應用,持續快速推出成體系、有厚度的知識性數字產品。
“我們將抓住黨和國家倡導全民閱讀的歷史機遇,在推進文化強國建設中,堅守主陣地、當好主力軍、唱響主旋律,為全國全省的全民閱讀提供優質出版產品和出版服務。”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定承表示,身為出版人,要重點出好“三本書”,即“主題書”“傳世書”和“良心書”。
成風化人 優質服務下沉
關注推動新時代全民閱讀向基層延伸,助力形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成為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
在推進全民閱讀的進程中,朱永新一直大力倡導推進閱讀公平:“閱讀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所以閱讀公平可謂是基礎中的基礎。我們通過倡導閱讀公平,讓每個孩子都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要進一步提升各地公共圖書館、農家書屋、社區書屋、職工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實體書店、閱報欄等全民閱讀基礎設施規模、設備升級和內容建設質量。”張自成強調,尤其是要向農村、偏遠山區擴展延伸,“以切實解決讀書難,特別是讀好書難的問題”。
“讓優質全民閱讀服務下沉農村,要充分發揮好已經建成的農家書屋的作用,進一步提升農家書屋配書質量,有針對性地推出適合農村群眾的閱讀交流分享活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廖華歌表示,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文化惠民的目的。
“要讓文化扎根鄉村,讓閱讀滋養鄉親們的心田、豐富精神需求。”全國人大代表、農民作家馬慧娟牽頭組織成立了“泥土書香讀書社”,帶領附近的鄉村姐妹們識字讀書,“我要發揮基層人大代表的作用,帶頭讀書,為農村文化建設奉獻力量”。
“要動員其他社會力量發揮優勢,形成全民閱讀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局面。”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圖書館研究館員劉忠斌建議,要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力量、行業單位的專業力量、專家學者的引導力量、媒體的宣傳力量等等,“將這些力量匯聚起來,才能系統化推進全民閱讀提質增效,早日推動建成覆蓋城鄉的全民閱讀推廣服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