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7年,深入挖掘、整理藏文古籍文獻近300卷,甘肅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 助力加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研究
近日,歷經7年整理、編纂的《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正式出版。
“太不容易了!這套書的出版,我們花了7年多時間,通過深入挖掘、整理、研究,收錄了居米龐嘉央南杰加措的藏文古籍文獻近300卷,全書1240萬余字……”3月9日,甘肅人民出版社社長、總編輯李樹軍在該社精品圖書展室,指著一套剛剛出版的《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道,這套書是《中華大典·藏文卷》首批立項項目,入選2019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由甘肅省藏文古籍文獻編譯中心、西部少數民族古籍文獻編譯與創新研究所共同負責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校注。
黃褐色仿皮封面、16開精裝的25冊《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整齊地排列在書架上,足足有一米多長。在燈光的映照下,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李樹軍告訴記者,這套書以四川省德格縣宗薩印經院雕刻印行的27函木刻本為底本,出版時將27函整合為25冊,全書依據藏文規范進行排版,基本保存了藏文古籍文獻的原貌。
國內最完整的版本
“這項大型藏族優秀傳統文化重大出版工程,收錄了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著述中內容涉及文學、藏族傳統詩學、藏族傳統工藝學、藏醫藏藥等的詳細注釋。對于傳承和發展藏族優秀文化遺產,乃至中華文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甘肅省藏文古籍文獻編譯中心主任、《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主編道周介紹,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是我國近代史上享有崇高聲譽的藏族學者,是藏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對哲學、政治、經濟、歷史、社會、文學、語言、戲劇、天文歷算、工藝美術、藏醫藏藥等學科造詣精深,著述甚豐,影響深遠。
“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是一位學術巨匠,一生筆耕不輟,著書立說,傳承發展藏族優秀傳統文化,為祖國文化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套大型典藏文獻的出版具有重大研究價值和出版價值。”西北民族大學藏語言文化學院教授多識·洛桑圖丹瓊排說。
在整理編纂出版過程中,面對整理難度大、編纂費工多、出版耗時長,無論是編纂者還是出版者,都深諳其重要意義。道周說:“在保持原文的前提下,我們在整理、編纂過程中,對體量過大、函本過厚,以及字體太小等原因所造成的書寫不夠規范、字跡模糊不清、受潮粘連嚴重等問題作了技術處理。對個別錯別字和會產生歧義的字詞,在括號中作了校注;對長期以來有學術爭議并帶有習慣性分歧性質的介詞、虛詞等表示語法方面的字符,則保留原樣,因為它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會產生誤導。”
“《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是歷代藏族學者文集中內容最為豐富、最貼近社會現實生活的一套藏文古籍文獻集成,同時也是目前國內最完整的一個版本,具有重大的文獻研究價值和版本研究價值。”道周告訴記者。
有助于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基礎、最廣泛、最深厚的自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尕藏加說:“繼承、發展、借鑒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搶救、整理和利用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歷史和現實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而少數民族古籍整理,不僅能為學術研究提供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更是文化自信和全方位科學研究的必要前提。《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是優秀藏文古籍的代表。”
中華民族具有5000多年綿延不絕的文明史,留下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獻。其中,少數民族古籍是我國古籍文獻中不可或缺、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道周認為,少數民族古籍整理,不僅能為學術研究提供真實可靠的第一手文獻資料,更是文化自信的必要前提,能夠促進全國各族人民充分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品格和深層內涵,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甘肅民族師范學院教授賽倉·洛桑華丹看來,搜集、整理、保護、出版優秀藏文古籍文獻,對弘揚藏族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民族地區文化保護建設以及文化強國建設都有重大意義。
“《居米龐嘉央南杰嘉措文集》(藏文)深入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遺產,版本價值極其珍貴,整理編纂科學嚴謹,內容豐富多樣,對于加強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藏學出版社原社長周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