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文藝聯合書單|克拉拉與太陽
“百花中篇小說叢書”第二輯
邵麗等著,百花文藝出版社
本叢書是《小說月報》編輯部打造的當代中篇小說單行本叢書,集結邵麗、艾偉、老藤、張楚、盧一萍、馬小淘等作家作品。
《2020年短篇小說年選》
孟繁華主編,山東文藝出版社
本書精選2020年度經典短篇小說作品,反映2020年度中國短篇小說文體領域主要的創作流派、題材熱點、藝術形式上的微妙變化。
《北中國門》
王族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長篇紀實文學《北中國門》是一部書寫新疆阿爾泰地區邊防軍人的生活實錄。作者王族,深入某邊防團,對白哈巴、扎瑪納斯、阿黑吐拜克、克孜烏雍克、北灣、吉木乃、達爾汗等七個邊防連進行釆訪后,將筆觸對準邊防戰友,記錄了守衛在阿爾泰山、額爾齊斯河邊、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巴爾魯克山等地七個邊防連,在守衛邊防過程中發生的令人感動的故事。
《滄浪之水》
閻真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生活以無可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實性逼迫著每一個人。我們在把自己交給生活的時候,是否找到了一塊堅實的立足之地?
池大為是一名醫藥學研究生,出身貧寒,但堅信平民的高貴。畢業時,他出于知識分子的尊嚴,拒絕投機留校,從北京回到省城,成了省衛生廳的一名公務員。池大為和官場小生態、傳統價值觀和市場經濟價值觀就此開始展開搏斗。在鋼鐵一般堅硬的游戲規則面前,在避無可避的生存壓力之下,在現實的尊嚴被逼入墻角之后,池大為的良知和堅守將何去何從?
“沉默的羔羊系列”
[美國]托馬斯·哈里斯著,楊昊成、孫法理等譯,譯林出版社
“沉默的羔羊系列”是懸疑小說大師托馬斯·哈里斯圍繞食人魔漢尼拔展開的四本小說的合集,包括《沉默的羔羊》《漢尼拔》《紅龍》和《少年漢尼拔》。這部作品集被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譽為自《教父》以來最偉大的流行小說。
2021年正值該系列小說誕生40周年,《沉默的羔羊》電影上映30周年,《漢尼拔》電影上映20周年。“沉默的羔羊系列”再度面世,新版譯文進行了全面修訂。
《春潮》
莫華杰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莫華杰創作的一部以改革開放為背景的長篇小說。改革開放初期,青年馮源、陳嘉南敏銳地嗅到了時代大潮的潮潤氣息,地處偏僻山村的他們從撈渣工做起,販賣時裝、制作話梅、開辦打火機廠,誓把命運握在自己手中,二人的創業史時時處處透露著市井生活的活力和堅實。創業奮斗的主調之外,李素雅、歐陽嫻姐妹的女兒心事,桂北山區秀麗的自然風光,極富特色的風土人情,秉性各異的鄉土人物,如同高低錯落的和聲,共同組成了一支春天之曲。
《村莊筆記》
南帆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中國高速發展轉型期和后疫情時代帶來的種種變化,迫切需要當代文學以新的方式介入社會。作家南帆以個人走訪為切入點,闡述了對快速變化中的“中國村莊”的深度觀察,并深入到當代鄉村的細部,從村莊的形象演變、歷史沿襲、文化心理等多個層面娓娓道來。
《獨立與超越:〈史鐵生〉之舞臺藝術》
向東佳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充分解析了劇本《史鐵生》的內涵,詳細講述了作者編導話劇《史鐵生》的經過與該劇演出的情景,介紹了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在美育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對廣大中小學進行美育實踐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
《讀書與跌宕自喜》
馬雁著,上海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馬雁生前為自己第一本隨筆集擬定的名字。她為自己寫的書稿介紹是:以古代詩歌、世界文學為主的讀書生活隨筆,其中重點關注語體和語用學意義上的創造性寫作技巧、閱讀審美經驗傳達及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等三方面主題。她用三十篇左右的隨筆文章,互相支撐、構造出一種具有個人審美傾向和知識特征的閱讀生活場景。
《克拉拉與太陽》
[英]石黑一雄著,宋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本書是石黑一雄榮獲諾獎之后推出的首部作品。克拉拉是一個專為陪伴兒童而設計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具有極高的觀察、推理與共情能力。通過機器人的冷峻視角,石黑一雄以其一貫的細膩內斂的筆觸,揭示了現代人價值觀的分裂與焦慮,并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在被數據、算法、人工智能壟斷了生活方式的時代,我們如何認識和對待所謂“人心”與愛?人心、人性乃至人類自身,是否會被這些技術徹底改變?
“季羨林人生六書”
季羨林著,作家出版社
“季羨林人生六書”包括《不完滿才是人生》《心里那一片天地》《遙遠的懷念》《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讀史閱世九十年》《我的學術人生》六種,收錄季羨林散文創作的精華篇目三百余篇。季羨林的散文,幽默風趣,平易天然,既真摯樸雅嚴謹,又帶有緩慢舒散的情調,在現當代散文作家中別具一格。
《李金發詩全編》
李金發著,四川文藝出版社
中國象征派詩歌開創者李金發詩作首次集結,匯集了李金發自20世紀20年代從事創作以來的全部詩歌作品,其中包括《微雨》《食客與兇年》《為幸福而歌》《異國情調·詩》《集外詩匯編》等等,附錄收錄李金發搜集整理的578節民歌《嶺東戀歌》及陳厚誠教授整理撰寫的《李金發年譜簡編》。同時,編者為本書添加大量注釋,既有外文詞匯的鑒別、勘誤和翻譯,也有流傳與發展過程中李詩字詞變化的考證與校正。
《沒藥花園:愛與恨是相互的解藥》
何襪皮著,花城出版社
公眾號“沒藥花園”創始人何襪皮全新懸疑短篇小說集,走進人性試驗場,分析魔鬼人格,展現極端的愛與恨罪案或許離奇,小說或許荒誕,但作案動機代表了人性中普遍的欲望。極端的愛與恨,扭曲的人性,或許會隱藏在陰暗處,但從不會離開社會的舞臺。
《沒有重量的人》
[墨西哥]瓦萊里婭·路易塞利著,軒樂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假證件》《我牙齒的故事》作者路易塞利的代表作,小說在三個時空中展開,三重故事相互交織,最后融為一體。在墨西哥城,一個年輕的母親正在書寫她曾在紐約度過的青春時代。在紐約,一位翻譯者拼命想要出版一位無名的墨西哥詩人希爾韋托·歐文的作品。在費城,患白內障而漸漸失明的希爾韋托·歐文,講述著他和詩人洛爾加的友誼,以及他眼中那個世界最后的光亮……
這部小說,不僅是關于一個女性的日常生活和內心世界,也是獻給寫作者的頌歌:每一個書寫者的聲音和風格,都不可避免地來自過去時代的一個或多個作者。眾多平凡的生命,在寫作和文字中不朽、重生。
“密室大逃脫系列”
[德]伊娃·艾希著,[德]瑪麗艾拉·恩德斯繪,張韻、田辰晨、鄧晶譯,長江文藝出版社
“密室大逃脫系列”講述了三個有關密室的曲折離奇的案件,《逃生日歷》中馬茨被綁架,在身中劇毒、千鈞一發之際試圖逃出生天;《雪途末路》里,喬納森回家為父奔喪,卻發現父親竟有可能死于卑劣的謀殺;《金烏之影》引爆了二十年前同學自殺的真相,一條條線索看守著一道道密室的門,主人公們解開一個個謎題,最終使案情真相大白。
本系列是德國暢銷圖書,包含三本密室逃脫互動推理小說,每本的故事內容以及謎題都藏在未裁開的書頁里,讀者只有完成解謎循著線索裁開正確的書頁,才能跟隨書中主人公繼續前進。
《如果愛,如果不愛》
阿袁著,河南文藝出版社
小說家阿袁的首部散文隨筆集。阿袁讓她的小說人物現身出場,審視剖析他們的現實人生與性情由來;阿袁聊書聊寫作,觀人論世,體察大千世界,都滲透著學院派作家特有的知性。
《松香的秘密》
[丹]安妮·瑞爾著,肖心怡譯,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懸疑題材長篇小說。6歲的小女孩莉芙有著與眾不同的童年,她的爸爸楊斯在她三歲的時候跟警局報警稱麗芙失蹤了,因為這樣的話,她就不用去上學了,可以天天待在家里做游戲。莉芙覺得爸爸楊斯所做的一切決定都是正確的,她的爸爸實際是個竊賊,教育她家里的一切都可以從別人那里順手牽羊,因為表面光鮮的他們根本不會被人察覺,而視覺敏銳的她居然還成了爸爸最好的偷竊搭檔,在這如同泥沼般的成長環境當中,莉芙內心的小小世界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世間以深為海》
沈念著,北岳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沈念近年新作的散文精選集,其作品在《十月》《天涯》《散文》《新華文摘》《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等期刊發表或轉載,并連續三年進入中國年度散文佳作等選本。作品主題聚焦疼痛的記憶與生活,以有張力而飽滿的語言,有節制而精煉的敘事,體察著“人在時光中的萬千種方式”,努力去多觸碰俗世生活中那些“從未改變過的秘密”。
《特雷庇姑娘》
[德]保爾·海澤著,楊武能譯,漓江出版社
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爾·海澤一生成就很多,最突出的、給他帶來世界聲譽的是中短篇小說創作。著名批評家勃蘭兌斯認為他在這方面的貢獻可與梅里美媲美。本書為我國著名翻譯家楊武能的經典譯作,收入海澤的八篇小說,這在他一生所創作的中短篇小說中,僅占很小的一個部分,但其最有代表性的早期杰作(如《犟妹子》《特雷庇姑娘》《安妮娜》)都已包括在內,同時也選收了他較晚時期的作品(如《死湖情瀾》《失去了的兒子》),以利于讀者看出海澤創作題材和風格的變化。
《桶川跟蹤狂殺人事件》
[日]清水潔著,后浪 | 四川人民出版社
日本紀實文學作品。講述1999年轟動日本的一次女性被前男友買兇跟蹤殺害的事件。年輕女子豬野詩織在日本埼玉縣JR桶川站前遭人持刀刺死,記者清水潔依從受害者生前留下的“遺言”的引導找到了實行犯,進而揭露了警方漠視、敷衍,以及案發后試圖抹黑受害者的瀆職行為。本書是清水潔寫的該事件的全記錄,獲得“日本記者會議(JCJ)大獎”,并推動了日本《跟蹤騷擾行為規范法》的出臺。“此書除了讓我們重新審視公權力的體制內在、媒體載舟覆舟的能力,也揭示了這樣的意義:每個人都可能是促成社會之惡的原因,但每個人也都可以有所選擇、選擇自己不去構成社會之惡,甚至可以交付一己之力成就善的一部分。”
《瓦貓》
葛亮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本書事關手藝,三段人生故事,一唱三嘆的人物命運,其中涉及古籍修復師、理發師以及陶藝師三個傳統匠種,空間跨越三城三地,由南京、香港到昆明,從江南、嶺南再至西南,時間跨度則從當代溯至西南聯大時期,呈現出多元的敘事風格和氣象。此次以“匠人”為故事之引,葛亮尋找的仍是人的尊嚴、執著與信仰,時代開闔變遷之際,人的遭遇與變革,一鱗一焰,是為匠傳。
《無形之物》
張定浩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謎文庫
本書講述了作者的文學批評歷程,將小說、批評與生活勾連,構成了一個立體的批評世界。全書由文學與笑聲、文學與重力、文學與盡頭、文學與重復、文學與算法等篇目組成,力圖從觀念的重重羅網中掙脫出來,重新透過堅實的萬物去觀看事件,并被萬物和事件所觀看,將屬人的一切同時容納。與完全冷靜的解碼式批評不同,本書有悲歡喜怒,稱頌了作為“無形之物”的文學。
《鮮花盛開的山村》
馬金萍著,時代文藝出版社
天馬山村出現大面積的食物中毒,這事很快便傳播開來。其實,村主任梁廣發不擔心別的,他最擔心的是村民們把這事和鉛鋅礦的污染聯想到一起。這些年,天馬山村之所以能成為致富的典型,就是因為有了這個礦。梁廣發也正是因為開發了這個礦,才贏得了他在天馬山的地位。但近些年,總有人在梁廣發耳邊聒噪鉛鋅礦的污染問題,梁廣發一聽這個就心煩。這么一座大山,崩個石頭能污染到哪兒去?這不是小題大做嗎?老農民這玩意兒就是不能慣著,這才過幾天好日子啊,一慣就起刺兒,給點陽光就燦爛……梁廣發憤憤地想著……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小說以此為核心,用輕松幽默的語言制造強烈的戲劇沖突,講述了村民李鮮花意外當選新一屆村主任后,在保守派的阻攔、幕后黑手的陷害、資金嚴重緊缺等困難下逆風改革、招商引資,帶領村民走向致富之路、老有所依的故事。
《養蜂人之死》
[瑞典]拉斯·古斯塔夫松著,王曄譯,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本書是瑞典作家拉斯·古斯塔夫松的長篇存在主義小說代表作;在法國《理想藏書》中位列“北歐文學”目錄第三名。小說主體由主人公留下的三本筆記構成。
早春時節,養蜂人維斯汀懷疑自己罹患絕癥,時日無多。他拒絕在醫院度過余下的時光,而選擇隱居鄉間,開始“自救之旅”。在疾病帶來的敏銳感受中,維斯汀最后的生活軌跡和心路歷程徐徐展開。通過敏銳而不失幽默的哲思,平凡人面對生之痛苦的倔強、勇毅得以呈現——“我們重新開始,我們絕不放棄”。
《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師的善終思索》
謝宛婷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這本書是一部臨終關懷醫生的工作手記。面對死亡,那些不忍自己離世而讓家人心碎的愛與拉扯,那些盤根錯節、撕心裂肺的家族糾葛,那些一心以尋死作為解脫的孤獨靈魂,都在謝宛婷醫生專業又溫柔、如同大海包容一切的醫療和應對中,有了往前走的力量。
她以無比的勇氣詮釋著安寧緩和醫療的真諦,她堅定地接下病人交付到她肩上的擔子,更堅毅地扛起與病人共同做生死決定的責任。她教會我們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因為死亡無可避免,人更應活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