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代表談網絡文學:推動傳統文化IP化,加強打擊盜版力度
“90%的網絡文學至今仍能在盜版平臺閱讀,這個問題什么時候解決?”“故宮、敦煌推出一系列數字文創產品,效果很好,能不能推廣到其他博物館?”“網絡文學被改編成影視的越來越多,怎么推出更多精品,更好地反映現實主義?”......
又到全國兩會時,圍繞文化領域,代表們關心的問題不少與近年來的熱點——網絡文學有關。隨著網絡文學發展邁入黃金時期,優質作品不斷涌現,相關IP產業鏈也不斷完善,有大量源頭IP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但是,網絡文學和數字文化領域作為新興行業,目前依然存在不少有待改進的問題,對此,白庚勝、潘凱雄、范穩、范小青等委員紛紛建言獻策,向澎湃新聞分享了自己的見解。
加大網文盜版打擊力度,推動網絡文學正版化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中國網絡文學如今已成為與美國好萊塢、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并列的“世界四大文化現象”,對網絡文學的版權保護,是激勵作品原創、繁榮網絡文學產業生態的基石。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協副主席白庚勝 受訪者供圖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水平的發展和渠道的多元延伸,盜版行為也變得更加隱蔽和多樣。大量盜版內容在搜索引擎、瀏覽器入口、應用市場、社交媒體上隨處可見,使正版方維權艱難,損害原創作者和平臺的利益和創作熱情,危及大量原創作家的“文化就業”,給監管和執法帶來更多挑戰。
同時,網絡文學存在“維權難”困境,目前盜版現象出現在紙質書、動漫、電影、電視劇、戲劇等多種形式,但是法律目前局限在紙質,對第二級和第三級的衍生品難以實行有效監管。大多數網文作家又很年輕,缺乏主動的維權意識,也難以追究對方責任,盜版現象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創作積極性,打擊了他們的創作熱情。
數據顯示,僅2020年上半年,盜版閱讀APP的訪問量就增長20%,直接經濟損失規模進一步擴大,每月有7000萬名用戶(移動端5000萬,PC端2000萬)閱讀盜版平臺的內容。75%的頭部盜版網文平臺成立時間超過5年,“筆趣閣”之流已成為盜版知名品牌,影響力根深蒂固。
他建議,應當針對搜索引擎平臺盜版網站入口,加強打擊力度;呼吁鼓勵和督促搜索引擎平臺自查自糾,不為盜版侵權行為提供產品功能優化,不使盜版侵權網站出現在置頂或靠前的搜索排名頁,主動永久下架收到較多取締請求的盜版網站,鼓勵搜索引擎平臺通過正版置頂、框架突出、算法優化等多元化措施,對正版原創內容優先展示,并提高及時處理權利人投訴的質效。面對新興移動端市場出現的盜版應用,要加強打擊力度。通常盜版APP中還會植入惡意廣告,偷偷在后臺下載其他應用,甚至會竊取用戶隱私、植入木馬程序,帶來巨大安全隱患。
同時,進一步加大盜版懲罰和判賠力度。在目前的行業里,網絡文學侵權案件的判賠數額不足以彌補權利人的損失,加之漫長的訴訟周期,整體上難以給侵權人造成實質壓力。正版方大量的維權投入難以起到遏制侵權行為蔓延、為原創內容發展清除障礙的預期效果。在具體適用中,盡快推進相關司法解釋的出臺以及在司法實踐中進一步細化,以更好地實現懲罰性賠償制度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對于惡意不整改的盜版網站,可建立信用“黑名單”制度等,完善整體懲罰體系。
用數字化手段推動傳統文化IP化
全國政協委員范小青提到,IP是一個在國內較為新興的概念,在歐美、日韓已經流行多年,形成了數字文化領域一種獨特的發展模式。新文創的核心就是探索以IP構建為核心的數字文化生產方式, 經過實踐形成了經過市場檢驗的較為成熟的運作系統,通過網絡文學、動漫、影視劇、游戲、電競等多種數字化手段,推動傳統文化資源在現在文化產業鏈條中形成更受歡迎的文化符號,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我國有大量的傳統文化資源,目前急需提升的是對這些資源進行開發轉化的能力。引入新文創核心理念,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對其進行IP化開發,能夠助力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全新生命力。”范小青認為。如故宮、敦煌與數字文化企業展開合作,以新文創的方式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進程,涌現了一大批制作精美、功能現代的數字文化原創產品,極大提升文化原創能力。
她建議,要進一步健全版權保護機制,同時通過政策扶持和引導,讓更多有技術能力和資質的企事業單位參與到傳統文化的IP挖掘和培育事業中,如采取建立傳統文化IP扶植基金計劃等方式,對重點傳統文化的活化項目給予定向引導和支持。
同時,以“科技+文化”打造具備全球影響力的中國文化符號,提升文化自信和國家軟實力。加強網絡文學出海步伐,融合現代數字化技術和創意,推動中國傳統文化海外巡展,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文化,喜歡中國文化。
用科技賦能“歷史真實”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作協主席范穩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文旅產業發展呈現出兩個特點:線下產業發展緩慢,上半年疫情嚴重期間部分地方甚至停擺,而線上數字文化產業卻發展加速。全國每一個省、市、自治區及大中城市都有不同層面的文博館,但通常游人稀少,缺乏生機,多有收藏、整理、研究價值,少有面向社會傳播文明的途徑。
充分運用網絡文學、動漫、影視劇、網絡視頻等多種數字化手段,有助于推動線下文化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用科技賦能文旅產業的轉型升級。“科技在文化產業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助推作用。但是與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在GDP中平均10%占比的狀況相比,我國的文化產業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范穩認為,他希望未來更進一步重視數字技術在文化產業中的價值和貢獻,鼓勵科技與文化的深度融合,助力數字文旅產業增速的大幅提升,繼續提高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鼓勵文旅機構轉型升級,以科技+文化深度融合重塑文旅產業。
同時他也提到,無論是新媒體還是數字科技,必須在尊重歷史真實、尊重傳統文化內涵的基礎上進行構架和改編,不能對嚴肅歷史進行隨意歪曲和戲說。“作為文藝作品,必須要弘揚和宣傳正能量,給人美感,賦予人信心,呈現崇高與向善的信念,我們不能忘卻這是文藝作品的宗旨所在。”范穩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