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閱讀2月推薦書單
2021年2月讀者投票最喜歡讀的5本好書:
我們現在如何做父母(蔡朝陽/著)
雖然痛苦到崩潰,卻無法辭職的理由([日]汐街可奈/著)
納粹掌權:一個德國小鎮的經歷([美]威廉·謝里登·阿倫/著)
流感大歷史:一部瘟疫啟示錄([英]馬克·霍尼斯鮑姆/著)
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紀的鄉土中國(楊華/著)
2021年2月評委團成員:張豐、韓浩月、張家鴻、閆晗
評委團投票推薦的書單:
《我們現在如何做父母》
評委點評:
做父母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個時代也有不同的要求。面對這個難題,家長們需要思考的其實是——我該如何做自己?我想怎樣過生活?“理解了孩子,便理解了自我;理解了自我,有助于我們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成年人,從而才有可能將更好的世界呈現給孩子們。”蔡朝陽老師以教育工作者和父親的雙重身份,給出了他對當下教育的獨特理解,陪著每一位父母去尋求自己內心的答案。
《孤獨的價值》
評委點評:
這本關于孤獨的小書,給人諸多啟發。作者森博嗣是理科出身,曾當過大學老師,后來寫推理小說,過著一種隱居的生活,連編輯都不見。森博嗣把孤獨當成人生活中的一種正向價值來看待,孤獨并不一定是需要克服的東西,而是需要去理解、體會和擁抱。
《梁莊十年》
評委點評:
在《中國在梁莊》、《出梁莊記》之后,這本《梁莊十年》確定無疑地告訴讀者,梁莊已經不是作家梁鴻的村莊,它也早已是無數對鄉村抱有復雜感情的人共同故鄉。梁鴻在梁莊的親人、朋友,也成了我們的親人與朋友。
在寫作《梁光正的光》、《四象》等小說作品之后,作為非虛構寫作標志性作家的梁鴻,在《梁莊十年》中走出了非虛構寫作的框架,全書擁有感性的文學氣息,撲面而來的是樸素的情感氣味。有些片段可以當作小說去讀,但讀后最終會真切地發現,那個處在現實與文學之間的梁莊,是一個真實存在、帶有溫度的村莊。
《梁思成的作業》
評委點評:
大師的作業長什么樣?這本書收錄了梁思成一百年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史課的作業、筆記和手繪建筑圖,涵蓋了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法國的170座偉大建筑與80位杰出建筑師,內容詳實而有趣,令人仿佛身臨其境地上了一門完整的西方建筑史課,真實地再現了一代宗師的成長之路。由著名設計師白鳳鹍設計,純手工線裝,原貌再現,并隨書贈送梁啟超給梁思成寫的家書。
《慢教授》
評委點評:
現代化、技術化、量化固然是時代的巨大進步,卻不是事實存在的唯一維度或向度。其重要性在于它加快了節奏、提高了速度,但是當它填滿生活的所有空間時,舒適感、幸福感、快樂感卻日漸遠去。在快節奏的生活表象里面,是有一顆心在呼喚著慢以及慢所意味的一切。倘能意識到這一點,《慢教授》的寫作意義便已凸顯出來。又如譯者田雷所說的“慢以致遠”,在理想或信念于心中確立之后,腳下要行走的路絕不是一小段,而是漫長的一生。
《烏蘭牧騎的孩子》
評委點評:
散文家鮑爾吉·原野近年轉型從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寫出了諸多優秀作品,《烏蘭牧騎的孩子》即是他的最新一部長篇作品。作者以少年的視角,講述了鐵木耳、金桃和海蘭花等五個孩子在假期中的奇妙經歷和豐厚的收獲。全書以蒼茫邊地為宏大背景,筆墨鮮活靈動,結構環環相扣,人物完整立體,集散文的美、詩歌的韻和音樂的靈于一體,再現了草原少年奇異澄明的精神世界。
《周游電影》
評委點評:
《周游電影》是著名影評人周黎明新作,這本書有兩個側重點,一是傾向于解讀好萊塢超級英雄片,《黑豹》、《毒液》、《驚奇隊長》、《神奇女俠》、《海王》等作品,在他的視野當中占據了不少空間;二是喜歡發掘內幕——包括奧斯卡評選的秘密,好萊塢“小鮮肉”的八卦,斯皮爾伯格、諾蘭等電影老炮兒的故事等。這兩個側重點,顯示出周黎明在評價電影時,是從大眾流行文化的層面切入的,他不止是在談電影,也是在談流行,談文化精神,談肉體凡胎與電影藝術發生化學反應之后產生的壯麗景象。
《文學:八個關鍵詞》
評委點評:
《文學:八個關鍵詞》根據講課稿整理而成,文字是口語化的風格,未過多講究言辭藝術。以片段式的文字展示,不給讀者造成體量上的壓力。它有作者此前文論集不曾有過的系統性、條理性。作者以童年、動物、荒野、海洋、流浪、地域、恐懼、困境八個關鍵詞為主題,一個關鍵詞為一個章節,講述的是自己眼中的文學以及自己的文學人生。與別的評論家相比,張煒文論之獨特在于他首先是個小說家,亦即他有漫長的文學創作史與豐厚的創作成就。這就決定了他的評論不只是旁征博引,更有真切的設身處地。很顯然,他是把自己擺放其中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鮮明地展示了廣博且精深的閱讀史。
《陌生的熟人:理解21世紀的鄉土中國》
評委點評:
自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人口流動等因素沖擊著農村社會的方方面面,使傳統的血緣-地緣關系,熟人社會,“人情”“面子”等觀念均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形塑了我國農村的新面貌和新常態。作者楊華以實地走訪調查、研究,結合觀察與發現,深入思考,重新審視過去學者所提出的種種有關中國農村研究的論點,并試圖就目前農村產生的現實治理問題予以探索和解答。
《五十歲,我辭職了》
評委點評:
作者稻垣美慧子大學畢業后就服務于日本朝日新聞社,一直到50歲,突然決定辭職,在日本產生很大影響。稻垣認為,日本社會普遍存在著對公司的依附,離開公司,個人幾乎寸步難行,她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的各種麻煩,證明了這一點。更廣闊的意義上,她揭示出了一種現代人普遍的生存困境:投身于職場,我們如何防范個人自由不知不覺被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