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月報》2020年第12期|董夏青青:禮堂(節選)
屋外寒風正造出刺耳、粗嘎的響動。窗玻璃上有一大朵透明的毛茸茸的霜花,晶體蜷曲而流動。教導員放下手中的杯子,掏出手機來看。刷到一條朋友圈時,騰地起身照窗戶搗了一拳。
等教導員打車趕到那家烤串店,前年從艇隊退伍的一名士官跑出來接他。
“你這干嗎?”教導員說,“要害我啊?”
士官賠著笑臉說:“導,艇組長對我挺好,不能打他小報告。可我瞅著這事兒還得讓你知道,就拍了個酒瓶子的照片,那條狀態就你能見。”
士官領教導員進屋之前還在叮囑,要教導員一定講是過來打包烤串遇上的。
教導員拉椅子坐下時,原本趴在桌上的艇組長直起身子,瞅了教導員一眼。
“導,”艇組長說,“來了啊。”
“你這是啥意思?”教導員推了推艇組長的肩膀。
“我是真不樂意休假,不是假的。”艇組長說著打了個嗝。
“每年的探親休假都是按照規定走,人家想休的休不上,你這打死不休,休了也不回家,是想干啥?”教導員在艇組長又要倒酒時奪下他手里的酒瓶。
“我這不違規。”艇組長伸手去夠那個酒瓶,“休假期間適量飲酒不違規。”
“說說,為啥不回家。”教導員推開湊上來搶瓶子的艇組長,把他一把摁回座椅上。
艇組長攤開腿,抄起胳膊將腦袋朝后一仰,不多時就張開嘴睡著了。
教導員叫烤串店的老板娘過來收拾桌上的酒瓶,冷了的串拿去加熱,又點了一盤炸雞蛋饅頭片。
“他不回家,跟你在這兒是要干啥?”教導員問士官。
士官摸起桌上一根牙簽扎了扎艇組長的胳膊,看艇組長沒反應,才跟教導員小聲說起話來。
“他不是不回家,是沒家可回。”士官說。
“啥叫沒家可回?”教導員問。
“我也是這之前,他奶奶沒了以后聽他說的。”士官說,“他小學剛畢業,他媽就離家走了,在外頭又成了家。過后他爸也新找了個媳婦。就剩他跟他奶奶過,奶奶一走,他就單崩了。這一休假,你叫他上哪兒去?”
“那要么去爹家,要么上媽家,再成家就不認兒子了?”
“不是那么回事。”士官說著直擺手,“您知道他有個小名叫小熊不?”
“聽人這么叫過。”教導員說。
“他們光知道艇組長有個小名,可就我知道他這名兒咋來的。”士官說,“他小時候,家里在一個小學旁邊開小賣部,一家四口,他爸媽還有他和他妹。有天晚上,他爸忘了鎖門,正好一頭熊下山,從門外一巴掌把小賣部的門給拍開了。當時他全家人就睡在柜臺里邊,柜臺外邊都是大貨架子。那頭熊在里邊好一陣禍害。這時候你猜咋的,艇組長他爹嚇得鉆進他們平常碼貨和燒火做飯的小房間,還把門關上了。艇組長呢,睡在窗戶跟前的木頭板子上。一睜眼看見那熊,他啥都沒想,拉開窗閂跳出去跑了。”
“還有他媽和他妹呢?”教導員問。
“是艇組長的媽后來給他說,他妹當時正要往他媽跟前去,那頭熊推倒一個貨架,把他妹給砸倒了。他媽一看,也不再想法子逃,就坐在地上等著。沒想到那熊一個轉身,見窗戶開著,就從窗戶翻出去走了。這事兒后來傳出去,當地人就稱呼他們一家子‘熊到家’,往后也不叫艇組長的大名,就叫他‘熊’。”
“這是他媽的真事兒嗎?”教導員閉上眼,雙手搓了把臉。再睜眼時,見艇組長已經坐起來,正瞅著他。
“真的。”艇組長小聲說,“怎么不是真的呢?”
“我讓我媽寒心了。”艇組長又說,“我奶奶說,她年輕時候在大興安嶺的林場里邊給工隊做飯,當地有一個插隊的知青叫黃鼠狼迷了,成天見著人就上去啃人家的手,說饞雞爪子,嘎巴脆。我奶奶說這種人就是魂兒叫大仙趕跑了,厲害的人兩嗓子就能給他叫回來。我奶奶厲害,她給叫回來好幾個。可就我奶奶這樣的,把人的魂都能給叫回來,她叫不回來我媽。”
“你自己去找你媽來著嗎?”教導員說。
“找了。”艇組長說,“我媽說,這個家里她就偏心我,有了我妹以后,她也偏著我。我妹三歲那會兒,我媽牽著我去買包子,我妹也非要跟上。家里當時差錢兒,只夠買一個肉包子。我媽就抱起我快速往前跑,想著我妹一看我倆走遠了,就不能再跟過來。可我妹一直在后邊追著跑,跑到岔路口摔倒了,叫我奶奶追過去抱回家的。我媽說,家里有點啥錢,都花在我身上,有點啥好吃的,都先拿給我和我爸,我們是男人,是最大的指望。可事到臨頭,有難了,我和我爸第一時間跑個沒影兒。在她眼里,我和我爸也不是心有多壞,是壓根兒沒長心。我咋來當的兵?是我奶奶說的,部隊就出活雷鋒。當了兵,人家就不能再說我是沒長心的東西了。”
那晚,教導員躺在隊部的床上,回想艇組長幾個小時前說的話。
去年同俄方會晤,俄方的船艇領航。眼看要到主航道時,俄艇突然熄了火,順著主流往下漂。開船的俄方老兵鉆進機艙鼓搗了近半個鐘頭也沒找到故障原因,無奈準備中止檢查,將艇拖回去時,艇組長找到翻譯,表示他估摸是油路出了故障,可以幫忙看看。艇組長上了俄艇,沒管主機是沒見過的型號,銘牌上也全是俄文字母,就沿著燃油走向查了一遍,發現是油管連接處松動進氣。艇組長找來工具緊固,又排了排氣,五分鐘后俄方老兵按動點火開關,俄艇順利啟車。會晤結束時,俄方大隊長取出一面海軍軍旗,親自交到艇組長手里。可臨到年底評選先進,艇組長自作主張把預備給他的先進名額讓給了一名班長。
教導員覺得艇組長腦瓜很靈,有能力,就鬧不明白他為什么對榮譽不積極,今時總算解了惑。這兩年,隊里的先進表彰大會都會邀請先進的家屬到禮堂觀禮。頒獎時,家屬上臺為先進獻花,說上幾句鼓勵的話。照艇組長目前的個人情況,他必然不樂意以先進的身份進禮堂。
……
董夏青青,女,1987年生,山東安丘人。小說、散文見于《人民文學》《收獲》《十月》《當代》《解放軍文藝》等刊。曾獲“人民文學·紫金之星”文學獎、“解放軍報長征文藝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