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藝作品講好脫貧攻堅生動故事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開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
用文藝作品講好脫貧攻堅生動故事
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開啟。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就在決戰脫貧攻堅過程中文藝界發揮怎樣的作用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范迪安表示,中國文藝從來就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傳統,優秀的文藝作品具有培根鑄魂、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脫貧攻堅不僅要做得好,而且要講得好。”“我理解這個‘講’,就包括用文藝作品來講好脫貧攻堅極為豐富和感人的故事。”范迪安說,這些年,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方向,積極深入生活,走向脫貧攻堅的各個戰場,描繪了脫貧攻堅的偉大畫卷,許多作品在全社會產生了強烈的思想和情感共鳴,人民群眾也特別喜歡寫真事、講真話、顯真情、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文藝作品。但是,脫貧攻堅精神還需要進一步表現,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的光榮事跡,億萬農民團結奮斗、建設家園的精神風貌需要大力宣傳和銘記,文藝工作者要堅持深入生活,以更多的視角和更豐富的藝術形式反映脫貧攻堅這個時代主題,使脫貧攻堅偉大精神得以更廣泛的傳播,更加深入人心,也使創作的作品能夠成為新時代中國文藝的傳世之作。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范迪安表示,隨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我國進入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階段,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一環,文藝工作者也將擁有更廣闊的施展才華的天地。“就我所在的美術界來說,就能發揮多種作用,特別是助力鄉村文明建設,例如研究鄉村的歷史文脈,保護好鄉村歷史風貌,尤其是保護好有特色的古村落古民居,留住鄉愁;廣大鄉村有豐富的民族工藝傳統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要使這些資源得以活化,助力鄉村文化產業興旺;綠水青山中的鄉村之美從來就令人憧憬,要加大鄉村環境美的設計和營造,讓美麗鄉村成為人們向往的地方,成為美麗中國畫卷中的亮點。”
范迪安認為,在這個新的任務面前,廣大文藝工作者要腳踏實地,把個人的藝術追求與人民福祉聯接在一起,用心用情用功去描繪鄉村振興的新作為、新氣象,謳歌時代精神、中國精神,為鄉村振興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