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發言人郭衛民表示 推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實現常態化
“陽春三月,我們如期相聚。”3月3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大會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一句簡單的開場白,蘊含著我國取得的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在85分鐘的發布會中,郭衛民就大會有關情況向中外媒體介紹,并回答了12位記者的提問。
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將于3月4日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10日下午閉幕。主要議程包括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關于提案工作情況的報告;列席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聽取并討論政府工作報告及其他有關報告,討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審議通過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政治決議等決議和報告。
大會期間,將安排開幕會、閉幕會以及兩次大會發言,其中一次大會發言以視頻會議方式舉行;安排6次小組會議。
在回答記者關于委員讀書活動開展情況的提問時,郭衛民介紹說,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繁重任務,全國政協弘揚好讀書、讀好書的優良傳統,在委員移動履職平臺先后開設了47個全國政協委員讀書群和4個地方政協委員讀書群,有來自34個界別的1900多名全國政協委員登陸全國政協“網上書院”,交流發言超過14萬人次。
郭衛民表示,委員們秉持學以致用的原則,將讀書思考與討論交流、協商議政相結合,為社會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各個界別、不同領域的委員們圍繞熱點問題各抒己見,形成了培育“協商文化”的有益平臺。同時,讀書活動有助于帶動和影響社會各界群眾,形成正向外溢效應。
“委員們說,現在只要打開手機,就‘書卷常開、議政不停’。”郭衛民表示,今后,全國政協將推動委員讀書活動實現常態化,循序漸進,走深走實,不斷擴大讀書活動的品牌效應,通過讀書學習助力有效履職,發揮好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作用。
圍繞全國政協如何克服疫情不利影響開展工作,如何推進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以及如何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等問題,郭衛民一一答復。他還就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和隱私、如何讓老年人在智能化時代樂享幸福、疫情下北京冬奧會能否如期舉行等熱點問題進行解答,并對中國新冠肺炎疫苗實驗數據透明度以及疫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質疑,中國現行扶貧標準低于國際貧困標準的誤解等給予澄清與回應。
出于疫情防控需要,本次新聞發布會延續去年做法,采用網絡視頻形式舉行。三塊大屏幕“連接”主會場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與分會場梅地亞中心二層多功能廳,讓郭衛民與分會場的記者們實現“面對面”交流。來自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新加坡亞洲新聞電視臺、《法治日報》、《南方都市報》、巴基斯坦聯合通訊社、中評社、《人民日報》、《人民政協報》、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華社、中國香港鳳凰衛視等媒體的記者先后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