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劇《你好,安怡》打出科幻牌 國產科幻影視作品的下一個爆款在哪
近一個月,一波新劇陸續定檔播出,此時,打出科幻牌的網劇《你好,安怡》在一眾古裝劇、年代劇、校園劇、成長勵志劇中以獨特的身影登場,不禁引發觀眾的熱議,也再一次將各界的目光聚焦于國產科幻影視作品上。近年來,國內影視市場對科幻題材的興趣愈發高漲,無論是電影還是影視劇,作品數量均不斷增加,但與其他題材進行對比可以發現,真正能夠實現口碑熱度雙豐收的科幻題材影視作品仍相對較少。那么,國產科幻影視作品究竟還要在哪方面下硬功夫?
新劇開播引熱議
有自我意識的機器人、人工智能普遍服務于社會的未來世界……《你好,安怡》所展現的國產科幻世界正“低調”地匯聚越來越多觀眾的視線。
據燈塔專業版顯示,截至3月3日,《你好,安怡》已上線近半個月,除了首播日的燈塔熱度在網劇中排在第12位以外,其余時間的單日燈塔熱度均位居網劇熱度排行榜前十位,并曾多次進入前五位。
在播出熱度保持穩定的同時,《你好,安怡》的口碑評分也令不少人感到意外。不同于其他部分國產科幻影視作品亮相后普遍遭受觀眾的質疑,《你好,安怡》的豆瓣評分在開分時獲得了8分的評價。盡管現階段《你好,安怡》的豆瓣評分略微有所下滑,同時部分觀眾陸續對該劇指出了問題和不足之處,但截至北京商報記者發稿,《你好,安怡》仍保持在7.8分,五星評分和四星評分分別實現超三成的占比。
無論是當下的播出熱度,還是觀眾的評價,《你好,安怡》的市場反饋無疑引人注目。且值得一提的是,《你好,安怡》并非是一部新近殺青定檔播出的劇集,實際早在2018年,該劇便已殺青,距離如今開播中間過了兩年多時間,因此該劇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視為一部積壓劇,但仍能調動市場興趣并帶動觀眾追劇,令業內對該劇產生了愈發濃厚的興趣。
對于該劇當下的播出反饋,北京商報記者聯系劇方,介截至發稿未得到回應。而觀眾丁女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一開始對該劇并無期待,但因緣巧合觀看一集后,發現在劇情節奏的掌控、演員演技以及布景、特效等方面,雖然未達到自己最高的要求與標準,但較過去部分硬打科幻題材的國產影視作品已有了不小的改變,因此選擇繼續觀看該劇。
科幻題材再聚焦
隨著《你好,安怡》的播出,“科幻題材”這一關鍵詞也再次重出江湖,成為各方探討的領域。
“自從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國產科幻題材影視作品所受到的關注度便越來越高,作品數量上迎來一個小爆發期,更多從業者愿意去嘗試科幻題材的制作。但確實也能發現,推出的作品質量是參差不齊的,但這并不妨礙科幻題材逐步展現自己擁有的市場空間。”制片人劉思維如是說。
去年11月,《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曾公布一組數據稱,我國科幻產業總值已達到數百億元規模,而在科幻產業各分支產值中,影視是僅次于游戲的第二大領域。且在2020年1-10月,已有13部與科幻有關的網絡劇播出,從現象級網劇的數量和社會影響來看,2020年科幻網劇較2019年有大幅提升,預計總產值可能會接近30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下的市場環境也有利于國產科幻影視作品的發展。導演黃志勇認為,首先是在受眾群上,我國一直有一批忠實的科幻迷,同時還有一批對科幻逐漸產生興趣的受眾,因此科幻影視作品的市場需求將會持續存在。除此以外,現階段其實有不少觀眾對于國產的科幻影視作品是抱有一定寬容的心態的,這也給了市場一個發展的機會。
“這就像是新人入職會有一個試用期,在此期間內,會給予新人一定的容錯率,從而帶動他的成長。國產科幻影視作品現在就類似于一個新人,很多方面均還在成長中,此時,觀眾也給了該類作品一定的容錯率,相當于給了一個成長的空間。當然,觀眾也是有底線的,因此容錯率也并不是無限的,國產科幻影視作品需要把握好這一機會實現快速成長。”黃志勇強調道。
講好故事是王道
科幻題材所擁有的潛力已毋庸置疑,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國產科幻影視作品距離海外同類作品仍存在著差距。
據燈塔專業版顯示,將所有在國內上映過的科幻電影按票房進行排序,《流浪地球》以46.88億元票房居于首位,電影《瘋狂的外星人》則以22.14億元排在第三位,但除以上兩部作品以外,其余排在前十位、前二十位,甚至是前三十位、前四十位的科幻電影,均由海外作品所占據。這也不禁令從業者深思,國產科幻影視作品究竟在哪兒還需鉚足勁下功夫?
影評人劉賀認為,若從技術層面來看,國內的專業技術與能力與其他市場并沒有太大的差距,更多的還是講故事的能力,“在我看來,科幻題材是一種軟硬兼顧的題材,軟所指代的是人物角色情感、故事情節設計等方面,硬則指代的是邏輯層面,需要較其他題材更為縝密,尤其是面向科幻迷的作品,在專業性上的把握需要更為突出。在軟硬兼顧之下,講好故事也由此存在著挑戰性”。
此外,在劉思維看來,或許很多人認為“內容為王”已經被說得較為俗套,但事實就是無論什么題材作品,均是在圍繞著作品本身的內容進行不同層次地展現,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作品存在的價值,所以科幻題材影視作品也仍需著重對內容的打磨,用好故事配合好技術,推出更多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