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預告:科幻中的科技反思與技術恐慌
原標題:青稞沙龍第154期直播:我們正在喚醒惡魔? ——科幻中的科技反思與技術恐慌
一.活動背景
今年《緝魂》電影的上映、新冠疫情的爆發、人工智能在生活領域的普及,都讓不少人意識到,科技進步在帶來的光明的同時,也同步帶來了陰影。也引發了我們更多的思考,科技是否真的能解決人類所有問題?科技除了給我們帶來更好的物質條件和推動經濟發展之外,是否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比如:醫學解決了人類自身的疾病,但從反面講,在封建社會也有將醫學知識用于開發殘酷的刑具和折磨人的手段;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的發展制造了各種威力巨大的武器,但也讓人類發動了更大規模的戰爭;近年來AI技術、腦科學和人工智能的發展既是為人類社會提供了便利,但同時也讓人類更惰于思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縮短了世界的距離,但同時也將人類暴露于毫無隱私的巨大網絡之下……
這時候,如果說有一種文化形式最能反映出人類對未來科技進步的反思,那必定是“科幻”——科幻是對科技的謳歌和反思。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作者們想象了未來社會中科技高度發展之后的種種荒謬局面,用科幻的語言表達了人類對科技浪潮的深刻憂慮:賽博朋克的“高科技、低生活”、賽博格/機械人的“反叛”、甚至早在200年前瑪麗·雪萊的科幻小說《弗蘭肯斯坦》中,就已經描寫了“人造人”“器官移植”帶來的人類倫理危機甚至生存危機……
埃隆·馬斯克曾在世界政府峰會上拋出過驚人之語:“未來人類需要與機器合體成為‘賽博格’,才能避免被人工智能淘汰。”人們一方面享受著科技帶來的便利,一方面也抑制不住對科技發展的焦慮與恐慌。
那么,科技與倫理的界限在哪里?科技創造的烏托邦真的存在嗎?克隆羊甚至克隆人符合倫理道德嗎?人有權利去創造新的生命嗎?
在科幻愛好者這樣一群“踮起腳尖看未來”的人眼中,科技發展永遠是充滿思辨色彩和哲學意蘊的。科幻小說以更具藝術性的方式提醒著我們,在現代科技的高歌猛進中,人類的思想不再神秘,我們必須在思辨精神下進行論證思考,讓科學技術向著更平穩的方向發展。本次青稞沙龍我們將邀請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姚海軍、四川大學科幻博士姜振宇、科幻世界資深編輯/譯者趙偉軒,來共同探討科幻作品中對現代科技的哲學反思。
二.活動概述
(1)主辦單位:中國數字科技館
(2)活動時間:2021年2月28日(周日)14:30-16:00
(3)活動主題:我們正在喚醒惡魔?——科幻中的科技反思與技術恐慌
(4)活動形式:本次活動采用線上直播形式
(5)直播地點:科幻世界雜志社直播間
(6)直播平臺:中國數字科技館官方直播平臺、科幻世界B站直播間
(7)擬邀嘉賓:
姚海軍
資深出版人,科幻世界雜志社副總編,《科幻世界》雜志主編,2010年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建國60年百名有突出貢獻的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員”。主編有“世界科幻大師叢書”“中國科幻基石叢書”等。
姜振宇
科幻學者。中國首位科幻文學博士,現就職于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兼任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象力中心客座研究員,上海市科普作協科幻專業委員會執行理事。
主持人兼嘉賓:趙偉軒
科幻世界動漫游戲項目組負責人,編輯,譯者。負責《賽博朋克2077:創傷小組》漫畫、《對馬島之魂藝術設定集》等項目。譯作有《十三層空間》、《眾魔之城》兩部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