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囊謙的“君華姐”
    來源:文藝報 | 劉江偉 尚杰 陳鵬  2021年02月24日06:27

    從北京到青海玉樹的囊謙,近3000公里。沒有直達飛機,最快的一班,也要經停西寧,再飛往囊謙。往往離京前旭日未升,至囊謙已是落日時分。

    又是一個黃昏。張君華照舊提著兩個袋子,沉甸甸、鼓囊囊的,大步走出機場。見到接機的人,笑容瞬間鋪滿,露出兩個標志性酒窩。

    接機的人趕快迎上,叫了聲“君華姐”,順勢將袋子接過。“哎喲,挺沉的。”接機的人用手掂了掂。

    “那是光明日報社給孩子們的助學金,還有給他們的衣物。”張君華笑著。她打開車門,頓了頓,轉身看向遠方。此時,藍天似洗,白云如蓋,漸漸西沉的落日,將一片暖色灑向大地。依然那么熟悉,依然那么親切。

    2011年,張君華接任光明日報社扶貧辦常務副主任,轉眼已有近10年的光陰。盡管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但每次來依然很新鮮,就像游子歸家,看什么都是新的。

    “這里沒有人不知道君華姐”

    張君華的到來,是新聞,又不是新聞。

    她來囊謙30多次了,就如親戚串門,大家早已習以為常。但是,她每次來,這里的人又像第一次見她,期盼、熱切、激動,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君華姐”“君華姐”“君華姐”……縣委大院里,聽到消息的人擁了過來,挨個兒握手打招呼。囊謙縣副縣長永江告訴我們:“這里的人可能不知道某個處長、某個科長,但沒人不知道君華姐。”

    短短的幾天調研,張君華安排得很滿。到學校去,把助學金逐個發放給每個學生;到村里去,帶著物品慰問困難群眾;到掛職干部家里去,看看他們生活得怎么樣,還有哪些需求。

    “日夜兼程。”囊謙縣委宣傳部網信辦主任江洋扎西這兩天全程跟著,盡管早已熟悉她的工作節奏,但還是有些吃驚,“有時候我們都吃不住了,她依然馬不停蹄,全然不像50多歲的人。”

    有天晚上,12點已過,張君華的房間燈火通亮。江洋扎西有點擔心,趕快上樓,詢問是否有高原反應。敲開房門,滿床都是信封。“君華姐還在盤點第二天的物品,在床邊走來走去,沒有要休息的意思。”

    張君華的到來,高興的還有孩子們。從2015年起,“光明助學金”項目成立,組織社會各界人士認領貧困生,資助他們上學。

    索南旺德是張君華資助的學生之一。他家里有7口人,月收入才1000塊,人均不到200。上學不用交錢,但生活依然很拮據,連像樣的學習用品都買不起。張君華一資助就是6年。

    在囊謙第一民族中學,我們見到了索南旺德。他瘦瘦的,高高的,很靦腆,不愛說話。我們問他印象中的“君華媽媽”是什么樣的。他低著頭,手指摩挲著衣角,小聲地說:“人特別好,特別善良。”

    過會兒,他把手放進口袋,往里掏了掏,拿出一封信。信封是用作業本的紙折成的,上面用紅色圓珠筆畫了四個紅心。他得知我們要來學校,用中午休息時間,寫了這封信——

    “親愛的君華媽媽,6年的支持和幫助,您對我的幫助就像黑夜中的燈塔,照亮了我6年的生活,謝謝您像母親一樣關愛我。”

    張君華此行重要一站,是帶啟明基金會的人去看著曉鄉寄宿小學的陽光房。著曉鄉寄宿小學,海拔4600米,四周茫茫曠野,迎著風口,孤零零地屹立在高處,就像是驚濤駭浪中的一葉扁舟。

    一年一場雪,從冬飄到夏。連年的大風,刺骨的嚴寒,連高原動物都不敢隨便出窩。課余時間,孩子們只能蜷縮在屋里,不敢邁出房門半步,手上的凍瘡也沒有好過。

    囊謙市委宣傳部部長索南扎西曾任過這里的黨委書記,深知寄宿小學的艱苦。有次,他跟張君華聊起這件事,張君華心里咯噔一下,不能再讓孩子們受苦。她下定決心,要給孩子建個暖和的“陽光房”。

    錢從哪里來?這是擺在張君華面前的一道難題。光明日報社能拿出的資金有限,支撐不了這樣的大項目。報社沒錢,那就到社會上去籌錢。

    俗話說好事多磨,但張君華切身體會,做扶貧向來很順利。光明日報社廣告公司按照編委會要求,一直在推進文化扶貧工作,他們聯系的啟明公益基金會,正尋找合適的扶貧項目。得知張君華的想法后,啟明基金會立刻答應出資170萬。

    如今的陽光房,窗明幾凈,四面透亮,像一個巨大的玻璃罩,緊緊扣在高原大地。屋外寒風呼嘯,屋內溫暖如春。

    聽說君華媽媽和啟明基金會的人要來,孩子們特意準備了節目。“聽我說,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看著孩子們的舞蹈,張君華的眼淚直流。冬日暖陽下,一個個鮮紅的臉蛋,像清晨帶露珠的蘋果,又似山間剛綻放的野花,那么的嬌嫩,那么的動人。“那一刻,感覺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張君華說。

    “只有真正了解群眾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捕捉到老百姓的痛點,才能對癥下藥,撫慰民心”

    定點扶貧是中央交給的任務,必須不打折扣地完成好。光明日報社編委會要求,集聚全社之力,克服一切困難,把扶貧工作做好做實做細。

    報社要求得細,張君華做得更細。沒有宏大的扶貧計劃,沒有動輒上億的扶貧項目,張君華就用繡花針的心思,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把扶貧工作做到百姓的心坎里。

    囊謙山大溝深、居住分散,農牧民體檢有很大困難。張君華通過報社廣告公司,找到中美醫療集團,為囊謙九鄉一鎮的衛生院購置了10臺智能家庭醫生全科出診箱。

    信息化時代,囊謙群眾不懂網絡,嚴重影響生活和就業。張君華就在報社發出倡議,組織報社同事捐款援建了光明網絡培訓中心,購買一批電腦,并組織人員培訓。

    扶貧沒有記錄,歷史無法入檔。張君華與掛職干部一起,趕快打報告,捐建了脫貧攻堅指揮沙盤、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檔案室、脫貧倒計時牌、脫貧攻堅宣傳欄……

    每次到囊謙,張君華問的最多的是“你們還需要什么”,說的最多的是“我們努力滿足”。漸漸地,“有事找君華姐”也成為當地群眾的口頭禪。

    2020年年初,疫情肆虐,口罩告急。囊謙又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獲取口罩難上加難。囊謙只好再次求助“君華姐”。

    張君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但是,當時自己買幾個口罩都要費九牛二虎之力,更何況還要買上一批呢。張君華試著聯系京東集團,京東答應想想辦法。沒想到只幾天工夫,京東就籌集了一批口罩,義務捐贈給囊謙,緩解了囊謙的燃眉之急。

    光明日報社機關黨委負責人算了一筆賬:“2019年,光明日報幫扶囊謙的資金有1000多萬,而張君華同志四處‘化緣’而來的有五分之一左右。”

    扶貧,就是做人心工作。點滴小事里有安危冷暖,柴米油鹽間藏萬家憂樂。只有真正了解群眾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捕捉到老百姓的痛點,才能對癥下藥,撫慰民心。

    囊謙,雪域高原,山水秘境。這里有曼妙的風景、古老的非遺、精湛的手藝、獨特的美食、漂亮的舞蹈、動聽的音樂。奈何有足夠強大的資源,沒有足夠多的流量,怎么把囊謙推銷出去?如何突破囊謙發展的“腸梗阻”?張君華一直惦念著、思索著。

    2019年,手機直播火遍大街小巷。報社編委會領導跟囊謙縣委商量,何不在網上搞個囊謙旅游節?雙方一拍即合。當年7月,張君華就協調光明日報社派出技術團隊,指導當地開展三場直播,把囊謙之美搬上云端。囊謙迅速在手機屏上“走紅”,直播點擊量超過150多萬人次。

    不只在網上搞旅游節,還要培育囊謙自己的網紅。張君華專門組織囊謙年輕人,到北京接受專門培訓。如今,很多人已成為當地“大V”。

    在張君華心中,扶貧不只是工作,不只是事業,更是自己家的事,就像侍弄門前的花草,照看田中的莊稼,事事過問,樣樣操心。

    近年來,光明日報社為囊謙學校和各鄉鎮捐建了32個圖書室。張君華每本書都要細致挑選,分門別類,學校就放文學經典,鄉政府就多放些職業培訓教材。

    囊謙陽光福利學校招收的都是孤兒,很多學生買不起羽絨服,冬天穿得很單薄。張君華得知后,組織捐贈了一批羽絨服。不僅如此,為了能買到型號合適的衣服,張君華經常要跑幾個商場,比較再比較,盤算又盤算。同事開玩笑說,“比給自己孩子買衣服都細致”。

    就是這樣的親力親為,就是這樣的無微不至,就是這樣的不棄瑣碎,張君華把自己融入了囊謙,融入了扶貧的艱巨進程。她做的一件件“小事”,付出的一滴滴心血,像一顆顆種子,深深埋進雪域高原,萌芽成長,開花結果。秋風吹過,這果實的清香,又穿過田間的樹,山上的雪,直甜到囊謙人的心尖。

    “能干點小事兒,幫助囊謙哪怕做一點點兒改變,我就覺得很值得”

    在囊謙,張君華還有一個稱號——囊謙“駐京辦主任”。

    囊謙群眾來京看病,找張君華聯系醫院和醫生;囊謙企業來京銷售農產品,找張君華聯系客戶;囊謙孩子來京上學,找張君華幫忙看望和照顧……無論是在北京的大事小情,囊謙人都會找張君華。江洋扎西開玩笑說,連君華姐的車都是公車——要不她開車帶我們,要不我們開她的車。

    聽說我們來囊謙采訪,更求蘭桑晚上專門到賓館,要跟我們聊聊“君華姐”的事。2016年11月,光明日報社聯合北京武警總醫院在囊謙開展醫療扶貧活動,為當地群眾進行義診。醫療隊共篩查了800多人,確診先心病患者10人,需要手術的5人。

    更求蘭桑的侄女就是5人中的一個。她生下來就有一顆“受傷”的心——特殊性的室間隔缺損,膜部瘤囊袋迂曲。半個月后,更求蘭桑陪著侄女與另外幾個確診的先心病患者抵京,接受北京武警總醫院免費救治。

    張君華這下可忙壞了。機場接機、醫院掛號、安排住院、聯系賓館……跑前跑后,馬不停蹄。更求蘭桑記得,第一天全部安排妥當后,已是凌晨時分。第二天,張君華又早早來到醫院,幫病人辦理術前檢查。

    “我們大概待了一周,她每天都過來探望。”更求蘭桑回憶說。在這之前,他并不熟悉張君華。當時他就好奇,這是誰家親戚?后來從領隊那里得知,她就是大家經常提起的“君華姐”。

    2019年12月,玉樹州來京推介特色農畜產品,囊謙企業帶來了牦牛肉、酥油茶等。在展銷會上,賣掉了一批,還剩下一批。冷凍的肉,一來一回,肯定壞了。他們找到“君華姐”,希望在北京找到客戶。

    張君華二話沒說,又攬在身上。光明日報社正好有采購貧困地區農產品的任務,她趕快向報社申請,采購了剩下的產品,足足有十幾萬元。

    張君華的同事告訴我們,張君華是機關黨委組織處處長,兼職扶貧辦常務副主任。要說專業,她沒有專職扶貧干部專業。但她用熱情和細心,彌補了專業的缺陷,并且越來越多的人被她感染,加入到扶貧的事業中來。

    就拿“光明助學金”項目來說,剛開始只資助了三四十個孩子,如今已覆蓋270多人。除了報社同事,捐助者還有張君華的朋友、張君華朋友的朋友。公務員、小學教師、大學教授、企業家、出版社編輯、醫院院長……光社外資助者就有100多人。

    資助者的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從幾個細節就能看明白:為了讓資助者放心,張君華每年扛著30多萬現金到囊謙,親自把助學金發到每個孩子手里;她還幫孩子們買小禮物,向資助者表示感謝;孩子們獲獎了,受表揚了,張君華會把消息及時跟資助者說……有資助者感慨,把錢交給張君華最放心。

    每當聊起這些事,張君華總是覺得微不足道,但又是這些微不足道,讓她很滿足。“能干點小事兒,幫助囊謙哪怕有一點點兒改變,我就覺得很值得。”張君華說。

    付出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2020年8月的一個早晨,平淡無奇,沒有新聞大事。張君華打開微信朋友圈,滿屏卻轉發相同信息。她微微一愣,眼淚瞬間流了下來。囊謙干部都在發:張君華獲得中央和國家機關脫貧攻堅優秀個人。其中,囊謙縣委常委、工會主席美少配文寫道——

    她的身影在農牧民四季牧場的窩子里,她的愛心在脫貧戶的日常喜怒的心坎里,星星看見了臘月里缺氧的大姐還在繼續,雪花追逐過寒風中執著的大姐蹣跚之行,高原夏花爛漫時我們會等您,七月草原歡騰時我們也等您,感謝君華姐!

    2020年是光明日報社定點幫扶囊謙的第24個年頭,囊謙已于前年年底脫貧摘帽。脫貧不脫幫扶,摘帽不摘責任,光明日報社承諾再牽手24年。

    “我跟囊謙也有了新的約定,為囊謙人民奔向美好生活再奮斗下一個九年。”張君華滿懷憧憬。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视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线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免费一区| 亚洲精品熟女国产| 亚洲一二成人精品区| 少妇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久久精品视频一区| 久久精品视频16|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青青草原精品国产亚洲av|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蜜桃| 99精品视频99|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天堂精品高清1区2区3区| 国产乱码一二三区精品|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91精品国产高清91久久久久久|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 99精品人妻无码专区在线视频区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精品调教CHINESEGAY|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14| 2020精品自拍视频曝光|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V无码成人精品区日韩| 日本道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小网站| 亚洲日本久久久午夜精品| 热99re久久精品精品免费|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观看| 狠狠入ady亚洲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WWW456C0M| 四虎国产成人永久精品免费|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