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坂本龍一 組成獨一無二的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近日在社交媒體發出了一封公開信,這封信的發布,也讓一直關注他的樂迷們又一次為他的身體狀況揪心。
在這封公開信上,坂本龍一坦承自己剛確診為直腸癌,這也是他2014年罹患咽喉癌后第二次被確診為癌癥。也因為如此,接下來的日子,坂本龍一無法再進行遠距離出行的演出工作,這也意味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中國的歌迷無法在國內看到坂本龍一的現場演出了。不知原定于今年春天在木木美術館舉辦的“觀音聽時”坂本龍一個展是否能夠如期進行。
在這個娛樂的時代,作為一個并沒有熱門傳播神曲,甚至和主流音樂圈沒有太大關系的音樂人,坂本龍一卻始終有著很高的盛名,并且形成一種極具良性的口碑型傳播。一方面是因為坂本龍一在創作上非常高產,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到今天的半個世紀中,每個時代都會有大量的佳作出現,使得越來越多的年輕樂迷也不斷加入坂本龍一的粉絲陣營。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坂本龍一的音樂涉獵實在過于廣泛,他創作中的不確定性,以及他對于各種音樂的把握能力,都讓坂本龍一成為最神秘的音樂人之一。
我們在聊坂本龍一的時候,可能聊的是同一個人,也可能聊的不像同一個人。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坂本龍一,至少要了解這么幾個坂本龍一——
作為電子音樂人的坂本龍一
雖然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坂本龍一就已經以鍵盤手的身份參與日本搖滾歌手友部正人的巡演,但他真正音樂創作生涯的開始,還要從1977年算起。
這一年,坂本龍一和細野晴臣、高橋幸宏一起組建了Yellow Magic Orchestra(YMO)。這也是一個在當時開創日本樂壇先河的樂團,因為YMO不再是一個用吉他、貝司、鼓來完成演奏的樂團,而是一個運用電腦和合成器創作并演奏的創作組。
雖然,在提到電子音樂時,許多人首先會提到電子音樂的先驅——“發電站”,而對中國樂迷來講,讓·雅爾同樣也是鼎鼎大名。但從音樂歷史的角度來講,YMO同樣是電子音樂發展進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樂團。
從1977年組團到1983年解散,YMO對于“迷幻舞曲”“科技舞曲”風格的成型,都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而通過聲碼器和臺下進行互動,也成為了YMO演出的標準配置。
在YMO樂團同期,坂本龍一也經常會有自己的電子音樂專輯問世。從1980年開始,坂本龍一甚至在自己的專輯里有些和YMO樂團的作品進行較勁。通過更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更多元元素的融合,坂本龍一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突破YMO樂團那種電子舞曲風格的限制。
而此后一直到今天,電子音樂也一直是坂本龍一創作的一條重要主線。在結合搖滾、世界音樂、爵士、說唱等等音樂形式之后,坂本龍一也始終在進行著電子音樂的邊界探索。他的電子音樂作品,沒有風格限制,也沒有曲風標簽,如果有,那一定就叫——坂本龍一。
作為電影配樂人的坂本龍一
1983年,坂本龍一為村上龍的電影作品《別擔心,我的朋友》配樂,這也是他首次擔任電影配樂。不過,真正讓坂本龍一在電影配樂圈舉世聞名的,還是這一年他的第二部配樂作品——《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
在這部電影中,坂本龍一不僅和北野武及大衛·鮑伊一起出演,他為電影所寫的主題曲《禁色》在由大衛·希爾維安的演繹后,更成為電影史上最為經典的主題曲之一。
四年之后,讓坂本龍一在電影配樂圈聲名更進一步的,則是他參與了《末代皇帝》這部電影的配樂。雖然,最初坂本龍一并非是這部電影配樂的首選,但他的創作能力還是得到了導演貝托魯奇的高度認可。最終,坂本龍一也和大衛·拜恩以及中國音樂家蘇聰一起,成為了《末代皇帝》的電影配樂人。其中,坂本龍一的創作比重,又是最多的一位。
從《圣誕快樂,勞倫斯先生》再到《末代皇帝》,尤其是后者,很好地體現出了坂本龍一獨樹一幟的配樂風格。因為有著古典音樂的功底,所以坂本龍一的配樂并不缺少國際主流電影配樂的結構,比如恢弘的弦樂,以及各種重奏和協奏曲。
但作為一個來自日本的音樂家,坂本龍一又在西方古典音樂的基礎上融合了大量東方音樂元素,讓音樂有了更多的柔和、溫婉的風情。整體上更為細膩和感性,也更有一種東方美學素雅的格調。
與此同時,因為坂本龍一之前對于電子音樂的涉獵、大量現代元素的運用,也讓他的配樂作品在已經打通東西方審美壁壘的同時,還用更現代的表現形式突破了傳統與現代的時空。從而從經緯縱橫兩個方向,實現了音樂立體的跨界。
作為無國界音樂人的坂本龍一
坂本龍一當然是來自日本的音樂人,但在音樂的世界里,他似乎又是一個無國界的音樂人。
作為一個在全世界范圍都被認可的音樂人,尤其是在東西方世界都受到高度認可的音樂人,坂本龍一和許多來自非西方音樂體系的音樂家相比有著太多不同,那就是他的音樂創作并不是基于東方音樂,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融合,從而因為地域差、審美差獲得西方世界的認可,才最終于音樂圈立足。
其實多年以來,坂本龍一不僅足跡遍布全球,而且他個人一直長期居住在紐約。作為世界藝術中心之一的紐約,一直有著很強的藝術包容力,讓藝術家在這座城市可以創作完全突破傳統和文化疆界的作品。
坂本龍一恰恰就是這樣無地域邊界的藝術家,除了打通傳統與現代的邊界之外,他在《ThousandNaibusu》《Kylyn》等專輯里,常常會將東方音樂和爵士樂,甚至藝術搖滾相融合。而二胡、尺八等東方樂器與大提琴等西方古典音樂樂器,大量對話式的使用,在坂本龍一的作品里也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如果說坂本龍一作為東方音樂家用東方音樂和西方音樂跨界,還算可以想象的話,那么在2001年,他與巴西音樂家合作的波薩諾瓦風格專輯《Casa》,就完全在意料之外了。也正是因為他對于巴西音樂的推廣,一年之后的2002年,坂本龍一還被授予了“巴西國家勛章”。
也正是這種開放式的創作,讓坂本龍一的創作里,有著突破文化和地域限制的包容性,讓他的音樂在比“世界音樂”概念更寬泛的意境中實現了與自然、與生命的對話。像在《荒野獵人》的配樂里,大量自然聲響的運用,更是突破一個傳統音樂家的技術范疇,讓坂本龍一已經成為了一個超越音樂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