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后記
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研究的不斷深化,本期繼續組織“學習習近平關于文藝的系列論述”專欄,刊發魯太光《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需要優秀文藝作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慶祝這一重要節日,重溫中國共產黨光輝燦爛的百年奮斗歷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本刊專門推出“慶祝建黨100周年紅色經典作品研究”專題。曾鎮南以蒼勁筆力,提煉概括了魏巍“政治性文藝通訊”的文學價值和歷史意義。雷鳴的文章匠心獨運,解讀出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中國家邏輯與個體思維的相反相成,拓展了此類文本的研究格局。王志華的文章細讀文本,提煉總結郭澄清《大刀記》中“大刀精神”的豐富內涵和象征意義。
關于文化激進主義的反思與重估是文化思想史以至于文學史研究的原點性難題,“文學史研究”中,李耀鵬對20世紀“文化激進主義的不同態度”進行了詳盡的梳解,并考辨其差異生成的內在緣由,頗具思辨性與歷史深度。劉欣玥的“文化政治實踐”研究、李徽昭的“文學生產”研究、張惠苑的“娼妓形象”研究、周新民的“當代小說理論發展史”研究則各具新見。
本期的新作批評關注鄧一光的長篇小說《人,或所有的士兵》。無論是作者鄧一光的創作談,還是批評家王春林、李振的作品品鑒都涵納著對中國戰爭文學的深度考量。
對于學者的跨界寫作本期繼續予以關注,推出 “王堯散文研究專輯”。來穎燕、王雪瑛、邱田的文章不約而同,都指出了王堯散文創作中所體現出的知識分子的精神意旨,卻又從不同角度闡釋了其創作的新質。
以《十月》雜志“新女性寫作專輯”為研究對象,本期推出“新女性寫作研究專輯”,李靜、閆東方、行超的文章從各自角度探討了“女性寫作”的諸多新變和其生成發展的內在邏輯。
“作家作品研究”專欄中,張志忠以心理學理論介入作品研析,加之精湛的文本細讀,發掘出徐小斌小說所觀照的“特定年代”下的“成長心理”。徐勇闡釋了須一瓜小說《五月與阿德》“不可小覷”的重要意義。何英、林培源、袁韻的作家作品批評更是仁智互見、自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