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晉文:呼喚文藝評論的新氣象和新作為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評論對于促進創作良性發展,推動文藝創作走向高峰,提升全民族的審美素養和審美水準,以及改良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價值。加強和改進文藝評論工作十分重要。
文藝評論應積極參與新時代進程。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召喚,面對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艱巨任務,文藝評論大有可為。文藝評論家應該深入新時代社會歷史實踐的現場,走進人民中間,走向人民深處開展文藝評論工作,文藝評論工作同樣需要深入生活和扎根人民。時代呼喚實踐評論,而非書齋評論,呼喚文藝評論與時代現場同頻共振,而非自說自話跳孤單芭蕾,呼喚文藝評論既要“文以載道”,又要“文以資政”,既要“文以明德”,又要“文以化人”。這樣的文藝評論具有鮮明的實踐品格,不是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革的機械工具,而是社會發展的自覺引領者和擺渡人。惟其如此,面對有“高原”而缺“高峰”的創作實踐困境,文藝評論才能夠敢于作為和善于作為,從而在歷史進程中擔負起導航儀和啟明星的作用。面對一些創作亂象和創作雜音,文藝評論才能問診把脈并開出藥方,引導文藝創作在守正創新中步入新天地和新境界。面對某些社會風氣的沉疴積弊,文藝評論才能在化世導俗中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和文藝使命。面對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陳芝麻爛谷子,文藝評論才能在有別于傳統啟蒙的新啟蒙運動中,引導民眾解放思想并凝聚新時代前行的磅礴偉力。面對國民素養方面的消極因素,文藝評論才能在新時代負重前行,為培育和孵化時代新人貢獻自己的綿薄力量。
文藝評論應發揮建構和形塑的良好作用。文藝評論具有與時俱新的優秀品格,文藝評論總是隨著社會歷史主要矛盾的變化而變化。步入新時代以來,具體到文藝領域,人民對優質文藝的需要和優質文藝供給不充分的矛盾成為當前的主要矛盾,文藝評論應該圍繞社會主要矛盾和重大問題順勢而為,建構和塑造應成為新時代文藝評論的主要任務。如何集聚信仰的最大公約數并凝聚社會共識,文藝評論就不能只停留在批判和揭露層面,應當在把脈社會思潮中引領社會思潮,能夠在輿論漩渦中整合意見并提出有效建議,能夠在參與討論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結論,能夠沖破市場的迷霧最終站穩立場的腳跟,從而在眾生喧囂中樹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為建構時代新人的社會文化心理結構殫精竭慮。不僅如此,如何處理好文藝評論和意識形態的關系,同樣考驗著文藝評論的使命和擔當。應當承認,我們的創作領域還存在著某些“掛羊頭賣狗肉”的畸形現象,鼓噪“嘻哈文藝”“拜金文藝”等錯誤創作思潮,不時販賣“厚黑文化”“低俗文化”等審丑畸趣,網絡視聽文藝存在一些亞健康現象,這些創作風氣給評論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文藝評論應當在遏制泛娛樂化創作和泛物質化創作方面積極作為,樹牢馬克思主義在文藝評論領域的指導地位,既要善于歌頌美好和點贊主流,及時確立和推廣優質文藝的標桿,同時敢于激濁揚清和針砭時弊,以強有力的說服力和戰斗力發揮主流價值的形塑作用,在全體人民中播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強的種子,為促進文藝健康繁榮保駕護航。
文藝評論應著力加強自身建設。文藝評論實為“天地之心”,文藝評論家須有高遠的境界和博大的情懷,需要始終秉持“格物致良知”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方能在匡時濟世和移風易俗方面真正有所作為。當前,文藝評論界存在著學術性強化、思想性弱化的弊端,貌似規整和嚴謹的學術窠臼淹沒了思想的鋒芒,文藝評論的批判性和戰斗力跟不上,文藝評論的社會影響力和引導力有所削弱,有力度有溫度、黃鐘大呂般的優質文章不多見。健康的文藝評論應該將思想性放在首位,優秀的文藝評論應該見人見事見作品,從文藝內容與世界的關系中迸發思想的光芒,最終在藝術性和社會性的共振中激發文藝評論的巨大力量,而不是在各種概念中兜兜轉轉推來磨去玩文字游戲。此外,當下文藝評論在中國古代文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方面有待發力,要切實增強文化自信,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在批判繼承中西文論基礎上盡快建構屬于我們自己的當代中國文論。這些問題的改變和解決,有賴于文藝評論家始終高揚健康向上的文藝批評精神,摒棄吹捧和自我吹捧的不良風氣,不屑于和充滿銅臭味的陳腐習氣聯袂起舞,方可營造充滿正氣和生氣的新時代文藝評論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