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書淘寶之童書:兒童文學控速提質,圖畫書、科普、通識讀物崛起
近20年來,少兒圖書市場規模呈現持續上升的態勢,2016年少兒圖書市場首超社科,成為中國零售圖書市場碼洋比重最大的類別。從近五年來看,少兒圖書市場每年以1個百分點左右的增幅不斷上揚,碼洋比重從2015年的20.22%上升至2019年的26.35%。2020年前三季度,少兒圖書占比已達28.27%。
市場在擴容,則出版界用什么樣的選題來回饋和滿足讀者的細分和升級的閱讀需求?兒童文學一直是少兒圖書市場碼洋比重最大的板塊,盡管近五年來占比呈下降趨勢,線上線下銷售占比從38%左右降至25%,但從目前本報掌握的各社少兒圖書重點選題來看,各社還是駐守在兒童文學領域精耕細作,但控速提質,精品意識增強。作為少兒讀物常青樹的一種,科普百科增長迅猛,2020年前三季度,占比已達少兒圖書市場的20.46%,這與讀者的需求有關,也和出版人的努力相關。可以看到的是,原創少兒科普進一步發展,開始了構建面向不同年齡段讀者群的產品開發,形式親切可感,并大量采用音頻、AR技術,開始了融合出版的努力。低幼繪本類略有增長,占比約為20%,對低幼年齡段讀者閱讀需求的開拓,成為少兒圖書市場延續其黃金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原創圖畫書為亮點。一批優質的通識讀物選題出現,已經形成規模,成為少兒圖書市場的新趨向。
同時,少兒圖書選題融合化趨勢出現,如圖畫書與少兒科普的跨界,少兒人文讀物與少兒主題讀物的跨界,少兒科普與兒童文學的跨界等。
通識讀物群出現
少兒圖書選題的可喜拓展體現在少兒通識讀物群的出現。少年兒童的閱讀視閾中,應有更為寬廣而深邃的精神世界,探究生活的意義、生命的追求、歷史的探問以及文化的省思,當然,此類讀物的文本架構如何對接少年兒童的閱讀接受能力、認知接受能力,還需進一步研究。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推出“讀懂經典”叢書,旨在為中國青少年讀者提供一個涉及世界文學、社會科學、自然科普等領域的經典作品的學習平臺,首期推出五本,包括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高益民的《亂世中的堅守——孔子與〈論語〉》,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辜正坤的《劇院奇葩——莎翁詩劇與詩歌》,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館長、國學院教授黃樸民的《兵學圣典——孫子與〈孫子兵法〉》等。
新蕾出版社的“吉象故宮漫游記”系列,用農歷的十二個月分冊,又用時間軸串聯起故宮中的字畫、金銀器、玉器、建筑等三百余件文物和衣、食、住、禮、樂等五百余個知識點,傳統文化的博大和璀璨呼之欲出。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中國歷史年表》,專門設計了一條清晰明了、貫穿于整本書的時間軸,是一部將歷史大事件串聯在時間長河之上的輕松史書。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中國故事重述》,由楊雨、湯素蘭等主編,由當代傳統文化學者及兒童文學名家重述中國傳世故事,采用合理的想象,借助敘事角度、結局的變換以及細節的補充、改寫等手段對故事加以大膽重構,分《中國神話故事》《中國寓言故事》《中國童話故事》《中國民間故事》《中國詩詞故事》《中國戲曲故事》等八個分冊。
兒童文學控速提質
兒童文學依舊是少兒圖書市場的最大細分類別,但和前幾年兒童文學作品魚龍混雜不同,近幾年來,出版社越來越注重高品質文本的催生,作家構成也發多元。當一大批正處于上升期的中青年作家逐漸成為原創兒童文學的創作主力時,一線作家仍然保持了旺盛的創作激情和恒定的創作節奏,知名成人文學作家加盟兒童文學寫作的趨勢依舊延續。
從名家新作來看,秦文君將在天天出版社推出《幸福課》,講述了住在上海老洋房里的女孩詹妮的生活故事,是一部關于承諾與守信的小說。90歲的科普作家劉興詩將在希望出版社推出兒童文學作品《盧溝橋!盧溝橋!》,通過兩個孩子、兩個家庭的眼睛,展現從長城抗戰以來,直至盧溝橋抗戰,以及北平淪陷前后的北平故事。
魯迅文學獎得主孫惠芬寫給孩子一部奇想童話和心靈之書《多年蟻后》,由接力出版社出版。孤單的男孩童童結識了一個新朋友——多年蟻后。她給童童講述了一個關于老爺爺、蟬蛹、老牛以及海棠樹的小世界的秘密。作品讓孩子在環環相扣的故事中看到生命的真相,回答孩子對人生何處來又往何處去的終極追問。海軍大校、魯迅文學獎得主陸穎墨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藍海金鋼》,呈現了南海獨特多變的地理環境和海軍守島部隊的生活風貌,是海軍戰士鐘金澤和軍犬金鋼的勵志成長史。
一對父母、三個女兒和一只狗——一個平凡的家庭,在林良淺白、幽默又充滿感性的筆觸里,成就了風靡臺灣文壇數十年、歷久彌新的《小太陽》。值林良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際,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全新的《小太陽(紀念版)》,收錄林良三個女兒寫給林良的親筆信,以及林良珍貴照片;收錄束沛德、金波、林煥彰、曹文軒、林文寶、張之路、桂文亞、方衛平、朱自強、王淑芬、林世仁等數十位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學者的懷文。
中青年兒童文學作家的兒童文學作品在題材廣度上不斷拓展,并呈現了更為自覺的藝術探索。
湯湯在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長篇童話《綠珍珠》,圍繞著“綠珍珠”森林的消失、再現和重生,講述了這一片土地上人類與以綠嘀哩為代表的自然萬物之間驚心動魄的和諧、對抗、和解的過程。一狼一犬由相識、相愛到相伴,最終又回歸自己應有的生活,格日勒其木格·黑鶴的新作《風山的狼》,充滿斑斕的異質色彩。作家蕭袤專為小學低年級兒童創作的童話作品《書蟲的故事·養一個字當寵物》,由明天出版社出版,講述了書蟲星巴兒和月眉兒夫婦開寵物字專賣店的故事。
舒輝波的《逐光的孩子》由二十一世紀出版社出版,從大學生支教志愿者蘇老師的視角,講述了他在鄂西山區藍溪小學支教的經歷,是一部聚焦鄉村教育和鄉村生活圖景的現實主義兒童文學力作。鄒凡凡在明天出版社推出《華燈初上》,講述了在法國出生、長大的華裔女孩黎雨寧,來到中國的一次尋根和發現之旅。劉虎在大連出版社推出《高原水怪》,科學家常春在學生陸鵬的邀請下,前往祁連山下,在一座高原堰塞湖中探尋水怪的秘密。這是一部具有奇想色彩的科幻小說,彰顯科學精神之美,并充實著生活質感。
趙華在新世紀出版社出版首部原創少兒科幻長篇小說《科幻星球·火星使命》(三部曲),講述了一群孩子在火星上成長、探索、歷險、延續希望的故事,故事中恢弘的場景描寫、奇思妙想的物種、意料之外的情節發展,基于嚴謹科學知識又富有想象力。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的《三十六只蜂箱》(余閑著),是一部深入情感肌理、書寫彝族少年日哈成長史的現實主義題材力作。王璐琪的新作《追光少年》(新蕾出版社),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擁有體育天賦的鄉村女孩張娟懷揣田徑夢,卻因家庭、自身等原因無法實現夢想。膽怯、自卑的她在進入省隊后,在老師的鼓勵、隊友的陪伴下,終卸下心理負擔,勇敢逐夢,最終成為眾人目光追隨的一道光。《藏起來的男孩》(遲慧著)由大連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具有獨特美學觀念和深遠人文關懷的原創兒童文學作品,透過一個有趣好看的故事直抵生命意義的內核。
兒童文學圖書選題呈現出系列化、品牌化、規模化的趨勢,其中以品牌書系為代表。
“少年中國”書系是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傾力打造的一套原創兒童文學書系。該書系以“體現時代特征,凸顯少年力量”為中心,邀請《兒童文學》雜志原主編徐德霞擔任叢書主編,召集近年來活躍在國內兒童文學領域的優秀中青年作家組成作家矩陣,從東北黑土地到西北大漠,從齊魯之濱到東南小村,塑造當代少年的成長群像。
“童年中國書系”(河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由冰心獎評獎辦公室主任翌平主編,冰心獎獲獎作家吳然、安武林、簡平、黑鶴、孫衛衛、王立春等作家創作,是一套以“書寫童年”為主題的全新作品,作家們筆下的童年生命記憶,也是展現當代社會發展變遷的中國故事。《曹文軒短篇小說典藏版》叢書共10冊(新世紀出版社),收錄曹文軒自1975年初至2018年所創作的120篇短篇小說,充分展現了曹文軒作品的文學性和特異的審美性。
類型化兒童文學寫作形成潮流,也為兒童閱讀提供了一種輕松的選擇。
浙少社推出的“風暴偵探犬小五”系列是一套原創動物偵探小說,一冊一個國家,一城一個故事,在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破解千奇百怪的“懸案”。《神龍尋寶隊——藏在國寶里的中國史·良渚神徽》(谷清平著),由明天出版社出版,以十歲女生岳小萌和神獸嘲風為主角,講述了他們尋找消失的國寶的冒險故事,文筆細膩有趣,情節充滿吸引力,是兒童歷史作品的全新嘗試。在《吳有用唐朝上學記》(二十一世紀出版社)中,智商140、卻不擅長學習的吳有用,跟隨小詩仙穿越到唐朝,開始了一系列的奇幻冒險。
圖畫書為重要選題構成
近幾年來,原創圖畫書成為少兒出版機構的重要選題構成,幾乎所有的專業少兒社都成立有專門的圖畫書出版部室,原創圖畫書在書籍形態、文本構成、藝術表現和編輯水準上日漸成熟,并開始了源流梳理和理論上溯。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的九神鹿繪本館再添力作《廣陵散》(堯立 文/圖),采取故事嵌套故事的結構,講述了魏晉名士嵇康的短暫人生,以及戰國俠士聶政的復仇生涯,畫作精美。《迷路的小孩》(金波文,郁蓉圖)由天天出版社出版,是一個具有哲思妙想的繪本故事。金波用詩意唯美的語言,描寫了一個希望引起關注的孩子,他假裝迷路,一路走來,得到很多人的關愛,他才明白自己其實是一個幸福的小孩。“沖呀,巴士”系列(3冊)由彭懿著文,田宇繪圖,浙江少兒社出版,是一套釋放孩子天性的幽默幻想圖畫書。一群幼兒園的孩子們每一次高高興興坐上的巴士,都由一個不可思議的司機(放屁蟲、大蜘蛛、園長)駕駛,開往一條神奇驚險之路。
在《大熊的信箱》(蒲公英童書館策劃,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彭學軍和馬鵬浩以文圖合奏的形式,講述了一只大熊在經歷了母親的離世之后,離家自我療傷的故事。“章魚先生有辦法系列”(接力出版社出版),畫家韓煦以章魚先生和他的動物朋友們的日常生活為主線,通過重復的情節和有趣的轉折,巧妙展現各種認知,是一套適合2—5歲孩子閱讀的創意認知圖畫書。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的“蒲蒲蘭童書館·怪杰佐羅力系列”,展現了新的一年里,佐羅力更加波瀾壯闊的冒險旅程。《世界插畫大師英諾森提作品·喜鵲小偷》由明天出版社出版,作品在呈現和反思戰爭罪惡感、荒誕性的同時,也昭示了兒童艱危環境下自我覺醒、自我救贖的力量,是一部有溫度與人文厚度的作品。
圖畫書套系方面,明天出版社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畫書大系》(第二輯)和湖南少兒社中國民族節日風俗故事畫庫(第二輯)頗值期待。前者通過文學性創作,借助圖畫書的表現方式,將“非遺”項目獨具魅力的藝術形式和其傳承中積淀的豐厚的文化資源呈現給兒童讀者;后者選取了10個民族節日為表現內容,對各民族節日來源、節日故事、節日風情習俗進行了藝術的描繪,讓小讀者窺見各民族絢麗多彩的生活面貌和繁榮發展的前景。蒲公英童書館將推出中國兒童文學名家名作系列(6冊)(暫定名),含葉圣陶《稻草人》、陳伯吹《一只想飛的貓》、金近《小鴨子學游水》、孫幼軍《小貝流浪記》、方軼群《月亮婆婆》和包蕾《小金魚拔牙齒》,由六位業界知名的優秀青年插畫師繪制。
原創科普升級
從少兒科普選題來看,原創科普開始了面向不同年齡階段讀者的不同產品構建;其故事化、現場感的表達方式,編寫與設計的多元,趣味性、互動性的增強,都大大推進了少兒科普的閱讀魅力;微視頻、AR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推動原創少兒科普實現產品升級。
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推出“北京城的歷史”系列,上冊為《從邊疆到都城》,下冊為《從天子到百姓》。整套書以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為主線,以時間為順序,介紹了北京城從無到有,從初為都城到成為繁華的大都市的演變過程。圖書增加了AR(增強現實)內容,能夠讓讀者更直觀地了解北京城的千年之變。《熊赳赳遨游祖國大地》(希望出版社出版),以故事的形式,通過主人公熊赳赳與教授爺爺的對話和互動,介紹了中國34個省級行政區域的地理知識。《DK環游世界科普繪本》由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引進,是專為3-6歲兒童打造的全手繪科普繪本,畫面細節豐富,色彩明快,富有童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