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兒童文學弘揚非遺文化 傳遞真善美
關鍵詞:非遺文化
1月10日下午,弘揚非遺文化的《少年師傅》和傳遞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千山鳥飛》圖書創作分享會在南寧舉行。
兩書的作者楊映川介紹,小說《少年師傅》以國家級非遺項目侗族木構建筑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楊似玉為原型,講述了侗鄉小木匠成長為建造大師的傳奇故事;小說《千山鳥飛》著眼于人與野生動物在共同的家園中共棲共存的主題,講述了山村少年包森林勇敢無畏保護千年鳥道的動人故事。
楊映川在《花城》《人民文學》《作家》《當代》《十月》等刊物發表過小說逾300萬字,出版了10多部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其中小說《不能掉頭》曾獲人民文學獎,小說《馬拉松》曾獲百花文學獎,《我困了,我醒了》曾入選中國小說排行榜。
分享會上,楊映川向讀者朋友們分享了她的創作經歷和感受。在創作前,她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她認為,孩子最寶貴的童真,就在于富有同情心,平等看待萬事萬物。寫童書的時候,大人的功利性要降到最低,要保全孩子的童真,鞏固他們的純真和靈性。
“楊映川的兒童文學創作初衷在于,為自己的孩子和全天下的孩子,寫點適合他們看的作品。”活動中,《南方文壇》雜志主編張燕玲對圖書作者楊映川的文學創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她表示,“童心與童真”是兒童文學的核心,其中顯現的智慧、靈性和精神氣質,是兒童文學的經典品格與現代精神。楊映川的兩部作品能夠體現這樣的品性。
同為兒童文學作家的王勇英在分享會上說,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無可替代的忠誠朋友。楊映川的創作出自對兒童文學由衷的熱忱,她的兩部兒童文學作品能夠傳遞出每個孩子成長所需要的真善美,是珍貴的精神養料。
本此分享會由廣西教育出版社、漓江書院聯合主辦,旨在加強本土作家與讀者的交流溝通,推動本土兒童文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