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文藝聯合書單|我為什么自己的書一本沒寫
《阿拉·古勒的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阿拉·古勒著,鄧金明譯,世紀文景 | 上海人民出版社
阿拉·古勒,被譽為“伊斯坦布爾之眼”,馬克·呂布和布列松賞識、諾獎作家帕慕克深愛的攝影師。本書包含153張照片,是古勒對1940年代到1980年代伊斯坦布爾日常生活的生動記錄。透過古勒精確的鏡頭,這個城市的憂郁之美在傳統和現代之間發生震蕩。作為歐洲和亞洲的交匯之處,伊斯坦布爾的性格和它的歷史一樣層次豐富,而古勒的照片就傳達了這種豐富。在這些珍貴的黑白照片之前,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撰寫的序言。這位作家和攝影師古勒一樣,都生于伊斯坦布爾,年輕時都曾渴望成為畫家。二人各自用自己的方式描繪了他們的故鄉,通過圖像和文字,捕捉伊斯坦布爾的靈魂。
《艾米莉·勃朗特詩全集》
[英]艾米莉·勃朗特著,劉新民譯,四川文藝出版社
《艾米莉·勃朗特詩全集》收錄了勃朗特近兩百首抒情詩。相比夏洛特和安妮,艾米莉被認為是天才型的作者,也是維多利亞時代乃至英詩史上重要的詩人之一。她的詩歌寫作貫穿了一生,和小說也有緊密聯系,但《呼嘯山莊》率先奠定了她的文學聲望,使其詩歌成就及其豐富性被長期低估。
《安妮·卡森詩選:紅的自傳·丈夫之美》
[加拿大]安妮·卡森著,黃茜譯,譯林出版社
安妮·卡森是當代古典造詣最為深厚的詩人、古典學教授、薩福殘篇斷章的譯者、跨界藝術家,活躍在藝術圈和戲劇舞臺。她是“智慧作家”,承繼艾米麗·勃朗特和艾米麗·狄金森之后的詩學傳統,擅長用當代的方式、創新的形式來重新闡釋古典。翁達杰評價安妮·卡森說,“她從偉人們中間抽取了理性、巧智和情緒,放到自己獨特的聲韻之中。”本書內含卡森最具分量的代表作《紅的自傳》《丈夫之美》,均代表其詩歌最高成就,且帶有傳記色彩。
《冰雪戀熊貓》
唐家三少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唐家三少最新創作的一部現實題材網絡小說,將源遠流長的美食文化和炫酷的滑雪運動碰撞出絢爛的火花。小說講述了一個知名廚師,一個從小熱愛滑雪的滑雪教練,因為滑雪而產生交集的故事。
程乙本《紅樓夢》
曹雪芹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程乙本《紅樓夢》是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書屋木活字本《紅樓夢》”的簡稱,是在乾隆五十六年首次以木活字方式擺印的一百二十回本《紅樓夢》(程甲本)基礎上,經過程偉元、高鶚整理后再次擺印的一百二十回全本《紅樓夢》。程乙本是《紅樓夢》傳播史上重要的版本,20世紀二三十年代胡適所倡印的“亞東圖書館重排本”,就是據程乙本排印的。20世紀50年代作家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整理本底本也是來自程乙本,故新中國成立以后很長一段時間內主要是程乙本流傳于世。二十世紀以來,學界對程高本為代表的《紅樓夢》刊印本研究越來越重視,經過胡文彬、曹立波等專家考察,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藏的程乙本《紅樓夢》是目前已知保存較為完好的、純正的初刊本,其版本價值在現存的二十多部程乙本《紅樓夢》中是較高的一部。此次影印出版,以高清掃描底本,以保持原底本尺寸、全彩方式印刷,完好呈現了程乙本《紅樓夢》初刊本的原始面貌。
《第76天》
熊育群著,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作家熊育群創作的一部抗疫題材長篇報告文學作品。2020年的中國抗疫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民族史詩,本書以時間為軸線,全景式記錄了2020年武漢、湖北及全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團結一心、抗擊新冠疫情的時代畫卷。作者著力刻畫武漢封城至解禁76天里的世情人心,面對疫情中國人民不屈的力量,各地人民眾志成城援助湖北的國家大義、同胞之情……
《弗蘭肯斯坦》
[英]瑪麗·雪萊著,梁永剛譯,漓江出版社
《弗蘭肯斯坦》被認為是文學史上的第一部科幻小說,自面世以來,已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根據它改編的舞臺劇和電影多達幾十個版本,1931年《科學怪人》的續集電影《科學怪人的新娘》,更是被視為影史上最重要的恐怖電影之一。小說講述弗蘭肯斯坦對生命科學有著狂熱的追求,他用死人的各部分造出了一個類人的怪物。怪物甫一出世,就遭到創造者的遺棄,以及其他各類人群的驅逐。面對人類的憎惡,本性善良單純的它學會了仇恨,并展開瘋狂的報復行為:殺害弱小與良善,逼迫弗蘭肯斯坦為它造一個女性伴侶……怪物與人類之間的愛恨情仇糾纏不清,然而隨著弗蘭肯斯坦的病逝,怪物也“消失在遠方茫茫黑夜中”。
正如作者在導言所說,這個故事“須迎合人性中那份莫可名狀的恐懼,要能引發人們的驚悚恐懼;這個故事要讓讀者不敢側目旁顧,要讓讀者血流凝滯,要讓讀者心跳加速”。
“勾玉三部曲”:《空色勾玉》《白鳥異傳》《薄紅天女》
[日]荻原規子著,時代文藝出版社
“勾玉三部曲”,原由日本德間書店出版,是日本奇幻文學作家荻原規子的系列作品,亦是日本奇幻文學的經典作品。三部作品均以古代日本為背景,以傳世法器勾玉和大蛇劍為線索,以玉與劍的守護者為主角講述,仿佛一部日文版的《云圖》,整個系列充滿瑰麗的奇幻色彩。
《湖面如鏡》
[馬來西亞]賀淑芳著,后浪|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聯合報文學獎得主馬來西亞作家賀淑芳作品。在明凈文字的背后,賀淑芳的書寫承載深沉的命運,叩問社會議題,一遍又一遍逼視出個人存在的困境。她的文字濃烈深沉,每篇都是殘暴的詩;而她筆下,命運是巨大的羅網,人們前仆后繼。九則短篇,深深淺淺地疊出當代女人的身影,有遠嫁臺灣的外籍新娘、有驟失愛貓漸日形銷骨立的妻子、有為了心愛的牧師募款建造教堂的妓女、有因為帶領學生讀文學被舉報的女老師、有崩潰后終日裸著身子夢游的女精神病患……她們強悍、柔軟,吶喊、回眸,品嘗活著的愛與苦。
《黃河故事》
邵麗著,河南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部“黃河故事”,也是典型的“中國故事”,父親生前在家庭中所經受的一切,被女兒的衣錦還鄉重新激活,家人、親友的過往與現實生活漸次展開,顯現出強勢的母親對一個家庭的性格與情感的影響;夫妻、父女、母女、兄弟姐妹間的矛盾糾葛,既反映出中國人的倫理生活,中國家庭的情感結構,也映照著兩輩人的觀念變遷和社會變革的洪流。
《金枝玉葉》
余耕著,百花文藝出版社
本書是《如果沒有明天之我是余歡水》作者余耕的最新作品。小說以姐妹兩人的成長經歷帶出三代人的故事,展現了中國半個多世紀來的發展與變遷。小說真實地反映出小人物在歷史大變革中的彷徨、掙扎和奮斗。
《糜骨之壤》
[波蘭]奧爾加·托卡爾丘克著,何娟、孫偉峰譯,浙江文藝出版社·KEY-可以文化
《糜骨之壤》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卡爾丘克的最新長篇小說,同名電影榮獲柏林國際電影節亞佛雷德鮑爾獎(銀熊獎)。小說入選2019年布克國際獎短名單、2019年美國國家圖書獎長名單、2020年國際都柏林文學獎短名單等。主人公雅尼娜是一位幽居在波蘭邊境山林里的老婦人。她精通占星術、喜歡威廉·布萊克的詩歌,并熱衷動物保護。雅尼娜給自己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會取個奇怪的外號,他們是“大腳”“鬼怪”“好消息”,她養的狗則被稱為“小姑娘們”。突然有一天,鄰居“大腳”被一塊小鹿骨頭卡住喉嚨,死在家里,此后兇案接二連三發生……這是一部生態主義色彩濃烈的犯罪小說,通過一場動物復仇案洞悉著關于人性和生命的秘密。
《南方有令秧》
笛安著,花城出版社
這是一個天真鋒利的女人在世俗中成全自己的故事。明朝萬歷年間,徽州商戶的女兒令秧十六歲嫁到唐家,不久即意外喪夫。唐氏一族二十九年沒出過貞節烈婦,期盼著令秧殉夫,為族人換取一道貞節牌坊,表面上為著光耀門楣,暗地里則覬覦朝廷旌表烈婦的種種好處。他們用盡手段誘導令秧走上死路。為了生存,少女令秧與現實同謀,踏上了艱難而兇險的烈婦之路……本書為笛安長篇轉型之作,曾獲第三屆“人民文學新人獎”長篇小說獎。
《人質》
[美]斯蒂芬妮·品特福著,徐悟譯,北岳文藝出版社
這部作品是美國犯罪小說作家斯蒂芬妮·品特福(曾獲得埃德加·愛倫·坡獎)2015年出版的新作,曾在當年入選“圖書館雜志”和“懸念”雜志年度最佳圖書。故事所講述的是緊張刺激的人質危機,顯現的則是傳統、現代擠壓下的紐約社會以及紐約人的情感世界。在小說中,作者巧妙加入了“人質劫持者”的第一人稱敘事,從而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我從來就不喜歡欺負人。我也從來不喜歡袖手旁觀,不喜歡放過問題……這就是我的生活方式。
《他和她的城》
繆娟著,百花洲文藝出版社
22歲時,徐冬冬第一次走進江悅的生命中,始終針鋒相對;32歲時,江悅經歷了戀愛、結婚、離婚,在人生的路口彷徨過、頹廢過,又重新振作,恍然回頭,才發現當初的少年,已成青年才俊。時光帶走了兩個人往日的模樣,帶不走的,是最初的怦然心動。本書是繆娟繼《翻譯官》后又一部高口碑作品。
《童年往事》
[愛爾蘭]羅迪·道伊爾著,郭國良、彭真丹譯,上海譯文出版社
《童年往事》是愛爾蘭“桂冠小說家”羅迪·道伊爾經典之作、布克獎得獎作品。1968年的愛爾蘭小鎮,10歲的帕特里克·克拉克正在經歷著成長的陣痛,父母關系破裂、神經敏感、無法入睡、被昔日好友孤立……小說以碎片化的敘事方式展現有關成長、婚姻、家庭的恒久思索,愛爾蘭式的幽默則與孩童的天真無邪相映成趣。一樁樁明亮而憂傷的童年往事,一幕幕低徊心間的動人回憶,組成了這一部平淡中寄寓深情的經典佳作。
《瓦下聽風》
彭家河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書是一部關于在城市化背景下農村轉型、農民命運、農業發展的個人散文集,通過對川北鄉村風物的書寫,刻錄了一個時代的歷史切片。全書分“鄉村進化史”“城市心靈史”“大地編年史”三輯,獲第九屆四川文學獎、第二十七屆全國孫犁散文獎等。
《文學魯軍新銳文叢第四輯(全十卷)》
山東文藝出版社
本叢書遴選山東省青年作家的作品結撰成集。收錄作品包括小說集5部:喬洪濤《一家之主》、楊襲《風過泥河》、段玉芝《支點》、王玉玨《恐高》、劉愛玲《遺失與燦爛》;詩歌集3部:老四《自白書》、韓宗寶《隱忍的抒情》、田暖《萬物閃耀》;散文集2部:張金鳳《踏雪歸鄉》、王韻《匍匐》。
《我為什么自己的書一本沒寫》
[法]馬塞爾·貝納布著,黃雅琴譯,上海文藝出版社
“我之所以從沒寫過一本自己的書,決不是意圖和文學一刀兩斷;我從未把顆粒不收當作實現目標,或把生產乏力當作生產模式。我無意破壞,恰恰相反,我打定主意要遵守圖書界的規則。”
主人公充滿寫作欲望,卻又難以成篇。是什么阻礙了他的寫作?與文字的關系?與語言的關系?與自身經歷的關系?與自我理想的關系?這本自稱不是書的書以自嘲的筆法,或明或隱地引用、摹仿了近兩百位哲人、文豪,在脫口秀般的節奏中設下一個個腦力挑戰,抽絲剝繭地解剖寫作欲望,令人思考寫作與文學的真諦究竟為何,曾榮獲法國第三十三屆黑色幽默文學大獎。
《五湖四海》
石鐘山著,湖南文藝出版社
本書以劉天右參軍、轉業、創業的人生歷程為主線,展現了近四十年來中國社會的變化和遷徙。期間他經歷了部隊大裁軍、文藝團體改革、商品倒賣潮、停薪留職下海潮、進城務工潮……時代背景就像是一個舞臺,劉天右身處其中,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將取之于社會的財富用之于社會。
《相伴》
[美]弗羅斯特·甘德著,李棟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相伴》是美國當代著名詩人、2019年普利策詩歌獎得主弗羅斯特·甘德的代表詩集。他在詩作中悼念曾經相濡以沫的亡妻,記錄陪伴患阿爾茲海默癥的母親的日子,他并沒有試圖完全擺脫悲傷,而是潛入了一種在輕與重之間浮動、痛苦而又受到層層凈化的美。正如他在詩中所言:我把一生都給了陌生人,沒能給我愛的人。
《小美》
錢江著,作家出版社
他——大山孕育的名校才子,她——氣質優雅的軍人之女。他們在西子湖畔相知相戀,度過了世外桃源般的大學時光。然而有情人難成眷屬,絕交信在櫻花樹下隨風逝去……所幸的是這段愛情并沒有結束,當他們最終擁有彼此,卻要接受命運的再一次挑戰。
《有生》
胡學文著,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這是一個起始于接“生”的故事,它以接生了一萬兩千余人的祖奶為主干,以被祖奶接引到人世的眾生為枝葉,為我們構建了一個文學世界。小說的敘事時間從晚清到當下,時間跨度有一百余年,被濃縮在祖奶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的講述中。作者用了足夠的耐心向我們講述百年人生的龐大和細小,寫出了大地上活人的難處,寫出了一方土地上眾人的生命本相。
《中國彩塑藝術》
胥建國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從歷史角度系統地論述了中國彩塑藝術的起源、形成和發展,結合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和圖片全方位闡述了不同朝代彩塑作品的風格和特點,總結了傳統彩塑在千百年間形成的造型觀念、表現方法,對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諸多問題做出了分析,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當代彩塑教學、創作實踐和理論研究做出了探索和經驗總結。
《珠穆朗瑪日記》
王少勇著,長江文藝出版社
中國首登珠峰60周年,2020珠峰測量特派記者以日記的形式講述珠峰高程測量全歷程。詩人王少勇在隨隊采訪的過程中,還原了鮮為人知的測繪登山隊員工作與生活狀態,向讀者介紹了珠峰的危險、神秘與純潔,將七十多個日夜的苦與樂,艱難與收獲,前行與回首濃縮于這部《珠穆朗瑪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