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學要流量更要質量
全國136位知名網絡作家日前聯合發出《提升網絡文學創作質量倡議書》,包括“提倡‘降速、減量、提質’,為讀者奉獻更多的精品力作”等六部分內容。承擔時代責任、強化創新精神成為行業共識。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網絡文學創作者超過千萬人,其中簽約作家70余萬人,讀者人數超過4.5億,網絡文學作品2600萬部。歷經異軍突起與快速擴張,當前,作為豐富人們精神生活有生力量和數字出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網絡文學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關鍵期。
創作、出版、評論,是網絡文學事業的“三駕馬車”。三者協同發力、互促共進,才能營造良性產業生態,推動網絡文學長足發展。
創作者應潛心磨礪精品,自律有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肩負社會責任與時代使命,兼重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創新性,應成為創作者的不變追求。面對當前一些追求點擊量的低俗、庸俗、媚俗作品,以及同質化、套路化、模仿抄襲、粗制濫造等現象,網絡文學創作者應自覺抵制、堅決杜絕。2020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署開展“優秀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網絡文學出版工程”作品評選工作,倡導深入書寫偉大時代、反映悠久燦爛歷史的優秀網絡文學作品,明確對這兩類題材作品進行扶持推廣。
出版者應強化內容把關,健全機制。對讀者負責、對社會負責,嚴格執行選題論證制度、內容審校制度,通過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提升質量催生優秀、遏制平庸、淘汰低劣,是出版者的職責所在。2020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署就進一步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發出通知,要求網絡文學出版單位規范網絡文學行業秩序,加強網絡文學出版管理,引導網絡文學出版單位始終堅持正確出版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持高質量發展,努力以精品奉獻人民,推動網絡文學繁榮健康發展。
評論者應堅持問題導向,激濁揚清。繁榮、清朗、活力迸發的網絡文學生動局面,離不開與之匹配的評論研究。圍繞作品的價值取向、審美反思、IP開發、海外傳播等,評論者應與時俱進拓展研究視野、構建科學評價體系,使網絡文學作品去蕪存菁、推陳出新。近年來,中國作家協會成立網絡文學委員會,北京大學等高校成立網絡文學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成立網絡文學研究室,評論隊伍不斷充實,研究成果不斷涌現。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在有些浮躁、逐利的環境下,“不以流量論英雄,當以質量謀長遠”需要定力與靜氣。希望網絡文學創作者、出版者、評論者根植精品意識、確保內容導向、健全評價體系,讓高質量、正能量、精品化和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成為網絡文學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