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書法課》:給現在開始寫書法的你
對于很多人而言,書法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大部分中國人從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間接地接觸過書法;而說陌生,是因為絕大多數人對書法的認識都停留在“毛筆字”這樣一個認識層面。最近出版的《書法課》,作者林曦談道:書法是一個系統,它以傳統文化為根基,通過技藝的修習,練手調心,幫助我們形成新的視角,認識和欣賞藝術與生活中的美。
林曦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她創辦了暄桐教室,開始教授零基礎成年人深入書法與傳統,課程包括書法、繪畫、中醫、靜坐、經典閱讀等內容,為許多熱愛傳統文化的同好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近日,林曦攜新作《書法課》在京舉辦線下分享。
活動現場
《書法課》背后:十年積累,三次推翻書稿
林曦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6、7歲便開始學習水墨畫、書法,她的水墨畫作品擅長描繪當下的生活,尤其喜畫花朵、孩童、案頭玩意等美好小景。2011年,她創辦了暄桐教室,開始教授零基礎成年人深入書法與傳統。在經過十年的積累之后,林曦梳理和分享了面向零基礎成年人的教學經驗,將多年來對于書法的思考寫作成書,出版為《書法課》。
林曦在現場談到,她一直有想為書法愛好者寫一本書的念頭,目前正式出版的《書法課》是她在推翻三遍草稿之后寫的第四遍。“其實我寫第一遍的時候非常難,獲得了美院很多書法專業的老師們的贊賞,說寫得很好。但是我給了一些零基礎的同學試讀,他們說看不懂,我覺得零基礎的同學看不懂就失敗了。第二遍我就以課程體系為主,出來之后反饋也不錯,但是我覺得大家其實并不是讀者,并不是要看一個課程的筆記,上課和工業式的了解是不一樣的,想要知道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第二遍又被我否了。”林曦說道。“第三遍,我看了很多日本教手工藝的書,日本工藝能把這么復雜的事情講簡單,所以就試著用特別輕快,特別沒有難度,很親切的語言講,寫完就像一本童書,其實提升了書法的高度和難度,魅力就沒有了。所以又寫了第四版,寫了三年。”
“寫這本書之前我做了很多功課,我把大概從民國時期一直到八九十年代,所有的書法大家們給書法愛好者寫的普及書大概有四五十本,如果再加上一些內容比較重復的,大概100多本,我一口氣把它們都看了一遍,一一做了筆記。”林曦說道。
關于為什么要做一件面對一群零基礎的人教學的工作,林曦說:“能夠從零開始,一點一點去構建,帶著他們一起去學習的這個過程,比你站在某個高度俯瞰要看到更多。而且因為大眾喜歡書法,不像我們在美術學院還有一張文憑要拿,為了將來的人生的職業選擇還有各種各樣別的東西要學,在我的教室里面大家學絕對是為自己而學的,為自己開心而學,這樣的話,大家坐在一個教室里面談論的話題,有的時候想想都真的是挺理想的,但是特別開心。”《書法課》內頁
“如今人們不寫字了,書法的藝術性反而變得更純粹”
陳丹青在為《書法課》寫的序言中說:“來看林曦女士近十年的一攤子教學,倒是苦心經營而又能善作調理的美談。……她能以今時的種種機運與需求,盤活書畫教學。書畫有格,教學有趣,年年月月地修習濡染,向學之事便不再是功利與擺設,而是能內化為精神生活,又使日常家居平添亮色。”
林曦說:“我從小就會聽到長輩說,字是敲門磚,在過去,大家沒有社交媒體,沒有那么多照片的時候,別人用什么來認識你的教養,你的學養,你所受的教育,其實你一落筆,你寫下幾個字,大家就會對你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和認識,所以我們都有一種默默的想要把字寫好的愿望。”林曦說道。
“在古代科舉的那個時代,大家知道在唐代,身言書判,你考卷的字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分標準。字跡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里面一直與人保持著一種同步的關系,就像我們今天給人看一段照片,一段視頻,那個年代沒有照片和視頻,那個時候把字叫做千里面目,千里之外的人可以通過你的字認識你,我們依然覺得它是一種顯現,一種內在修養的顯現。”她也說道。
林曦認為,現在我們遭遇的問題已經不是所謂的鋼筆字要取代毛筆字,而是人們壓根就不寫字了。在她看來,這對書法而言不完全是一件壞事,“書法的藝術性,就像繪畫、音樂一樣,藝術性這部分變得純粹了,今天當你不再功利地用一個字跡展現自己的教養和才華的時候,你反而能自己真正享受書法這件事情。這么忙為什么還要寫字呢?我們已經夠忙的了,但是在超強輸出的當下,我們需要更大的電池來充電。書法的這個修養是中國幾千年來文人們都在從事的一個修養體系,有人說,越經過時間淘洗,沉淀下來的越是值得我們長久去追尋,去探討的。書法就是這樣一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文人的每一個人生階段里面都成為跟自己相處以及表達自我的最重要的手段。”
她提到了自己在16歲時讀到的一本書,是徐復觀寫的《中國藝術精神》,“這本書里面核心的觀點就是中國人的藝術是以老莊為基礎的藝術,最大的特點是我們是為生活而藝術,而不是為藝術而生活。我們學習藝術,最終是為了來滋養和助力我們的生活,而不是把我們的生活當作祭品去獻祭給藝術。”
思通楷則,少不如老
林曦談道:“大家知道在藝術這個行業里面,往往都是沒有太多出路的人才教零基礎,至少在過去是這樣的。但我不這么認為,在我看來藝術需要源頭,藝術需要指引,我需要真正的指引,我希望我相信我愛的這件事情。因為我太愛寫字了,我覺得就算是天塌下來,只要鋪開一張紙,我聽到毛筆在紙上的聲音,一切煩惱跟我隔開了,我跟所有的問題就脫開了,我認為我獲得了快樂,我在字里面獲得了安定和滋養。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很多跟我一樣的人,我就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大家應該也一樣,所以我相信我花時間努力的去做這個事情會有知音,會有回饋。”
在她看來,零基礎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因為你一上手的時候好有成就感,好開心,打開一個新的世界,你一個一個帖地認識古代一位一位書家,讀他的詩文,讀那個時代最精彩的文章,欣賞那個時代最精彩的畫,聽那個時代的音樂,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在你眼前展現的這個水晶球真是太可愛了。”
成年人還可以學好書法嗎?林曦給出的答案是肯定的,她舉了書法家孫過庭說過的一句話:思通楷則,少不如老。“這句話是說成年人的優勢在于你能把握一個事情的規律,小朋友的優勢在于童子功,可以不厭其煩地有更多的機會打磨和重復,以及時間比較多。比較單純地去重復其實我們現在沒有這么多時間,我們非常忙,但是你發現越忙,其實你應該越追求你學習的效率,所謂學習效率不是快,而是正確地重復,有效地學習。”她說道。
《書法課》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