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既憂傷又快樂的圖畫書
《晚安,星球》 [阿根廷]利尼爾斯文/圖 楊玲玲、彭懿譯/明天出版社2020年5月版/40.00元
《晚安,星球》是一本既憂傷又快樂的圖畫書,講了一個既什么都沒有發生又發生了偉大冒險的故事,這個故事既屬于大人又屬于孩子。我不是剛剛醒來,還沒有從夢中完全走出,也不是久久未眠,正困得迫不及待要進入夢鄉。我此刻十分清醒,清晰地感受到上述兩種截然相反的情緒同時襲來,也十分明確該用什么來描述這種復雜的體驗——一種往往由詩歌帶來的悖論式體驗。
既憂傷又快樂,壓抑與靈動并呈,第一重悖論從圖畫書的第一幅畫面就開始了。小女孩愛瑪手里拿著布偶玩具(一只小鹿,名叫星球),居中而立,背對讀者,望向一棟門窗緊閉的房子,正前方是房子的窗口和屋頂,顯得壓抑和緊張,但幸而左右是金黃和紅褐色的樹木,飄飛的黃葉與紅葉給畫面帶來許多舒緩與靈動,又與星球身上的黃色斑點和愛瑪衣服上的紅色圖案相呼應,背對讀者的愛瑪因而有了豐富的可能,當然,首先是轉身和星球一起面向讀者的可能,而看起來有些垂頭喪氣卻一直面向讀者的星球呢,毫無疑問,它是整個故事的主人公。
愛瑪和星球一起在樹下的落葉堆中嬉戲。而畫面的視角悄然轉換,與第三個角色——一只寵物狗的視角重合。寵物狗回到了自己的小空間,愛瑪和星球突然遠得像是一個淺淡的背景。愛瑪和星球形影不離,一起讀書、吃飯、刷牙、睡覺……直到愛瑪對星球說出一句開啟魔法的咒語——“晚安,星球。”童話故事的主人公總是一個人時才開始冒險,現在星球是一個人了,冒險的故事剛剛開啟。
于是我們看到了第二重悖論——遠與近的悖論,也是孤獨與陪伴的悖論:當愛瑪與星球親密無間,星球是愛瑪想象中的朋友,當愛瑪與星球分離,星球才成為它自己。出乎意料地,星球活動了起來,它起身吻了熟睡的愛瑪的臉頰,像所有童話故事的主人公一樣獨自出發了。
接下來,第四個角色——引導者出現了,突然加入故事的老鼠把星球和寵物狗引領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我們來回顧一下在此之前星球和寵物狗的世界——固定的陪伴關系,逼仄的起居空間,高度限制的玩具和寵物的身份,無疑是一個狹小的世界。但是語言一次次突破了世界的邊界,先是“晚安,星球”開啟了拓展世界的魔法,再是神秘的“吸溜”聲吸引主人公走得更遠,一個更遼闊的世界徐徐展開。
角色們各司其職,老鼠是向導,寵物狗是助手,星球則是勇于探索的主人公,白天它還在樹下的落葉堆里,但是夜晚,它勇敢地來到一棵最高的大樹上,仰望這個世界上最大的餅干——天上的月亮。到此為止,故事展示了第三重悖論——限制與自由同在。
故事的高潮部分是關于第四重悖論的——失望與希望的交疊。星球在樹上高高躍起,飛向月亮……天真而偉大的夢想,伴隨著天真而偉大的失敗,星球從高空墜落,劃過黑漆漆的夜幕,掉在樹下的落葉堆里。最大的餅干沒有吃到,當然會失望,但是在最失望的時刻升起的卻不僅僅是失望,先是衷心肯定與贊揚——“太厲害了!就差一點點!”再是堅定未來的信念——“有人知道怎么上去。我有時候看到那個餅干被咬了一大口。”隨后是實實在在的安慰——“我們還是去吃點兒你的小餅干吧。”這之后,希望就油然升起了——“今晚就到此為止。”那么明天呢?讓我們繼續吧!這部分簡直就是如何應對孩子失望情緒的完美示范。人只要行動,就難免遭受失敗,但重要的不是成功,而是行動本身。
“每一個動物,無論大小,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星球這樣解釋自己的名字,經過這個晚上的冒險,它獲得了更完善的自我認識,心滿意足地回到它出發的地方。日升,月落,愛瑪醒來,星球變回不動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