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流”激蕩 “澎湃”心聲 ——觀原創民族歌劇《紅流澎湃》
歷史是一條奔騰的長河,它的激蕩、它的洶涌,呈現出的是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在中華民族曾經的轉折關頭,有一批崇高的思想精英人士,他們為了民族的復興,為了國家的強盛,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傳播,他們就是中國革命早期的一批堅定的共產黨員。
在這批早期的中國共產黨員中,有一位被毛澤東譽為“農民運動大王”的人,他就是彭湃,中國農民運動的先驅者。彭湃在自己短暫的一生中,為中國革命事業立下了不朽功績,他是一位永遠值得人們銘記和懷念的英雄。
最近,南方歌舞團推出了一部描寫和表現彭湃革命事跡的原創民族歌劇《紅流澎湃》,11月4日、5日在廣州首演。該劇由劇作家游暐之編劇,作曲家杜鳴作曲,導演謝曉泳執導,青年指揮家王燕執棒,南方歌舞團及珠影樂團演出。歌劇極大弘揚了老一輩革命家為民族復興所做出的無私奉獻,表現出共產黨人為貧苦人民求解放的精神。
編劇游暐之此次執筆《紅流澎湃》,她表現出了極大的思想熱情和專業積極性,一部二幕六場(加序和尾聲)的大型歌劇,從她的筆下涓涓流出,自始至終順暢自如,一氣呵成。此次也是杜鳴與游暐之的首度合作。我認為,這部歌劇有著通篇的歌劇化構思與歌劇化處理。
杜鳴在歌劇中將民族音樂素材通過歌劇思維加以表現,他能夠將“原旨”性很強的民族音樂主題變成歌劇化的旋律,從而使詠嘆調、詠敘調、宣敘調等歌劇表現手法更具中國特色和中國風格。
《紅流澎湃》旋律動聽,諸多唱段充滿深情,易聽易記,便于觀眾接受。如第一幕中的“薅草合唱”,音樂似快樂的鄉村舞曲,又似調侃的幽默歌聲,聽來音律清新,動感翩躚。而蔡素屏的幾首詠嘆調則寫得非常委婉,其溫柔的旋律加之凄美的個性,為人物角色帶來了楚楚動人的外柔內剛之感。
一部歌劇演出成功,導演至關重要。《紅流澎湃》的導演謝曉泳是一位頗具想象力和執導方法的導演,他本人雖是舞蹈編導出身,但此次執導歌劇,卻相當嫻熟,舞臺感干凈明快,整體布局合理,調配調度清晰,尤其是主要人物形象的樹立,顯得高大、篤實且令人信服。
劇中,導演將彭湃與蔡素屏的感情戲排得異常細膩,最大限度地將革命理想與人性情感聯系在一起,且通過“游動”式的二重唱,把這種真摯的愛情升華到了至高境界。在對群眾場面的調度方面,導演很好地發揮了舞蹈在歌劇中的作用,以群眾化的特色舞蹈(如薅草舞蹈),反襯出歌劇的音樂效果,并將角色的人物個性融入其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歌劇《紅流澎湃》舞美設計吳天此次沒有采用實物實景的方法,而是運用鋼筆畫為基底,采用吊幕切換的形式配合舞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藝術感覺。而服裝設計孫玉玲則以質樸化的民風設計與吳天的特色舞美相銜接,使二者達到了渾然一體的效果。
南方歌舞團此次排演和推出這部歌劇,在各方面付出了極大努力。此次演出,除毋攀和劉洺君兩位特邀演員外,其余角色均由本團演員擔綱,這一點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毋攀和劉洺君不負眾望,他們唱演俱佳,令人稱道。毋攀的個性徹底得到了“釋放”,唱演中真正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感,劉洺君則盡顯內在的情感本色與唱演潛力,整體發揮出色。
激蕩的洪流,“澎湃”的心聲。時值建黨100周年前夕,南方歌舞團拿出了這樣一部優秀的原創民族歌劇,可驚可嘆、可喜可賀。愿這部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歌劇能得以繼續完善,最終成為中國民族歌劇中具有成熟價值的保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