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如何遣詞造句》
    來源:中國作家網 | 斯坦利·費什  2020年12月28日16:54

    《如何遣詞造句》

    作者:[美國]斯坦利·費什 著,楊逸 譯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0年10月

    ISBN:9787544783866

    定價:48.00元

    第一章

    為什么講句子

    安妮·狄勒德在其作品《寫作生涯》(1989)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學生問她的一位作家同行:“您認為我能成為一名作家嗎?”“那你喜歡句子嗎?”那位作家反問道。學生對這個問題感到很驚訝,但是狄勒德十分清楚其中的意思。她說,后來那名學生被對方告知,“如果他喜歡句子,那么他便可以開始著手寫作了”。

    狄勒德又想起與一位畫家朋友的一次內容相似的談話。“我問他是怎樣走上繪畫之路的,他回答說:‘我喜歡顏料的味道。’”言下之意(狄勒德本人對這句話并未多作說明),你并不是從一個偉大的構想——像是一部偉大的美國小說或者一件能在盧浮宮展出的杰作——開始的。你的出發點源于對某一藝術形式的某樣基本材料所產生的感覺,在上述的一個例子中是指顏料,在另一個例子中則是指句子。

    可是,詞語之于寫作,難道不比句子更接近顏料在繪畫中的角色嗎?事實并非如此,因為在畫布上涂抹,甚至滴灑顏料能令趣事發生,而一個接一個地簡單堆砌詞語并不能產生什么效果,直到其他某種東西加入。安東尼·伯吉斯的小說《恩德比的外部世界》(1968)中有一句話十分精確地定義了這“某種東西”:

    And the words slide into the slots ordained by syntax,

    and glitter as with atmospheric dust with those impurities

    which we call meaning.

    詞語滑進句法指定的一個個凹槽,

    仿佛帶著大氣的微塵一般

    帶上我們稱為“意義”的雜質而閃耀。

    在滑入凹槽前,詞語只是互不相干的事物,可以指向任何地方,也可以毫無所指。一旦詞語在“指定”的位置安頓下來,它們便由關系紐帶相互聯系起來—“指定”(ordain)是個神奇的詞,能夠體現語法結構的固定邏輯。作為主語、賓語、動詞謂語、描寫語或方式狀語,這些詞語的結合組成了關于世界的表述,即變成可供人們思考、欣賞、否定或提煉的意義。弗吉尼亞·塔夫特在其著作《巧妙的句子》(2006)的開頭引用了伯吉斯的這句話。她這樣評價道:“句法賦予詞語以某種順序相互聯系的力量……使它們能夠承載意義—不論何種類型的意義,并在恰當的位置發出獨特的光輝。”眾所周知,福樓拜追求“精確字眼”(mot juste)的運用,他所尋找的并不是獨自發光的詞語,而是經過精確的安排,在與其他經過精確安排的詞語組合之后,能夠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上雕刻出某種形狀的詞語。對此,狄勒德又說:“寫作的時候,你鋪下一行詞語。這行詞語是礦工的鎬、木雕師的鑿和外科醫生的探針。你揮舞著它,挖出前行的道路。”當你來到這條道路的終點時,你便擁有了一個句子。福樓拜曾在一封信中將自己描述成微恙的狀態:“句子讓我渾身發癢。”他必須將它們寫出來。他想要對著路人大聲說出這些句子。

    我希望能夠成為這些路人中的一員。有些人熱衷于觀賞鳥類,有些人愛好圍觀明星,有些人喜歡觀察動植物,而我則來自關注句子的部族。有些人欣賞美術作品,另一些人品味美酒佳釀,而我則醉心于妙語佳句。我總在不斷尋找令人驚嘆不已的句子,發掘那些讓人由衷感慨“真了不起”或“神來之筆”的句子。我的一些同好創辦了諸如“史上最佳句子集錦”“我們喜愛的句子”“最佳首句集錦”“最佳結句集錦”等網站。在這些網站上刊登的句子往往并不是因為句中所包含的政治、社會、哲學觀點而入選。它們被選出來是因為代表了某種技能的最高水平。在我看來,這就好比體育集錦,像是“史上五大最強灌籃”、“十大精彩接球”或“15次最佳持球跑動觸地得分”等等,而人們的反應總是“太神奇了”“你能相信嗎”“我怎么也想不到他會這樣做”“這一招真是太厲害了”“這簡直不是人類能做到的”等等。這類贊美多半帶著些遺憾,因為他們認識到雖然自己也有兩只手和兩只腳,卻永遠無法做到運動員那樣的動作。 寫句子也是這樣。能夠運用日常語言并不等于擅長這件事。我們驚嘆于錦詞佳句,向朋友、配偶,甚至有些時候向路人大聲朗誦它們;我們分析它們,并為自己的才疏學淺感到惋惜。

    令人慶幸的一點是,即使不去刻意尋找,彰顯技巧、令人驚羨的句子也隨處可見。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邊開車邊收聽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廣播里一位評論家正在講述傳奇女演員瓊·克勞馥的故事。這位女影星每次出門前總要精心打扮,仿佛即將出席電影首映式或是前往紐約最負盛名的薩爾迪餐廳參加晚宴。有采訪者問她為什么要這樣做,她回答道:“如果你想看到的是一位鄰家女孩,去隔壁鄰居家吧。”瓊·克勞馥知道,表現得像一位電影明星對她的影迷非常重要(自她那個時代以來,娛樂業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拜狗仔隊所賜,在格林尼治村或布倫特伍德,我們甚至能夠看到電影明星親自去取干洗的衣物),這一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真正可能讓人吃驚的是,她僅用了一句人人都懂的話就表明了自己的觀點。正是這句簡短的祈使句—“去隔壁鄰居家吧”(go next door),干脆利落地發揮出良好的說話效果,它不僅在字面上替代了“鄰家女孩”這樣的平常俗話,還提醒我們“隔壁鄰居家”是現實中人們不該期盼找到華麗魅惑的地方——當然,除非你正在觀看的是電影《火樹銀花》(Meet Me in St. Louis)中朱迪·嘉蘭演唱《鄰家男孩》一曲的場景。

    上乘佳句同樣會出現在電影中,它瞬間閃現,然后隨著情節的推進轉瞬即逝。《豪勇七蛟龍》(The Magnificent Seven, 1960)中有這么一幕:埃里·瓦拉赫扮演的土匪頭子解釋在搶劫農民的食物和用品時,為什么他從不因受害者的困苦而感到內疚:

    If God didn’t want them sheared, he would not have made them

    sheep.

    如果上帝不想讓它們被剃光,他便不會把它們造成綿羊。

    這句話干脆利落,仿佛鞭子啪地一甩;它采用了諺語式哲言的形式(后面我們將討論這種形式),它所冀求的那種塵埃落定與確定無疑的樣子通過分句間的排比得以實現,而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分句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規則地重復了輔音和元音,比如“didn’t want”(不想)和“would not have”(不會)、“sheared”(剃光)和“sheep”(綿羊)。我們知道因為有“剃光”這個詞,下面馬上會出現“綿羊”。當這個詞出現的時候,看上去似乎不可避免,并且至少從某個角度來看,是恰當的。作為一個土匪頭子,這話講得還算不賴。

    即使是兒童也能造出很好的句子。我的岳母露西爾·賴利·帕里是一名小學教師,她回憶起有一天學校收到了一個大盒子。沒人知道它從哪里來,里面是什么。于是,她給四年級的學生布置了一道作業,讓他們寫寫這個盒子。其中一名學生在作文開頭寫道:

    I was already on the second floor when I heard about the box.

    聽說這個盒子的時候,我已經到了二樓。

    關于這句話,值得注意的是它能夠吸引讀者,讓他們想要了解更多。這是一個關于我們知道什么和不知道什么的問題。我們知道作者正處于某件事的中間階段(“我已經”),但是我們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事;我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聽說了這個盒子,或是盒子這件事對她正在做的事情有怎樣的影響(如果有的話)。于是,我們繼續往下讀,想要找到答案。若能得此佳句,大約許多資深作家死都愿意。

    在課上講解那件關于在校禱告的名案“韋斯曼訴李案”(Lee v. Weisman, 1992年)時,我又發現了一個令我心儀的句子。韋斯曼先生一紙訴訟將羅德島州普羅維登斯市內森主教中學(數十年前,我曾就讀于這所學校)告上法庭,理由是在他女兒的畢業典禮上,校方邀請牧師讀了一段非常世俗的禱文。韋斯曼認為,禱告活動違背了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國會確立國教的行為的明令禁止。絕大多數最高法院大法官贊同韋斯曼的觀點并且分析說,雖然禱告不曾涉及宗派內容,對學生也沒有強制要求,后者完全可以無視該活動,但整個排演是一種“心理脅迫”行為。大法官斯卡利亞認為這種論斷有失平允。他先是引用了一位法學專家同事的話,譴責立教條款法弄得如此復雜難懂,怕是要淪為某種室內裝飾。他又隨即發表了如下言論:

    Interior decorating is a rock-hard science compared to psychology

    practiced by amateurs.

    較之業余人士的心理學實踐,室內裝飾倒成了一門扎扎實實

    的學問。

    這句話本身成為擲向斯卡利亞大法官所在最高法院多數派的一塊大石。它仿佛一枚炮彈,在詞語軌道中不斷加速。原句中“較之”(compared)和“實踐”(practiced)這兩個過去分詞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它們的簡潔不允許句中出現停頓或換氣,并且使句子急速射向其語義與現實中的抨擊對象—當斯卡利亞厲聲說出這番話時,坐在他身邊的那些“業余人士”。

    我在這句話中所感受到的愉悅與案件本身并無關聯,也并非源自多數派或異議派論點中的亮點。這種愉悅是欣賞到了技術層面的成就—這里或許可以用射擊這項體育賽事打個比方,即指斯卡利亞大法官能夠在對手意識到發生了什么之前裝彈、瞄準并一發制勝。我隨身攜帶這一金句,就像其他人隨身攜帶價值連城的珠寶或制作精良的瑞士手表。我時常將它拿出來品味一下,甚至邀請他人一起欣賞(盡管有時對方會很勉強)。我將它置于顯微鏡下,審視其內部最深處的運作方式。

    我知道,這聽起來非常珍貴,好像這些句子是限演一場的演出,是沃爾特·佩特于藝術中尋找的東西的分散實例,是承諾“為生命中那些轉瞬即逝的時刻提供最高品質,純粹只為那些時刻”(這句話本身也是上乘佳句,后面我們還會講到佩特)的絢爛人生體驗。事實上,句子能帶來更多。它可以產生關于如何組織世界的教訓和實踐。那是語言的作用:把世界編組成多個可管理的、在某種意義上是人工的單位,供人們棲息與操控。如果你寫的句子能夠將施動者、動作和對象在時間、空間、語氣、欲望、恐懼、原因與結果上相互聯系,如果你對這些關系的說明能夠用一種可傳達給目標讀者的精確方式加以描述,那么可以推斷,你能夠寫作任何東西:一個段落、一段論述、一則文章、一篇論文、一部小說。羅蘭·巴特曾說:“沒有什么東西會在語篇中出現,卻于句子里找尋不到。”(《圖像·音樂·文本》,1977a)他還補充說,任何長度的語篇都是“一個長句……就如同任何句子都是一個短的語篇”。數年前,當我正著手醞釀一本書時,我的系主任休·肯納給了我一個指點:“只要第一句話寫對了,剩下的內容就自然而然出來了。”他的意思是,如果在寫第一句話時,我已經充分了解它引出的旅途中的種種波折(事實上,這也使其成為最后一句話),那么順著它的引導,我將能合理安排論據和例證的順序。他是對的。

    用約翰·鄧恩的話講,句子就是“精心構建的微型世界”(鄧恩原句是在講人的身體,那是另一種組織構造)。在這本小書里,我盡可能地提到了許多作者,我希望帶你進入他們創造的微型世界之中。我的動機同時包括審美和實用兩個方面。我希望你能分享我在閱讀和思考這些句子時所感受的喜悅和驚嘆,也希望你在讀完此書時能夠自己創作一些品質優良(即使還算不上偉大)的句子。

    因此,我承諾提供給你審句快感和造句技巧,也即是欣賞佳句和撰寫佳句的能力。這些技能有時被認為彼此間僅具有間接關系,但我相信它們是同步習得的。如果你知道哪些要素參與了某個令人難忘的句子的構建—是否有并列、從屬、引用、壓縮、平行、頭韻(這些術語后面會詳細闡釋)等技巧運作其中,你也將了解到針對此類句子應該如何欣賞品評。反之,如果你在贊美某個句子之余還能有意識地分析促使你如此欣賞它的原因,那么你將能夠在創作類似(或有點類似的)句子的道路上前進很遠。

    還有第三個好處:句子分析和模仿方面的實踐也是對閱讀句子能力的操練。總的來說,閱讀顯然要比寫作容易。幾乎所有人都能心情愉悅地讀懂下面這個句子,這里約翰·厄普代克向我們描述了1960年9月28日在芬威球場看到美國職業棒球明星泰德·威廉斯——外號“小子”(Kid)或“神勇尖刀”(Splendid Splinter)——在其職業生涯最后的打席中擊出一記本壘打時的感覺。

    It was in the books while it was still in the sky.

    球還在天上飛,而這個瞬間已載入史冊。

    不過,我們需要多說一點才能講清楚是什么使這句話的效果如此卓越。這句話的支點在于“while”(而)這個詞;它的兩邊是兩類明顯不同的觀察結果。“這個瞬間已載入史冊”是隱喻性的。厄普代克準確地猜測到這個時刻將被各種故事記錄,并將進入位于紐約庫珀鎮的棒球名人堂。同時,他還早在這個時刻結束、在球真的飛出球場前賦予了它傳奇色彩。確實,在他的句子中,那顆棒球從未飛出球場。它“還在天上”(still in the sky),這個短語有多重意義。首先,球還在空中意味著它還沒有著陸;其次,球還在空中說明它的運動被制止了;此外,它還在某種意義上暗示了這個成績已經進入并將永遠留在書冊的天空中,成為棒球比賽上升最高、速度最快的擊球紀錄之一。從表面上看,“載入史冊”和“在天上飛”講的是很明顯的兩回事。一個指威廉斯的這記本壘打在歷史上的紀念意義,另一個則是描述棒球運行的物理軌跡。然而這兩件事最終,事實上是即刻(這句話說出來也很快)匯成同一件事:物理動作及其向神話的轉變同時發生;或者說,這就是厄普代克希望我們在滑過這一完全由單音節詞構成、看似簡單的句子時所產生的感覺。寫一個厄普代克級別的句子有多難?讓我們嘗試一下吧。你需要的是一個中樞詞語,表面上將不同時態隔開,事實上卻將它們聚攏到某一點,使得其間的時間距離不再存在。下面是我嘗試造的一個句子(效果相對弱些):“It was in my stomach before it was off the shelf .”(它還沒下架,就已經進了我的肚子。)現在,我不會對自己的句子多加贊譽,但是我要說,這是一種游戲式的嘗試,通過模仿,用某種類似的創作方式排列分句,以接近厄普代克的寫作藝術,獲得某種相似效果,即便肯定相對弱一些。一旦你掌握了竅門,學會集中注意力研究一個能被任意數量內容填充的形式,你將能夠永遠使用它。“She was enrolled at Harvard before she was conceived.”(她還沒投胎,就已被哈佛大學錄取。)“He had won the match before the first serve.”(第一個球還不曾發出,他已經贏得了比賽。)“They were celebrating while the other team was still at bat.”(另一支球隊還在擊球,他們已開始慶祝。)

    正如我說過的那樣,我的論題的一部分是說當你回頭再次閱讀厄普代克的句子,你所嘗試的分析和仿寫將有所回報。理解作家制造一種復雜效果的方式,將使作為讀者的你更能夠感悟到這種效果。在拆解它之前,你也許感覺到它多么好,但拆解能讓你更加理解它究竟好在哪里。我的妻子是一名優秀的畫家。我和她一起去畫廊的時候,我們可能同時被同一幅畫深深打動,但是只有她能夠細致地分析給我聽,到底是什么使這幅畫這樣令人印象深刻,以及畫家是如何做到這樣的。寫作也是如此:分析和模仿句子也是學習如何帶著一定的見識和鑒賞能力來閱讀它們。對此,我給大家提供一個公式:

    句子寫作技巧等于句子理解能力,等于句子鑒賞能力。在上面的句子中,我三次用到“句子”這個詞,而在這個句子中也是如此。誠然,到目前為止我寫的很多句子中都包含了“句子”這個詞,但我還不曾回答,甚至沒有提出這樣一個基本問題:到底什么是句子?現在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亚洲精品一级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91麻豆精品国产一级|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2020国产精品自拍|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蜜臀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国产人妖乱国产精品人妖| xxxxbbbb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蜜芽tv在线观看| 久久6这里只有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三级久久久精品麻豆三级| 男女男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 国产精品免费播放|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av| 国产精品色拉拉免费看| 2019国产精品青青草原| 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伊人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 |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国产精品五月天强力打造|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久久久| 国产精品白丝AV在线观看播放|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东京热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奇米网|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网站| 精品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国精产品一品二品国精品69xx| 国产啪精品视频网免费|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精品日产a一卡2卡三卡4卡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