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童:我為什么不會寫雜文
作家如我,多年來睜大眼睛觀察著世界這個巨人。
非小說文字中,我最喜歡閱讀的是一些偉大的作家寫出的偉大的雜文。記得以前讀魯迅先生的文章,讀到那個著名的一口痰和一群人的片段時,一種被震驚的快感使我咧嘴大笑,自此我的心目中便有了這種文體的典范和標準。
世界在作家們眼里是一具龐大的沉重的軀體,小說家們圍著這具軀體奔跑,為的是捕捉這巨人的眼神,描述它的生命的每一個細節(jié),他們甚至對巨人的夢境也孜孜不倦地做出各自的揣度和敘述,小說家們把世界神化了,而一些偉大的雜文作家的出現(xiàn)打亂了世界與文字的關(guān)系,這些破除了迷信的人把眼前的世界當作一個病人,他們是真正勇敢而大膽的人,他們皺著眉頭用自制的聽診器在這里聽一下,那里聽一下,聽出了這巨人體內(nèi)的病灶在潰爛,細菌在繁衍,他們就將一些標志著疾病的旗幟準確地插在它的軀體上。自此,我們就讀到了一種與傳統(tǒng)文學(xué)觀念相背離的文字,反優(yōu)美、反感傷、反嘆息、反小題大做、反蜻蜓點水、反隔靴搔癢,我們在此領(lǐng)教了文字的戰(zhàn)斗的品格,一種犀利的要拿世界開刀的文字精神。
作家如我,多年來睜大眼睛觀察著世界這個巨人,觀察它的眼神,但有時候它睡著了,沒有眼神,我坐在它的口腔附近,能聞見它的鼻息和一些隱隱的口臭。作家如我,有時候企圖為世界診病,也準備了一把手術(shù)刀,一些標識疾病的旗幟,在這巨人的身邊忙碌,但我發(fā)現(xiàn)我無法翻動它的巨大的沉重的軀體,我無從下手,當我的手試探著從巨人的腋下通過時,我感受到巨人真正的力量和重量,感受到它的體溫像高爐溶液使你有灼 痛的感覺,我感到恐懼,我發(fā)出了膽怯的被傷害了的驚叫。
作家如我,在世界這個巨人身邊撫指嘆息,一籌莫展,而手中精心準備的那些五顏六色的旗幟受不了主人的猶豫和無能,旗幟做出背叛的決定,它們一改初衷,改換作了節(jié)日彩旗,發(fā)出一種類似歡迎的嘈雜聲,使我的處境更加荒誕,使我的恐懼更加恐懼。作家如我,最后用一種不確定的聲音指出世界患了牙周炎。聽者說,我早就知道了,幾乎人人都有牙周炎。我覺得顏面掃地,我俯身傾聽世界的內(nèi)臟的聲音,我聽到了一些啰音,我知道世界的肺部也許受到了感染,我想把這個發(fā)現(xiàn)告訴別人, 但聽眾也背叛了我,他們不告而別,而我終于發(fā)現(xiàn)我是白忙一場,更重要的是我覺得不管是誰有點啰音都沒什么,就醫(yī)學(xué)常識來說有點啰音不礙大事,我想我在忙些什么屁事,世界睡覺我為什么不睡,于是我懷著虛無的激情躺在這巨人的腦袋邊,一起睡上一覺。
人要是睡著了,除了做夢,什么也干不了,我的夢的產(chǎn)量很高,所以一直沒寫出魯迅那樣的雜文。
(選自蘇童《活著不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