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期刊的守正與創新分論壇觀點薈萃
12月18日,中國科普作家協會2020年會“科普期刊的守正與創新”分論壇于中國科技會堂召開。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黨委書記兼常務副理事長王挺出席分論壇并致辭。
本次分論壇由中國期刊協會科普期刊分會副理事長、卓眾出版總編輯張品純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近50位科普期刊從業人員代表參加了論壇交流。
王挺在致辭中表示,在新的發展階段,期刊是國家樹立文化自信非常重要的載體,科普期刊正在發揮日益強大的作用。科普期刊一是要接天線,把握好政治方向;二是要接地氣,和公眾進行有效對接;三是要接人才,尋求懂科技、懂科普、懂期刊、懂傳播的高素質人才,建立強大的人才隊伍。王挺提出,在新時代,科普期刊界的同仁要一起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一方面繼承傳統好的做法、好的業務;另一方面要創新,面對公眾和市場,開拓新的業務,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合作,形成行業發展的整體合力。王挺也對科普期刊界的同仁2020年工作所取得的成績表示了祝賀,同時,他也希望科普期刊在新時代做出更精彩、更大的業績。
在發言分享環節,15位優秀科普期刊代表分享了他們的辦刊經驗和在媒體融合發展背景下的思考與實踐。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社長兼《知識就是力量》雜志社社長、主編郭晶,以“《知識就是力量》的傳承與發展”為題,分享了《知識就是力量》守正與創新的發展之路。郭晶表示,《知識就是力量》已經不再只是一本紙刊,它在媒體融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形成了多種產品、多種媒體聯動的發展態勢。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內容總監劉晶,提出“讓知識之美撥云見日”,分享了《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是如何在報道中體現“科普”的。通過幾個報道案例,劉晶介紹了《中國國家地理》懷有善意地報道、提煉現象級規律,并將科研成果進行立體化呈現的過程。
《我們愛科學》雜志主編王榮偉,分享了《我們愛科學》60年的不老之路。60年來,《我們愛科學》從月刊變成周刊,也不斷創新,拓展出新的產品,推出《科學大偵探》《數字西游記》等產品,舉辦科學家進校園、線上展覽等活動,探索發布融媒體新產品。
四川科幻世界雜志社有限公司副總編輯楊國梁(拉茲)以“為科普插上想象力的翅膀”為題,通過具體案例,介紹了科幻雜志是如何做科普的。
《科學24小時》雜志副總編孟佳菲,以《科學24小時》為例,從強化品牌意識、打造精品欄目、創新媒體產品、強化合作機構等四方面介紹了科普期刊融合發展的實踐和探索。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內容總監劉瑩,以“《博物》——不忘初心,內容為王”為題,分享了《博物》對優質內容的重視,《博物》堅持內容要好玩、好看,要正向引導,要超越網絡提供價值。
貴州大眾科學雜志傳媒有限公司總編輯、總經理張波,以“由科普雜志向科普產業轉型的實踐與思考”為題,介紹了《大眾科學》向融媒體發展的經驗。《大眾科學》力求打造自己的平臺——貴州掌上科普大數據平臺,它是科普活動、賽事的平臺,也是科普資源挖掘和整合傳播的平臺,同時也提供科學創意在線商城服務。此外,《大眾科學》還將科普和貴州當地產業結合,申報創新發展十大工程。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化石》雜志主編郭建崴,以“進化的啟示”的為題,介紹了《化石》的發展歷程,講述了進化的3個啟示“適者生存”“間斷平衡”“寄生蟲的退化與瞪羚的矯捷步態都是完美的”在《化石》雜志創新發展中的作用。
童趣出版有限公司科普編輯室主任、《環球探索》執行主編何況,分享了少兒科普期刊如何從視覺設計、內容設計,如何從主題選擇、切入角度等方面,做好看的科普,優化傳播效果。
《家庭醫藥》編輯部副主任韋力丹,以“全方位打造,為促進公民健康素質服務——《家庭醫藥》雜志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實踐與思考”為題,分享了《家庭醫藥》的改版與轉型發展之路。
《科學世界》雜志社總經理周輝,分享了《科學世界》內容數字化能力建設的思考和實踐,介紹了他們對《科學世界》的內容資源進行整理盤活,為紙刊的二次利用和多媒體應用提供支持。周輝表示,科普期刊應在重大項目上聚力合作、取長補短,擴大科普期刊的影響力。
廣西期刊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總編輯助理、《奇趣百科》主編溫尚超,提出“為中國少年做中國科普”,分享了《奇趣百科》的科普初心,介紹了《奇趣百科》在內容、融媒體創新等方面的開拓。
中國氣象局氣象宣傳與科普中心科普部《氣象知識》責任編輯徐嫩羽,以《氣象知識》為例,介紹了傳統科普雜志在新媒體時代的探索。
《課堂內外》(小學版)主編、課堂內外小學產品創新部主任王利,以“構筑科普新魔方,守護孩子科學夢”為題,分享了《課堂內外》(小學版)不斷創新、堅持做原創的經驗。
北京信通傳媒有限責任公司科教中心總經理付方明,以“《無線電》《愛上機器人》青少年科普教育探索與書刊互動成果”為題,介紹了他們實現圖書、期刊和活動三位一體的相互促進的發展情況。
發言結束后,主持人張品純對發言嘉賓表示感謝,并從不忘初心、恪守正道,精心策劃選題、培育品牌,轉型探索、融合創新,資源整合、合作發展,建設人才隊伍等五個方面對分論壇進行總結。他表示,在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指導下,要把科普期刊的工作做得更好,充分發揮科普期刊的作用,體現出堅守的價值。
本次分論壇也是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工作的延續,中國優秀科普目錄工作以“價值導向、同行評議”為主要原則,遴選出了50種科普期刊進入“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2020年度)”,并向社會公開發布,本次分論壇的15位發言嘉賓都是來自入選“中國優秀科普期刊目錄(2020年度)”的期刊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