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談 | 《紅蜻蜓,我的紅蜻蜓》:童真、經典和夢想的力量
趙菱
散文集《紅蜻蜓,我的紅蜻蜓》是以我童年時對家鄉豫東平原的情感和記憶為素材創作的,其中有讓我著迷的夏天的紅蜻蜓,有玉米田里昆蟲們的大合唱,有成熟后可以挖啊挖的土豆,還有給我們帶來很多美食的香椿樹……
對童年的回憶,也溫柔地喚起了我對自己創作歷程的回顧。我從小就非常熱愛閱讀,喜歡寫作,從13歲時開始發表作品,從此就走在了兒童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一直走到今天。
多年來,我的創作從稚嫩漸漸變得成熟,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創作發生了挺大的改變,我對兒童文學創作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童真的心去感受生活。
作為一名兒童文學作家,我早已不再是小孩子,但由于熱愛兒童文學創作,又一直從事兒童文學工作的緣故,我心中的一部分永遠屬于孩子,我和孩子們之間似乎有一種心靈相通的默契,我非常喜歡孩子們,孩子們也很喜歡我,愿意把自己的故事和心事和我分享。很多時候,這也成為了我創作時的鮮活素材。在和孩子們的交流溝通中,也讓我感覺到,想要創作出讓孩子們喜愛、能夠走進孩子們心中,甚至會影響他們成長的作品,就要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世界,用童真的心去感受生活,保持對孩童世界的關注和敏感。而孩子的語言,天生就是充滿詩意和靈性的,常常讓我贊嘆不已。
比如,一個三歲多的小女孩,看到媽媽在涂口紅時,說:“媽媽,你的口紅就像口琴一樣。”媽媽笑著隨口說:“你真有想象力啊,把口紅當成口琴啦!”孩子想了想,忽然張口朗誦起一首詩:
請把你的口紅當口琴
請把你的嘴巴當樂器
請把你的小碗當大鼓
請把你的鉛筆當鼓棒
請讓你的鴨子當指揮!
媽媽大為吃驚,說:“這是誰教你的呀,太棒了!”孩子說:“不是誰教的,我自己編的!”這雖然不是一首中規中矩的詩,卻閃爍著天真和靈動的光彩。
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這樣天然的靈性和詩意。
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和爺爺一起在花園里看花。爺爺看到花園里有蝸牛,怕蝸牛傷害到花,就想捉蝸牛。小男孩卻天真無邪地笑著說:“蝸牛一抬頭,就看到太陽啦!”這句自然流露的話,被我聽到了,心靈深受震撼,于是就不讓孩子的爺爺捉蝸牛了。
我想,一個天生的兒童文學作家,也許在內心深處的一個重要的地方,永遠生活著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時而像真正的孩童一樣純真無邪,時而像智慧的老人一樣,用充滿柔情與愛憐的心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我會經常和孩子們在一起,到他們中間去,細膩地體會孩子的生活,傾聽孩子的心聲,創作出真正對孩子的成長產生良好影響的作品,溫柔地呵護孩子們的成長。
《童年中國書系:紅蜻蜓,我的紅蜻蜓》
二、從大量閱讀經典作品中學習,從踏踏實實的創作中進步。
我是從少年作家起步創作的,最初的創作素材來源于真實的校園、家庭生活,作品從短短的三千字左右的校園故事、散文開始,漸漸到創作短篇小說,二十歲時,在短篇小說上開始嶄露頭角,在《少年文藝》上發表過一系列的頭條,如《和你在一起》《月光無言》《永遠不再》等,很受讀者歡迎。這些短篇小說的創作風格與我后來的長篇小說《大水》有相似之處,但由于那時我的文筆比較稚嫩,只能駕馭短篇小說,一時還寫不出強有力的長篇作品。
這個時期,我在創作青春成長小說方面的優勢凸顯出來,創作了一系列的成長小說,2013年在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了《少年周小舟的月亮》《廚房帝國》《如果星星開滿樹》《南飛的苜蓿》等長篇小說,而且成為了暢銷書和長銷書,很受讀者喜愛。
2015年,《父親變成星星的日子》獲得了首屆“青銅葵花”金葵花獎,版權輸出到中國香港。2018年,《大水》獲得了中國好書等一系列獎項,版權輸出到越南。從這時起,我的創作理念漸漸變得清晰,堅定地確立了自己在創作上要走的道路:用心、用情、用功去創作,踏踏實實地寫,要寫一部是一部,在扎扎實實的努力中,看得到自己的進步。
我非常渴望創作上的進步,因為我深知自己的文筆仍然稚嫩,還差得很遠。我從少年作家一步步走過來,在這個過程中不停地摸索、磨練、思考,我懂得了自己的長項和弱項:我在寫作上有天賦,但筆力尚不足,閱讀量不夠大,視野也不夠開闊,在創作的技術和技巧上,更需要長久的學習與磨練,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需要長久的堅持不懈的努力,需要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心,需要一生的執著與追求。所幸,我擁有這些。
我每天都會閱讀,每天都會思索,無論是讀書、看電影、瀏覽新聞,還是工作、運動、旅行,每時每刻,我對生活的觸角都完全打開,下意識地捕捉創作中的素材。因為生活是一切創作的來源。
從大量閱讀經典作品中學習,從踏踏實實的創作中進步,我知道自己的進步空間還很大,我也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出越來越好的作品。
三、永遠保有童年時對閱讀的熱愛,對創作的熱情,對夢想的追求。
每當看到令我驚嘆的世界級的文學作品時,我總會感嘆:“真是了不起啊!太棒了!真是天才的閃光!了不起的天才之作!什么時候,我也能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呢?”
想要創作出這樣的作品,就是我對兒童文學創作的熱愛和追求。
我想創作出更好的作品,從小到大,這個夢想都從未動搖過、改變過。
在閱讀中,我感覺到,經典的作品,是會發出作家獨有的聲音的。當我閱讀到一部優秀的作品時,仿佛能感覺到書中的作者,從容地發出獨特的聲音,讓讀者著迷地跟著這聲音一路前行。
我想在作品中擁有自己的聲音,擁有獨特的風格,像制陶的藝人、燒窯的匠人、刺繡的繡女一樣,用“工匠精神”和真誠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作品,當作品上印上我的名字時,我希望自己可以無愧于翻開它的每一位讀者。
我長期進行著閱讀、寫作與運動,這很磨練我的意志,使我像在一條漫長的道路上,徐徐地奔跑。無論成敗,在不停地奔跑的過程中,都會很快拋到身后,嶄新的一天清澈地到來。我想,這是閱讀給我帶來的美好,也是我一直能保持對生活的好奇與熱愛的原因。
我在創作中,遇到收獲、歡欣、驚喜,也遇到失敗、失望、失落,擁有快樂時,我會讓喜悅盡情地綻放,留下美好的感覺,滋養心靈,讓我即使在逆境中,也不會悲觀失望。遇到挫折、痛苦時,我允許自己情緒低落一會兒,但絕不會太久,我仍會充滿勇氣,繼續奔跑。因為,從事兒童文學創作,就像是進行一場人生的馬拉松,我喜歡創作,創作就是一場永恒的奔跑,我要一直奔跑到老,仍然懷有對夢想的期待與追求,充滿活力與希望。
我的心靈只會成長,不會衰老,這是閱讀帶來的智慧和力量。
踏實、勤奮、努力,熱愛學習,能夠用執著的追求和最初的心來對待兒童文學創作,因為我想保持天性中的童真與美好,我想讓人性中美的一面永遠閃閃發光。我相信真誠,我相信善良,我相信美好,我相信夢想,我相信真、善、美和夢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