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秀故事
秋日的下午,朋友大非和我一起去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映秀鎮。汽車在都汶(都江堰到汶川)高速路上奔跑,幾次從長長的隧道里鉆進鉆出,遠處巍峨的大山漸行漸近,變得蒼翠而嫵媚起來。地勢也漸漸低緩,車子穿行在河谷里。放眼望去,兩旁矗立著的大山,黃綠部分是陽光照耀的地方,深綠部分是陽光還未到達之處,明暗交接,對比十分鮮明,就如杜甫寫泰山的句子:“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大非沒來過映秀,問我:“映秀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我想了想,找出自己還算滿意的答復:“映秀,是一個講述故事的地方。”
傳說里的映秀
傳說中,映秀與上古治水英雄大禹密不可分。西漢蜀郡大才子揚雄在《蜀王本紀》中說:“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于石紐。”石紐在哪里?唐代的《括地志》中記載:“ 石紐山在汶川縣治西七十三里。”如今,在映秀北面的綿池鎮山岸壁立之間,“石紐山”三個大字熠熠生輝。大禹當年出入岷山要經過映秀,只是彼時它還沒有這么美好的名字,唯有一片秀麗的山川。
遠古時期,中華大地上常有水患,民不聊生。大禹繼承父志,用疏導之法治理九州,使得百川歸海,天地間呈現出一派祥和之景。映秀周圍的28條河流山澗就像得到統一指揮一般,紛紛從高山奔流而下,匯聚到河谷里,形成幽深的龍潭。天空藍,潭水清,群山綠,一切美如圖畫。大禹被這美景吸引,在青峰崖上書寫了八個大字:“日映龍潭,秀開天地。”相傳這便是“映秀”這一名字的由來。
歲月悠悠,縱使風云遠去,映秀的韻味卻愈發醇厚。寶貴的大禹精神與治水文化,在這里代代相傳;藏、羌、漢等各族兒女在這里和諧相處,生生不息。
花香里的映秀
在映秀小鎮上,我常常有種恍然走進北歐小鎮的錯覺。這里的街道由石板鋪就,兩旁整齊的木閣樓精致典雅,每家門前幾乎都有一叢花開,且都是花盤大、色彩絢麗的品種。街上人不多,來往的居民神色安詳,各做各的一份兒事,仿佛一直以來,這就是他們的生活常態:安定、淡然,與世無爭。
在小鎮十字路口,我遇見了兩年前采訪過的周姐,地震中她痛失子女,很長時間處于精神恍惚中。來自各地的志愿者開導她、安慰她,直到她開始新的生活才離開。我認識她的時候,她已經與丈夫開始經營一家小超市,夫妻倆震后再生育的女兒剛上小學。此時,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在門口的大麗花下做作業。周姐喚她過來,問她還記得我嗎?小姑娘打量著我,半晌才脆生生地大聲說道:“是那個作家阿姨!”
與周姐一家笑著告別后,我的眼淚再也沒有忍住,不是傷感的淚,是激動的、高興的、祝福的淚……
12年前,映秀曾是全世界人民為之心痛的震中地帶。從悲壯走向堅強,這是一條怎樣曲折的道路,我無法想象。目光所及之處,是藍天白云下靜謐、溫馨的場景。走在街上,我忽然聽到我的朋友、詩人木西先生為映秀所作的歌《映秀花開了》:
“映秀花開了
歌兒響起了
人間大愛的地方
灑滿真情和陽光
映秀花開了
鳥兒飛來了
山清水秀的地方
充滿生機和希望……”
木西曾經告訴我,是映秀的花香給了他靈感。當他看到藍天白云下,映秀的街上,大小的花兒灼灼盛開,三葉草在風中頻頻點頭的時候,他的心中涌起了陣陣暖流。木西覺得要寫的歌詞就在這花香里,他寫的歌就是要表達映秀人如花朵一樣的笑意,如花朵一樣樂觀堅強的品質。
如今,這首歌響徹大江南北,也曾感動過《星光大道》節目的億萬觀眾。在歌聲中,我嗅到了映秀的花香,我為這山清水秀的映秀祝福。
笑聲里的映秀
走進映秀鎮漁子溪村,如果看到幾位老人圍著一個高個子的中年男子話家常,笑聲不斷,中年男子則彎下腰,像兒子一樣親昵地靠在某個老人的肩膀上,可以肯定,這個衣著樸實的中年男子就是鄒凌。
12年前,汶川地震發生時,來自天津的鄒凌和其他很多愛心人士一樣,自發來到映秀參與救援。由于這里是重災區,當時情況非常艱難。鄒凌一到映秀就一刻不停地忙碌:轉移傷者、搭建板房、運送物資,哪里需要幫助,他就趕到哪里。一日午后,盛夏的太陽毫無遮攔地炙烤著大地,鄒凌只感到頭暈目眩,他趕緊扶著一棵樹,還來不及稍微喘口氣,就已經重重地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此時,剛好有漁子溪村的幾位村民路過,他們趕緊把鄒凌扶到擔架上,抬到臨時的村委會辦公點急救。鄒凌醒來后非常感動,再三說,那幾位村民是他的救命恩人。
那年的春節,鄒凌安頓好家人后,立刻乘飛機到雙流機場,又乘車輾轉來到100公里以外的漁子溪村,他要陪這里的村民一起過年。那個除夕夜,鄒凌給村里的每位老人和孩子發了紅包,還說以后每年都來陪他們過春節。
大年初一的清晨,天色微亮,鄒凌不想驚動村里人,準備出發回家。然而,令他吃驚的是,全村人都出來了。剛剛修好的那條唯一通往映秀鎮的水泥路上,擠滿了村里的老老少少。他們手里提著臘肉香腸,還有各種農產品……
鄒凌的眼眶濕潤了,他說不出話來,只是跟村民們一一握手、擁抱,久久舍不得離開。
從那以后,鄒凌每年春節都如約而至,平常也會不定期地來這里,每次都帶著禮物,還要給老人、孩子發紅包。為了讓漁子溪村更好地發展,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地震后的12年里,他已經在映秀投資開辦了礦泉水廠,修建了鄉村酒店,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
不僅如此,鄒凌還讓人專門負責給村里的老人們過生日。每個月的某個節假日,酒店會組織村里所有老人聚會,給當月過生日的老人舉行慶祝活動,鄒凌也會參加。在這里,鄒凌是村里所有老人的兒子,能夠看到老人們歡樂的笑臉、聽到老人爽朗的笑聲,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今年4月,鄒凌把戶口和黨組織關系遷到了映秀,成了真正的映秀人。6月,鄒凌被任命為漁子溪村的黨支書。他更忙碌了,常常往返于天津和映秀之間,最近正帶領村民擴建民宿,又出資修建了摩天輪等游樂設施。漁子溪村的旅游業發展起來,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村。
映秀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在映秀,你可以像我一樣,在青山綠水的懷抱里坐下來,靜靜地聽老人們講講故事。我相信,你也會和我一樣,非常愿意把映秀的故事講給別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