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尋找一片樹葉 ——黃宗英晚年的一次文學之旅
    來源:天津日報 | 鮑國華  2020年12月21日07:09

    剛剛逝去的黃宗英,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是表演藝術家。不過,演藝生涯大抵貫穿她的前半生。1958年后,黃宗英的演員生活漸漸淡出,作家生活漸漸淡入,以撰寫訪問記和人物特寫為主,尤以創作表現知識分子人格的散文和報告文學著稱于世,代表作《小木屋》《大雁情》《小丫扛大旗》等,多次獲獎,并載入權威的文學史著作,流傳后世。20世紀90年代,年過花甲的黃宗英走出書齋,開啟了一次尋訪自然與歷史的文學之旅,并由此撰寫了當代中國自然文學的名作《沒有一片樹葉》。

    《沒有一片樹葉》的副標題為《電視紀錄片〈望長城〉拍攝散記》,完稿于1991年11月17日,節目首播前夕。1990年7月,黃宗英應邀擔任中央電視臺大型電視系列專題片《望長城》的A組節目主持人,隨攝制組輾轉各地,歷時一年有半。在拍攝間隙,她以日記的形式記錄行程中的所見所聞,集腋成裘,匯為長篇,成《〈望長城〉拍攝日錄》稿,近四萬言。在《〈望長城〉拍攝日錄》的基礎上,黃宗英截取攝制組赴羅布泊拍攝的一段經歷,加以潤飾,創作了《沒有一片樹葉》。這篇散文自攝制組進入無人區始,至完成拍攝任務終,記錄了18天的行程,以及作者的點滴感受。這是節目整個拍攝過程中最遠離塵世也最為艱苦的一段歲月。在一年半的拍攝過程中,黃宗英見聞豐富,從《〈望長城〉拍攝日錄》中可見一斑。然而,唯有這人跡罕至的羅布泊真正觸動了她的心靈,成為她難以割舍的一段記憶,最終用作素材,獨立成篇。

    《望長城》是一部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主創人員以逶迤延展的萬里長城為主線,旨在透過鏡頭尋訪、記錄沿途的自然景物與風俗民情。長城作為凝結古代中國人杰出智慧與想象力的人文景觀,具有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以之為主線,使此次拍攝成為一次訪古的過程。攝制組努力尋覓著歷史的訊息,在節目籌備階段,擔任外景主持人的黃宗英也為此請教專家,閱讀史籍,在與歷史對話之前做足了功課。初期在河北、內蒙古一帶拍攝明長城時,這些準備還大多能派上用場,思緒也經常在歷史和風俗民情上停留。但在進入羅布泊后,她卻驚奇地發現,對話者由歷史悄然換作自然。明長城大多保存完好,有的還經過修繕,被開發為旅游項目。而攝制組深入大漠,尋訪兩千多年前的漢長城乃至更古老的秦長城的遺跡時,卻發現絲綢之路上的城墻與烽燧都已無存,連輪廓也消逝不見,埋身于自然中寂寂長眠。羅布泊本是“多河匯入之湖”,為漢代客商出入中原與西域的必經之地,商貿往來曾給這里帶來燦爛的文明。而隨著沙進人退,昔日水草豐美、人流穿梭的絲綢古道,業已化為大漠中的漫漫黃沙,無盡荒涼。經過千百年來的歲月剝蝕,長城和周遭的自然風物漸漸融為一體,人類的智慧才情也不得不拜服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黃宗英由此萌發了創作的沖動:“我想動筆了。作家的心還沒有沙化,我得寫……”尋訪烽燧的工作熱情被尋求生命的強烈愿望所替代。在大漠深處壯麗奇偉的雅丹地貌前,黃宗英與自然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在感嘆自然之大手筆的同時,也產生了對人類命運的憂思。由追憶歷史轉向對話自然、關注生命,使黃宗英觸及歷史、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交匯點,領悟到歷史是人與自然的共同書寫。與自然的對話使《沒有一片樹葉》跨越了古人面對歷史的滄桑之感,對生命的關注又使作品不同于普通的環保散文。這樣,自然與歷史都化身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形象,獲得了生命的質感。特別是自然的形象,以其磅礴偉力成為孕育生命、創造人類的母體和家園,也成為作者思想與情感的創生之源。在她眼中,人類的歷史是背棄自然的歷史,因此也成為自然放逐人類的過程。長城的消失就是人類為肆意破壞自然而付出的代價,預示著人類家園的不斷萎縮。黃宗英在自然、歷史與人類三者之間表意抒情,將一股無處皈依的悲涼之氣與歷史的滄桑、大漠的荒涼融為一體,化作難以排遣的“鄉愁”。

    濃郁的抒情色彩一直是黃宗英作品最為人稱道的藝術特色。這一特色既是對中國古典文學抒情性特質的繼承,也與黃宗英自身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趣味密切相關。抒情性貫穿于黃宗英幾十年的創作生涯中,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的代表作,如《大雁情》《小木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相對于上述作品《沒有一片樹葉》提供了一些較為“陌生化”的審美特質,對于熟悉和喜愛黃氏作品的讀者而言,不啻為一次閱讀挑戰。

    在《望長城》攝制組,黃宗英的主業是拍攝和主持,寫作只是副業。然而,出于作家的職業本能,沿途的風土人情不斷地觸發她的靈感,黃宗英對于自然與人生的敏銳多思,促使她每天執筆,記錄著旅途中的點點滴滴。攝制組的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變化,特別是進入沙漠后,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各種意外與困難紛至沓來。每天處于緊張的拍攝和動蕩的旅途之中,使作家很難有充足的時間和從容的心境,對作品精心結構。而且,在黃宗英的寫作生涯中,這是第一次和沙漠的近距離接觸,寂靜荒涼的氛圍似乎無法與這樣一個女作家相契合,不適于其風格與特長的發揮。相對陌生的生存狀態和寫作環境,對于作家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挑戰都是空前的。然而,黃宗英根據作品描寫對象的特質調整了寫作策略,成功地應對了這一挑戰。

    《沒有一片樹葉》是截取《〈望長城〉拍攝日錄》中有關羅布泊的段落,稍加潤飾而成。盡管和后者相比,《沒有一片樹葉》的整體感略強,但并未改變《〈望長城〉拍攝日錄》以若干札記連綴而為長篇的敘述格局。黃宗英有意在行文中保持一種親歷親為的現場感。同時,這篇散文既沒有一以貫之的情節,也沒有集中刻畫的人物,而將筆墨集中于對自然景觀及化入自然的歷史人文景觀的細致描繪之中。可見,作品書寫的中心只有一個,就是兼具客觀物質形態和主觀精神理念這雙重身份的“自然”。正是圍繞這一中心,選擇、調整抒情方法和表意策略,使《沒有一片樹葉》呈現出審美的陌生化。表面上看,黃宗英只是按照每天的拍攝進程隨手記錄,各段落之間顯得零落而分散,情感也因此受到節制,一直沒有獲得充分的抒發。但這恰好營造出一種文本的跳躍感,使作品的敘述流程和作家的動蕩經歷相契合,形成文本內外的互文效果。而且,在情節上缺少連貫性的各段落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縫隙,黃宗英有意不以大段的抒情段落或內心獨白填補這些縫隙,而借鑒中國山水畫的留白技法,不僅賦予“空白”更為豐富的表意性,也使抒情性在表面的“節制”中更有效地滲透于文本的縱深處。《沒有一片樹葉》的基調仍是抒情,只不過調整了抒情的方式:情感的率性點染與情節的隨意跳接,可謂深得中國畫寫意法之個中三昧。所謂文無定法,因勢成之。在《沒有一片樹葉》對于文本抒情性的陌生化努力中,黃宗英實現了文體風格的自我挑戰,以自然之筆書寫自然,找到了最為符合描寫對象──“自然”之特質的藝術手法和審美經驗。

    在黃宗英的作品中,人物大都處于行走之中,因行走而了解自然,因行走而感悟生命,也因行走而實現人生的價值。在行走中,任何艱難困苦最終都化為黃宗英眼中的一道道風景。早年的作品如是,作于20世紀90年代的《沒有一片樹葉》猶然。這是一篇以行走為底色的散文,也是一首行走者的抒情詩。此時的黃宗英,雖已滿頭銀發,卻仍選擇遠離城市,親歷艱險。這是一次生命的歷險,也是一次靈魂的歷練。作者在經歷了人生無數的溝溝坎坎之后,于從容淡定之中猶不失赤子之情,為拍攝影片而歷盡艱險,為保護生態而大聲疾呼。即便在羅布泊中迷失方向,時間似乎都已終結之時,仍保持著執著且豁達的心境。作者以其性靈深處的細膩和溫婉化解了大漠的粗糲與荒涼,荒漠因此顯得更有人情味兒,黃宗英的作品亦因此獲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磅礴大氣,于疏落的文體之上呈現出疏朗的意境,在有意味的感性之中煥發出理性的光芒。在藝術創作的道路上,黃宗英也一直沒有停下行走的腳步,《沒有一片樹葉》以文本的陌生化挑戰了讀者對于黃氏作品的閱讀經驗與審美常識。至此,黃宗英的創作終于達到了“有風格而無模式”的藝術境界,透射出純凈而淡然的生命本色。而作品中那片始終未能找到的樹葉,成為黃宗英的人生旅途中永遠寂寞的風景。

    從銀幕到書齋,從書齋到大漠,都成為黃宗英人生中的燦爛舞臺。她的一生,活過,寫過,愛過;坎坷,豐富,精彩。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99久久人妻精品免费一区| 成人国产精品秘片多多| 精品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 |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99久久精品国产第一页| 国产福利91精品一区二区| 99视频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网址| 在线播放偷拍一区精品| 精品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嫩草影院久久精品|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下载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综合|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毛片a∨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林美惠子在线播放|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精品无人码麻豆乱码1区2区|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看|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九九热这里只有在线精品视| 野狼第一精品社区|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久久| 国产亚洲婷婷香蕉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在线播放 |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久久久国产精品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欧洲精品99毛片免费高清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