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重讀《封鎖》:短暫的兩性之夢
    來源:《粵海風》 | 萬燕  2020年12月16日09:16

    張愛玲(中)

    《傳奇》

    《封鎖》在1943年11月發表于上海《天地》第二期,和《琉璃瓦》發表于同一個月,但是創作完成的時間比《琉璃瓦》早兩個月,是1943年8月完成的。《封鎖》雖然不是《琉璃瓦》那樣的詼諧鬧劇小說,但是,張愛玲冷幽默諷刺的風格,已經在這篇小說里展現出來。

    這篇小說的主題看似是“搭訕和艷遇”,其實不是。張愛玲以一個特殊時空下短暫的兩性之夢作為故事動力,展開了對文明與人性的沖突、好人與真人對立的挖掘,技巧圓熟老到,顯示了現代小說內容的深化,也顯示了中國文學現代化的新收獲。

    小說寫的是舊上海的某一天,一輛電車在封鎖后的短暫故事。封鎖期間,整個上海都凝固了,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電車上的人更是百無聊賴。為了打發無聊的時間,故事的男主人公,一個已婚人士,某銀行的會計師呂宗楨開始細心地反讀黏在熱包子上的報紙內容,女主人公吳翠遠是某大學的英文助教,也在批改學生的作業。他們本是陌生人,都坐在電車的頭等車廂,卻是兩條不相交的平行線,如果不是三等車廂里出現了呂宗楨討厭的表侄董培芝,一切都不會發生。為了躲避一心想找個好岳父家的侄子的糾纏,呂宗楨故意坐到吳翠遠旁邊,用假裝調情的方式做擋箭牌,躲開了董培芝的糾纏。兩個陌生的男女在交談中似乎真的相愛了,甚至還談到了婚姻大事,然而在吳翠遠留下電話號碼后,封鎖解除了,一切又都恢復原樣,整個上海似乎打了個盹,做了一個不近情理的夢。

    “封鎖”本來是一個特定名詞,“是指日警為打擊抗日活動分子而封鎖上海部分區域的措施”[1],后來也被看作一個隱喻,“一種被壓抑的欲望得以暫時釋放和迸發的時空隱喻”[2]。小說用“封鎖”搖鈴構成了一個切斷時間與空間的封閉狀態,人在這種封閉狀態下常常會變得不可理喻。

    張愛玲寫封鎖后的世態,起筆很老練:在寂靜中突然唱起歌來的乞丐,百無聊賴的電車司機,公事房里一同回來的幾個人,一對長得頗像兄妹的夫婦(妻子總擔心那條熏魚會弄臟丈夫的西褲),手里搓核桃的老頭子,孜孜修改骨骼圖的醫科學生……

    電車的外部是死寂的,電車內卻有些嘈雜,就在這既死寂又嘈雜的背景下,呂宗楨和吳翠遠的短暫艷遇發生了。

    有些人幻想艷遇,但艷遇的可能性在實際生活中并不大。在行進的列車或汽車中,和一個陌生的異性在封閉的空間里,幾乎零距離地靠在一起,大多不會有故事發生。一個年過三十的男人曾這樣向大家描述他的“艷遇”:“她坐在我旁邊,我們一共待了六個鐘頭。我一輩子也沒有和一個美女挨得這么近,我們距離不超過十厘米地廝守了21600秒。我恍惚中產生了錯覺,以為這種狀態將會永遠保持下去。所以臨下車的時候她頭也不回地絕塵而去,實在令我有些傷心欲絕。”這是大多數艷遇的必然結局。

    張愛玲為兩個不可能的男女設計了大量造成他們艷遇的前提,先是“封鎖”,然后是呂宗楨的表侄子,最后是各種心理動力……我們可以把這些因素統統稱作偶然,就像“傾城”曾“促成”了一段姻緣,“封鎖”又為什么不能“促成”一段艷遇?張愛玲用特殊的封鎖背景來檢驗情感,也呈現特殊的人性。

    小說中,呂宗楨是“一個齊齊整整穿著西裝戴著玳瑁邊眼鏡提著公事皮包的人”[3],一個不滿意自己的太太卻規規矩矩的好男人,他并不快樂,連為什么每天上班要離家、下班要回家也不明白,更不敢去想生活的意義,甚至拒絕去想。吳翠遠在一堆好人的家里做好女兒,好學生,好得到處受氣,是一個嚴肅過頭、平淡無趣的女性,“看上去像一個教會派的少奶奶,但是還沒結婚”。

    兩個完全不可能發生艷遇之愛的人,卻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壓抑,他們都是不快樂的好人。特殊時空的萍水相逢讓封鎖之外的生活剝落了,封鎖使得日常生活暫停,退讓到虛幻的空間,此刻電車的空間變成真實的、第一位的背景,日常生活的退讓使得這對男女找到了用“艷遇之愛”作為發泄不滿與對抗的方法:“氣氣他們也好!氣,活該氣!”

    產生愛情與談戀愛是有區別的,談戀愛在產生愛情之后,產生愛情是個瞬間動詞,談戀愛是持續性動詞,談戀愛要考慮很多方面,而產生愛情不需要,產生愛情是自發的,是對部分的不完整的他/她的情迷意亂。在《封鎖》中,產生愛情表現為兩人同時望向窗外時臉龐的靠近,吳翠遠臉紅了。

    愛情首先是一種感覺,然后是一種責任。從感覺上而言,小說寫到“他們戀愛著了”,他們的愛情基于零碎的認識,誰也不能保證彼此可以接受真實而完整的對方。從責任來看,吳翠遠對自由走得更遠,而呂宗楨埋怨生活,對生活的反抗卻僅僅停留在思想和言語上,面對現實,他還是要做一個好人。所以,這段艷遇之愛因封鎖而生,也因封鎖而死。

    《封鎖》的另一個主題,或者說更重要的主題,是思想性的,這使得小說別具魅力。它包含三個方面:好人與真人,文明與人性,思想與虛無。

    小說多次提到好人與真人,“生命像圣經”,因為翻譯來翻譯去的緣故,所以使人“隔膜”,這個比喻夸張卻又無比貼切。在宗楨和翠遠們的生活中,好人與真人是對立的,自我與本我的矛盾成為同一個人的不同人格,好人遵循社會的生存規則,真人是內在的真實呼喊。

    在《封鎖》中,“好人”比“真人”多。這個“好”是社會塑造出來的形象,對人的行為有著許多約束,在某種程度上扼殺了人的真實和生命力。人類的發展速度在不斷加快,但文化似乎跟不上人類發展的速度,“好人”并不完全等于真人,這是一對值得我們去探討的矛盾。張愛玲的小說表現了這種對立,吳翠遠是個好人,她的父母、學生都將她視為好人,她也一直扮演著好人的角色,但她的父母卻為好女兒嫁不出而發愁,學生們也不敢在好老師面前說一句真話,她是一個不快樂的好人,她甚至想違背大家對她的看法,成為一個真人,盡管那個真人不好,她也在所不惜地想做一次。

    但呂宗楨并不是翠遠想要的真人。

    吳翠遠還對女子教育發表了看法:“其實,女子教育也不過是那么一回事!”這種對女子教育的懷疑態度,是對當時好人教育的質疑,女子教育不但沒有滿足女子的基本需求,也沒有幫助女子處理和解決情感問題,更沒有改變世人對女子的看法,反而使女子失去了生命的氣息。吳翠遠道出了女子教育的悲哀,所謂的女子教育最終也還是為了要替女子找個好歸屬,翠遠接受了好人教育,成為好人,卻以自己的經歷否定了這種教育。

    在好人與真人的對立下,《封鎖》中的人面臨著第二個難題:主動地活著,還是在重復中等待衰老?生活的重復與打斷反映出文明與人性的沖突:

    “開電車的人開電車。在大太陽底下,電車軌道像兩條光瑩瑩的,水里鉆出來的曲蟮,抽長了,又縮短了;抽長了,又縮短了,就這么樣往前移——柔滑的,老長老長的曲蟮,沒有完,沒有完……開電車的人眼睛盯住了這兩條蠕蠕的車軌,然而他不發瘋。”

    這是小說的第一段,對電車軌道的描寫采用了復迭的修辭手法,暗示生活的重復、乏味和枯燥。面對這樣的生活狀態,人們的態度卻是毫無思索地全盤接受,所以“開電車的人開電車”,“然而他不發瘋”,幽默的文字游戲背后是對日常生活的嘲諷,好似開電車的人應該不開電車,他應該干點別的,他應該去發瘋,他理應對日復一日的生活發瘋,但是他沒有,他依舊安分地開電車。

    在這里,張愛玲其實在質問生活——我們應該做的是什么,現在的生活又是什么?

    質問帶來思考的可能性。生活內容充滿重復性,當這種重復性被生硬地打斷,在封鎖的電車上,生活呈現出非常態,在非常態中的乘客無所適從,各種戲劇性的動作顯得荒誕可笑。陌生場景無法用經驗來應付,乘客們不知道該做什么來填補這突如其來的虛無,所以,我們在小說中看到乞丐唱歌,看到閑著沒事干的人圍攏在一起,觀看醫學生畫骨骼圖。

    但是,除了用另一種機械性動作替代原來的動作,那個搓核桃的老頭子用“有板有眼的小動作代替了思想”,張愛玲幾次提到思想,呂宗楨看報,全車的人都學了樣,以此“填滿這可怕的空虛——不然,他們的腦子也許會活動起來。思想是痛苦的一件事”。“思想是痛苦的”這觀點在全文中本來提到了兩次,另一次是在最后一段,但是這一觀點在收入《傳奇》后刪去了——

    “飯后,他接過熱手巾,擦著臉,踱到臥室里來,扭開了電燈。一只烏殼蟲從房這頭爬到房那頭,爬了一半,燈一開,它只得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動也不動。在裝死么?在思想著么?整天爬來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時間罷?然而思想畢竟是痛苦的。”[4]

    烏殼蟲是對人類的隱喻,“整天爬來爬去”說的正是整天忙忙碌碌又不知從哪里爬來又將爬往哪去的人類,“很少有思想的時間罷?”在這個反問句中,張愛玲想表達的是,人類缺少的并不是思想的時間,是害怕思想的痛苦。

    再看看封鎖時電車內稍縱即逝的思想。生活的腳步隨著電車停止,行動被束縛在局限的空間內,思想蠢蠢欲動,時間已不重要了,在封鎖的時空里,時間無限,容許乘客去尋探平時不會思量的事物,譬如吳翠遠改卷時會想自己為什么會給學生打A,并且主動去關注潛意識。另外,在宗楨和翠遠的對話中,宗楨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生活沒有目的,這是淺層思想后的結果,但他的思想如燭火,風一吹又滅了,他沒有繼續深究下去,關于他的生活和工作,他知道現狀是什么,但他并不想知道為什么和該怎么做。

    像呂宗楨這樣三十多歲的人,人生道路越走越窄,可改變的生活空間愈加狹小——他的人生大局已定,處在一個尷尬的無法逃脫的困境當中,因此,他逃避思想。思想不能為他解決問題,思想會帶給他痛苦,這是人類逃避思考的一個原因。

    《封鎖》中的人在重復地過日子,與其說是活著,不如說是在等待衰老。無論是在張愛玲筆下的舊上海,還是在當今工業化加劇的社會,都能在一些人的身上找到重復、虛無、沒有思考性這一共同點。

    注釋:

    [1] 史書美:《張愛玲的欲望街車——?重讀〈傳奇〉》,《鏡像繽紛》,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3年1月初版,第231—232頁。

    [2] 出處同上。

    [3] 張愛玲:《封鎖》,以下《封鎖》引文均見《傾城之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3月初版。

    [4] 張愛玲:《封鎖》初載版,上海《天地》,1943年11月,第二期。

    国产亚洲精品a在线无码| 国产产在线精品亚洲AAVV|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国产精品视频视频久久|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区一区二区三在线播放 | 99久久综合给久久精品| 正在播放国产精品每日更新| 第一福利永久视频精品| 国产自偷在线拍精品热| 国色精品卡一卡2卡3卡4卡免费|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蜜桃|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国产精品福利网站导航| 99热这里只/这里有精品|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精品无码无卡在线播放| 五月天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福利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18 | 无码人妻精品内射一二三AV|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水浒传|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拍电影|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7| 国产自偷亚洲精品页65页| 久久人人爽人人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亚洲国产精品毛片av不卡在线 | 国产精品超碰12396|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国产揄拍国内精品对白| 国产精品二区在线| 精品特级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站动漫| 精品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