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wsmey"></ul>
  •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苗家英雄“雙子星”
    來源:中國民族報 | 李仲  2020年12月08日16:19

    我去貴州省納雍縣,本是參加對口扶貧相關工作,沒想到在大山中兜兜轉轉,走入了英雄故里,與志愿軍英雄劉興文“不期而遇”。

    那是在左鳩戛彝族苗族鄉的人民英雄廣場,鮮紅的國旗映襯下,英雄劉興文的塑像高高矗立,他手握沖鋒槍,目光炯炯有神地望著遠方。當地的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著劉興文的生平事跡, 驕傲、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曾讀過秦基偉將軍的回憶錄,時任劉興文所在軍軍長的老將軍,不吝筆墨寫下了劉興文的英雄壯舉:在樸達峰阻擊戰中,目睹了連長、副指導員的英雄行為,19歲的苗族戰士劉興文發誓要為連長、副指導員報仇,他提起一箱手榴彈,主動會同機槍排負傷戰士趙金平堅守二排陣地。兩人采取分工協作戰術,遠處之敵由趙金平用機槍消滅,抵近之敵由劉興文用手榴彈和爆破筒消滅,兩人經常交換戰斗位置迷惑敵人,戰斗從當天中午打到夜幕深沉,歷時七八個小時,擊退了敵人11次沖擊,斃傷敵軍100余人,守住了陣地。

    秦基偉將軍一生征戰無數,麾下英雄輩出,劉興文的戰斗事跡出現在其書中,自是將軍刻骨銘心的記憶。

    英雄的成長總有跡可循,在英雄故里,我對劉興文有了更多的了解。1933年,劉興文出生于納雍縣左鳩戛鄉一個貧苦的苗族農民家庭,全家以租種地主土地為生,終日勞作不休,卻換不來一日溫飽。繁重的勞動和營養不足,使得劉興文個子小小的、身子瘦瘦的,但也造就了他吃苦耐勞、不畏強暴的性格。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某部南下部隊解放了劉興文的家鄉。分得土地、谷物、家具、衣服的劉興文一家,感受到了親人般的溫暖,年僅17歲的劉興文主動跑到部隊請求參軍。連長和指導員當時看到這個個子矮矮、頭發長長的苗族小伙,竟把他當成了姑娘,堅決不肯收他。但劉興文毫不氣餒,軟磨硬泡,最終如愿穿上了軍裝。連隊戰士見他年紀小,身材矮小,又是苗族兵,都親切地叫他“小苗”。

    就是這個戰士們眼中的“小苗”,苦練各項殺敵本領,在抗美援朝戰場上迅速成長。在樸達峰阻擊戰中,面對敵人的進攻,劉興文所在的60炮班負責以火力支援步兵戰斗,但戰況激烈,沒幾天炮彈便打完了,他便拿起輕武器與戰友們一起守衛陣地。身邊的戰友一個又一個倒下,劉興文義憤填膺,更是激發了斗志,于是就有了秦基偉將軍回憶錄中的那一段記述。

    1951年5月30日至6月6日,歷史記住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的樸達峰阻擊戰,也記住了英雄劉興文。勝利完成阻擊任務后,劉興文因作戰勇敢榮立一等功,被授予“青年的旗幟”等榮譽稱號。1951年國慶,劉興文入選志愿軍英模代表團,回國參加國慶觀禮。在天安門觀禮臺,他受到了毛澤東、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國慶觀禮回來后,英雄們分別到祖國各地作匯報。1952年初,劉興文結束了巡回匯報后,懷著激動和喜悅的心情,滿載著祖國各族人民殷切的希望,再次踏上征程,返回朝鮮前線。但不幸的是,1952年7月,金化郡遭敵機轟炸,劉興文為掩護和搶救戰友而光榮犧牲,年僅20歲。烈士用生命和鮮血寫下了壯麗的詩篇。

    站在空曠的廣場上,陣陣山風呼嘯著從耳邊劃過,把沉浸在英雄事跡中的我帶回了現實。沿著英雄塑像的視線望去,遠處群山如黛,郁郁蔥蔥,山谷間不時有薄霧縹緲;近處屋舍儼然,路面整潔,車行人往井然有序。在如今全國脫貧攻堅奔小康的浪潮中,這片英雄生長的土地,是否已撕下了貧困的標簽?

    走出廣場,我與偶遇的一位老鄉攀談起來,過去他主要種植玉米,雖然口糧不缺,但“窮”字一直如影隨形,直到前幾年他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始種植木耳和其他食用菌,進行規模化土雞養殖,才與“窮”字說再見。“我們合作社分紅時還上新聞了。”老鄉笑容滿面地對我說道。我也開心地笑了,不由想起之前在左鳩戛鄉聽到的蘆笙曲,當時有老鄉告訴我,蘆笙最初是苗族人民用于吹響戰斗沖鋒的號角。如今,在英雄的家鄉,蘆笙再次吹響,那是喜慶的樂章,更是踏上鄉村振興新征途的集結號。

    劉興文雖然倒下了,但無數個“劉興文”站了起來。早在犧牲前,劉興文的英雄事跡就被廣為傳頌,極大鼓舞了全軍指戰員的士氣,家喻戶曉的英雄黃繼光就曾將劉興文作為學習榜樣,用這面“青年的旗幟”指引自己前進的方向。被劉興文深深影響的還有一位與他同樣來自貴州的苗族戰士龍世昌。

    龍世昌是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人,1951年加入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投身到抗美援朝的第一線。當龍世昌聽說他與苗族英雄劉興文同在一個營,還了解到劉興文已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時,心里無比敬佩。待劉興文從北京返回朝鮮后,龍世昌便跑去找他。劉興文在異國他鄉見到老鄉,心情也是格外激動,還送給龍世昌1支鋼筆、1個筆記本,并在筆記本的扉頁上寫下了“為苗族爭光”的贈言。龍世昌暗下決心,要像劉興文那樣,苦練本領、殺敵立功。劉興文犧牲后,他的精神更加激勵著龍世昌奮勇向前,“為苗族爭光”成為了英雄精神的傳承。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役打響,龍世昌主動要求參加爆破組。戰斗中,他英勇頑強,在身體多處受傷的情況下,采取投擲手榴彈、利用敵人尸體等手段聲東擊西,炸毀多座敵人地堡。在摧毀最后一座地堡時,他將拉燃的爆破筒塞進敵人地堡,但剛一松手,敵人將爆破筒推了出來,他揀起冒煙的爆破筒又塞了進去,敵人又拼命地向外推,最后,他奮不顧身地用胸膛緊緊頂住爆破筒。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地堡炸毀了,龍世昌也永遠留在了上甘嶺,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

    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英雄,龍世昌的家鄉為了紀念他,將松桃縣沙柳鄉更名為世昌鄉;1953年,龍世昌的母親被選為貴州省各族人民國慶觀禮團代表,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聽說距納雍縣500多公里的松桃縣有用英雄命名的廣場,也有高高矗立的英雄塑像。在離開納雍縣返回單位途中,我特地前往觀瞻。到達松桃縣的世昌廣場,已是華燈初上,遠遠望去,英雄手握爆破筒,保持著沖鋒的姿態。廣場上,有許多居民在休閑漫步,一派祥和安寧,這就是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結尾所寫的“幸福”吧。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劉興文與龍世昌,就是兩位前仆后繼的英雄和先鋒,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踐行了“為苗族爭光”的誓言,成為了志愿軍群英譜中耀眼的“雙子星”。他們是苗家的好兒郎,更是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

    在廣場上,我把預先準備好的鮮花,敬獻到英雄塑像前。此時,廣場的不遠處有歌聲響起:

    風煙滾滾唱英雄

    四面青山側耳聽

    ……

    99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成人区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不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下载 | 日日夜夜精品视频| 久久久久久噜噜精品免费直播|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A级精品国产片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麻豆aⅴ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四库影院永久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视频yuojizz|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99ee6热久久免费精品6|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88L|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久久精品亚洲男人的天堂| 午夜国产精品无套| 亚洲第一精品福利|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久久久99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了| 国产成人精品123区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高清视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免费| 亚洲狠狠ady亚洲精品大秀|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99| 日韩在线精品一二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国产三级精品视频| 午夜肉伦伦影院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